文档详情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7.50KB
约23页
文档ID:40569519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_第1页
1/2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和调协目的要求《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是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的分共课程该课 程的特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两上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 观念的教育和以我国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是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目标的人生观理论和知识的教育学习本课程,要了解和掌握法律的要领和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 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作用、制定和实施,以及贪污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理论和知识,了解和掌握包括宪法、行政法、经济法、环境法、民法、婚姻法、弄法在内 的各个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增强遵守和捍卫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学习本课程,要了解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的理想与信念是是我国各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也是每个有志表年的正确的 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了解和懂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只有树立科学的 世界,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生最高境界的青年,才无愧于伟大的人民。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 法律基础第一章 法律概述和依法治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关于概念,包括:法律的分类和特征;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法律 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通过学习理角和掌握法律的概念 1 和本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 理论,包括:法治和人治的要领及其区别,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社 会主义法制与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问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法律的分类和特征(一)法律的分类法律的渊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法律的其他分类法律的历史类型 法律体系二)法律的特征法律是一咱概括、普通、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当选 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本质的作用(一)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二)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现象 对法律的影晌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第三节 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一)法律与经济经济决定法律法律服务经济二)法律与国家法律依靠国家国家需要法律三)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政治: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

法律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 的政策的异同,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的关系四)法律与科技科技进步促进法制发展法制发展保障科技进步五)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律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法制建设是精神文明建 设的体现和保障法律意识法律与道德:道德要领与特点;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 德的异同;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法制和法治(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含义和意义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四)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一)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二)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二)我国法律的效力法律的地域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划分。

按照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划分按照法律解 释的方法不同划分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划分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守法的含义没意义违法的含义、构成条件和分类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监督 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法律监督体系三、考核知识点(一)法律的分类(二)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四)法律与经济、国家、政治、科技、精神文明的关系(五)贪污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四、考核要求(一)法的分类1、识记:(1)法律的渊源;(2)法律的历史类型;(3)法律体系2、领会:(1)法律的各种不同分类标准或角度;(2)部门法;(3)法律规范 3、应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法律的特征 1、识记:(1)规范性;(2)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2、领会:(1)法律与基他社会现象的区别;(2)部门法;3、应用:分析具体法律条文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识记:(1)法律的起源;(2)法律的两种作用。

2、领会:(1)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2)法律的本质;(3)法律“无用论” 和“万能论‘的错误 3、应用:举例说明法律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四)法律与经济、国家、政治、科技及精神文明的关系1、识记:(1)法律与政治的关系;(2)政策与法律的异同2、领会:(1)经济决定法律和法律服务经济;(2)法律依靠国家和国家需要法律3、应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五)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识记:(1)法制法治和人治;(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领会:(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和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 民主的关系3、应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1、识记:(1)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要领特点;(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2、领会:(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和基本特征(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及 其方式3、应用:如何才能制定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法律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的实施1、识记:(1)识记:(1)法律的实施:(2)法律关系;(3)违法;(4)法律责 任;(5)法律制裁;(6)法律实施的监督2、领会:(1)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2)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基本要求 和基本原则;(3)我国法律的效力。

3、应用:如何才能做到“司法公正” 第二章 宪法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和掌握:宪法的要领和特征;我国宪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我国现行宪 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基本政治和经济 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问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特征(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一)我国的国体(二)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政体;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我国的经济制度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权与人权(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五)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概述(二)国家机构体系第五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一)保障宪法正确实施的意义(二)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第三章 行政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要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几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包括行政法的 概念、渊源和分类;行政法的任务、作用;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几项行政三、考核知识点(一)宪法的概述(二)我国的基本制度(三)我国公民和基本权利的义务四、考核要点(一)宪法概述1、识记:(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特征。

2、领会: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我国的基本制度1、识记:(1)我国的选举制度;(2)我国的民族区域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2、领会: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形成的原因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识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领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其特点3、应用: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识记: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机关体系第三章 行政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的和要求本章要理解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几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包括行政法的 概念、渊源和分类;行政法的任务、作用;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风项行政法律;诉讼法 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二)行政法的任务和作用(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几项行政法律概述(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节 诉讼法律制度综述(一) 《诉讼法 概念和种类》(二) 《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 《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四) 《诉讼证据的搜集和整理》三、考核知识点(一)行政法(二)几项行政法律(三)诉讼法律制度四、考核要点(一)行政法1、识记:(1)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2)行政法的任务和作用2、领会:(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应用: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难点和重点是依法行政二)几项行政法律1、识记:(1)教师和学生和权利和义务;(2)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3)危害治 字管理的行为;2、领会:行政处罚 3、应用:分析我国《集会洲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意义三)诉讼法律制度1、识记:(1)诉讼法的概念和种类;(2)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2、领会:诉讼法共有的基本原则第四章 经济法律制度和环境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和环境的基本理论和包括:经济法的概念和发类,企业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 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二)经济法的分类第二节 企业法(一)国有企业法(二)城镇集体企业法与乡镇企业法(三)私营企业法(四)外商投资企业法(五)公司法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节 税法(一)税法和税法的概念(二)税收征收法(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我国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三)劳动合同 (四)劳动保护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六)社会保障法第六节 环境法律制度(一)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二)自然资源法(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三、考核知识点(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二)企业法(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四)税法(五)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六)环境法律制度四、考核要求(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1、识记:(1)经济法;(2)经济法的分类。

2、领会:(1)关于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法律;(2)关于规范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3、应用: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二)企业法1、识记:(1)企业法;(2)企业法的分类2、领会:(1)企业的权利和义务;(2 公司法3、应用:分析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识记:(1)反不正当竞争法;(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领会:(1)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消费者的权利和经济者的责任3、应用:消费者同经营者争议解决途径四)税法1、识记:(1)税法的概念;(2)税法的分类2、领会:税法的作用和意义五)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识记:(1)劳动法的概念;(2)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