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大概况2013.03.31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67KB
约4页
文档ID:2571123
农大概况2013.03.31_第1页
1/4

 中国农业大学是 国家“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 1905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 年 9 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 年 10 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 11 月,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 年 7 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85 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国务院于1954 年和 1984 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于 1960 年 10 月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 64 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03 年 5 月 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 10 月 1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

2009 年 5 月 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 年 5 月 2 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 年 9 月 15 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 ,“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共设有 14 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 9 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 6 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均排名全国第一,排名第一的学科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四位,6 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共覆盖了 24 个二级学科,21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2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 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3 个省部级研究中心; 1 个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6 个部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581 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47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 784 人导师 108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47 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5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人,“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19 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8 人,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专家人选 22 人,国家 “973 计划 ”项目首席科学家 11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专家 22 人,“” 人才 3 人, “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140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7 人(不含退休)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 之父 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 14 个博士后流动站,1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7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 个专业学位类型,37 个专业学位领域;64 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

全日制本科生 12510 名,全日制研究生 7039 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307 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732 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07 名中国农业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优势,积极倡导教研结合,以研促教,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截止 2011 年底,学校拥有 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 2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 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 10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 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成了 23 门国家精品课程和 25 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7 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拥有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2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 5 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活跃2008 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项目支持下,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12 篇,其中Science 1 篇,SCI 183 篇,EI 23 篇,ISTP 5 篇;发明专利 10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外观设计专利 5 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 823 项。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位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2012 年,有 2 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学校总计有 19 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 ,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已培养了 12 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取得了一大批教育教学成果,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中国农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 18 项(含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各 1 项),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6 名2001-2012 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54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284 项,获得授权专利 1250 件,全国高校排位名列前茅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先后有10 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 》、《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奠定了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我校 2012 年度被 SCI、EI 收录论文数量达到 1682 篇在 ESI 学科评价指标中,我校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等 7 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前 1%学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各项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我校的北方小麦免耕播种与装备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技术,2012 年推广面积达到 8500 余万亩,节约成本 7.6 亿元,增产粮食 10 余亿斤,增收节支 30 余亿元2012年我校自主研发的农大 3 号小型蛋鸡销售 8000 万只,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农大3 号的基础上我校培育的蛋鸡新品种农大 5 号,已经在北京及京郊周边地区推广 50 万只我校先后研制出 70 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已经在全国 800 余家政府检测机构和双汇、蒙牛、伊利等 300 多家大型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年产品应用2000 余万份2012 年我校专利转让金额 1200 余万元,涉及食品、动医、动科、农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我校专利“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 ”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以区域独占实施许可的方式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 600 万元人民币,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色列、科特迪瓦、几内亚等 35 个国家和地区的 178 所大学、研究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有与美国的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3 个联合研究中心,还设有国际学院、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与培训机构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海外大学广泛开展交换生项目、短期交流项目、交换实习项目等各类本科生交流项目学校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度大学、伊利诺依(香槟)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在互认学分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详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现有 75 个学生社团,包含公益类、理论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学校登山队的成员曾代表当代大学生成为奥运珠峰火炬手;农村发展研究会、挚友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依托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创业联合协会开展科技开展工作,近年来相继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为祖国争光2010 年 11 月,在广州亚运会上,以我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女队夺得银牌,男队获得第四名2012 年,我校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冠军田径也在北京高校顶级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多年努力,我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艺术教育、艺术团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有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和弦乐团其中,我校合唱团、管乐团先后成为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这些艺术团体充分展现了我校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详细内容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保持着农业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正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资料截止日期:2013 年 3 月 31 日)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