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海关编码归类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作者:陈洪亮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5期陈洪亮摘 要 海关商品归类是一项复杂的,有技术性的专业工作准确的商品归类,是海关代 表国家执行关税政策的基础;防止错归,要从海关、企业、从业人员等方面着手防范关键词 商品归类 关税政策 错归 防范海关编码是编码协调制度的简称,全称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 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缩写为HS)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出口稅则采用世 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该制度对国际贸易商品进行了相对科学 的、系统的分类,采用六位编码;这是国际货物贸易的基础规范,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标准 语言HS Code编码体系共有22大类98章,国际通用的HS编码由2位码、4位码及6位码组成 其中,2位码对应“章(Chap ter)”,4位码对应“目(Heading)”,6位码对应“子目 (Subheading)”,6位码以上的编码及对应商品由各国自己定义。
目前中国使用的是10位HS Code编码体系,大概有11302个10位的HS Code,每一个HS Code有对应相关的商品描述根据我国海关法规定,商品归类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准确确定进出口货物在商品编码的行 为归类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海关总署发布的商品归类方面的有关 行政裁定、决定等条件,进而明确进出口货物唯一的商品编码海关商品归类是一项复杂的, 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准确的商品归类,是海关代表国家执行关税政策的基础,也是进行进 出口货物数据统计的数据来源,同时也是国家实行国际贸易政策的依据之一进入21世纪,随 着国际贸易争端的不断增加,如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我国越来越多地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国 际贸易管理措施所涉及的商品归入准确的商品编码是进行反制的前提条件,从这个层面讲, 海关商品归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相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笔者在企业内部主要从事海关事务工作,尤其是海关减免税相关工作,可以说大部分时间 都是和商品编码打交道笔者根据业务实践,对商品归类业务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以下分析一、海关预归类覆盖面有限由于进出口商品纷繁复杂,需要的专业知识、商品知识较多,如果只把商品编码的归类责 任推给海关审单关员,那时十分不合理的,也不现实。
根据数据调查,业务量较大的海关审单 处海关关员每人日均审核一般贸易涉税报关单量在100份左右,而每份报关单限制在几分钟的 审核时间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海关关员既要审核确保报关单要素准确无误,又要确保随 附单证准确无误,压力可想而知由此,海关总署层推行商品预归类制度但是,正如前文所 述,进出口商品纷繁复杂,海关不可能对各类商品都作出预归类;同时,海关审单人力资源长 期不足,也尝试过社会化服务提升前期预归类的覆盖面然而,由于社会化预归类人才的缺失、 配套制度的不足、权责方面的模糊等,目前总体上的预归类覆盖面依然十分有限因此,对企 业的关务人员,对海关现场审单关员来说,他们就失去了一个可靠准确的商品编码参考依据, 归类出错的概率也相应地会上升进出口企业方面的原因企业关务人员对税则结构、归类总规则、类章注释等的理解不到位、不准确以下是比较 有代表性的几类误归实例:(一)类章注释条文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准确例 1:切断用刀轮成分:合成金刚石组成成分明细为:一是C (碳)元素,80.85%;二是Co (钻)元素, 14.03%;三是W (钨)元素,2.1%;四是Ti (钛)元素,2.41%;五是Fe (铁)元素,0.61%。
工作原理:将切断用刀轮穿在刀轴上,然后安装在切割机(Scriber)设备的刀架上,在玻 璃规定的切割线上,用刀轮的稜线部压上,加上一定程度的压力,从而滑行设定的规定距离来 进行液晶玻璃的切割、分段,最终把玻璃分割成单独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上面描述结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口税则,似乎应归入编码 8202399000然后经过仔细分析刀轮本质,结合海关意 见,本商品应该归入第十四类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 第七十一章注释有明确规定:注释三第(十)条,完全以宝石或半宝石(天然、合成或再造) 制成的物品及其零件应归入本章因此,要是完全理顺了第八十二章和第七十一章注释的逻辑 关系,那么就能把该刀轮归入编码 7116200000二) 对商品的材质、制造过程理解不准确,停留在表面例 2:O 型圈如果是硫化橡胶制造的,那么可以考虑归入商品编码 4016931000如果是氟橡胶制造的, 那么就不能简单地通过材质、制造过程而进行归类,必须了解氟橡胶的本质,然后才能做出准 确的归类该商品名称为氟胶圈,外观为圆环状,主要成分为 65%的氟橡胶和 35%的填充辅助剂 其中,氟橡胶的主要成分为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辅助剂有增加硬度等性能。
加工工艺: 氟橡胶生胶与辅助剂混合,经过密炼、出片、模压和高温硫化后成型,再经过烤箱烘烤,最后 去除毛边该商品主要用于设备部件的缓冲、密封和限位这个商品的加工工艺中提到了硫化, 如果对氟橡胶不了解的话,可能会错误地归到第四十章但是根据成分来看,氟橡胶属于饱和 聚合物;氟橡胶是通过化学反应脱去氟化氢,从而形成双键进行硫化,并不是聚合物本身就含 有双键,因此该商品归入第三十九章三) 对海关的规定、裁定理解不到位根据《关税征管司关于印发〈协调制度商品归类技术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报〉的通知》 序号 15-09-2011 议题的决议中关于传感器的商品归类有明确规定:“传感器”类商品视传感器 的基本特征,按照传感器感测对象相应的测量装置的整机或零件归类例如,温度传感器,归 入税目 90.25 项下;流量传感器归入税目 90.26 项下;气体传感器归入税目 90.31 项下因此 在传感器申报时要注明具体的感测对象,如温度、流量、压力以及是否带有信号处理电路等 个别特殊的传感器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三、报关代理企业层面的原因我国的报关行业发展还没有达到一个成熟时期,按照理想模式,进出口企业和报关代理企 业应该形成一个合理配合模式。
第一步,进出口企业关务人员由于能够接收到第一手的商品资 料,可以初步判断出商品的海关编码;第二部,在委托报关企业报关时,报关企业应该根据专 业经验,进行进一步的税号复核但是在现阶段,报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报关员资格全 国统一考试取消后,报关从业人员的门槛和准入条件降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和总体素质下降 这一问题不断加剧虽然我国报关协会定期开展“报关水平测试”和“预归类师”等专业考试 但这些非强制性的方法,在短期内很难扭转这一现状报关人员只注重形式审核,而基本不做 好实质税号审查和把关针对商品归类业务容易发生的错误,笔者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一)海关层面推进商品预归类覆盖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海关总署顶层设计,利用现代化数据库,设立和完善中国海关进 出口商品归类系统;这样各个关区,各审单中心,各进出口企业,各个报关代理企业都可以从 中找到相关的归类依据,提高归类的正确率二是推进社会化归类工作,要从制度、人员、认 证等各个环节作出保障,这样能解决海关归类人员不足,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二)进出口企业要对关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上岗进出口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在进出口企业中从事关务,尤其是商品归类的人员,一定 要专门培训,设立考核标准;如取得预归类师证书才能进行归类相关工作,探索实施归类岗位 的“持证上岗”制度。
从业人员要熟悉进出口税则、海关规定、裁定,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同时遵纪守法,能做到实事求是,按照海关的规定和货物的实际作出准确的税号判定三)报关代理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现在虽然取消了报关员资格考试,但是准入门槛不能降低从防范通关风险、降低行政成 本、促进贸易便利等角度出发,加大报关从业人员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报关企业应该成为进 出口企业和海关之间的一座桥梁,提高通关效率,防范关务风险四)建立关企沟通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对归类工作进行支持海关设立统一的归类信息数据中心,面向社会开放,这样实现查询便捷、高效、准确;建 立便捷的专业化的归类疑难问题解决机制,这样企业和海关能够便捷沟通;另外,海关内部专 业审单或现场审单关员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直接与数据中的海关专家联系,探讨归类问题作者单位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作者简介:陈洪亮(1981—),男,山东潍坊人,工商管理硕士,资深高级专员,主要 从事国际贸易和进出口管理]参考文献[1] 孙爱华•商品归类错误实例分析及对策探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2] 曲道静,高天,李京•进出口商品归类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上海海关学 院学报,2013(03).[3] 古晨生,易志翔•关于进出口商品归类差错引发争议的几点思考[J] •海关研 究,201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