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曾被称为 “中国学派” ,这源于它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和文化底蕴的紧密结合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儒家文学、青铜文化、王羲之的字、顾恺之的画、嵇康的广陵散、谭鑫培的定军山等,都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这些传统文化都为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国动画片也正是在创作中广泛汲取中国画、壁画、剪纸、皮影、建筑、戏曲等传统艺术元素,并立足于本土文化,从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以及后来的《渔童》 《金色的海螺》 《济公斗蟋蟀》等剪纸动画片的创作风格上源于中国的皮影戏、 剪纸等民间艺术 《鹬蚌相争》是以剪纸为媒介用“拉毛”新工艺,实现了水墨风格的剪纸动画片而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是水墨动画片的诞生, 《牧笛》 《山水情》 《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片将中国的水墨画创作风格融入动画创作中, 多个国际大奖的获得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动画在其他动画作品中,也到处充满着对传统艺术元素借鉴的痕迹, 《三个和尚》 《骄傲的将军》在人物形象、动作设计与背景音乐及画面处理上带有更多的戏曲味道; 《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 《天书奇谭》则借鉴敦煌壁画、民间年画特色, 动画形象与场景设计都具有较强的装饰美感; 《九色鹿》 《阿凡提的故事》等动画对中国壁画素材及地域文化的汲取, 呈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南郭先生》 《火童》则融入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风格⋯⋯一、中国动画片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分析(一)借鉴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和花鸟画中国动画片借鉴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和花鸟画,注重画面性,注重意境的表达,形成独特的韵味之美。
1 . 以形写神,注重笔墨韵味,汲取了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笔墨特点, 打破了单线平涂的动画造型模式中国水墨讲究墨分五色,在画面设色上以不同深浅变化的墨色为主,敷以少量其他颜色为辅,这一点在《山水情》中有很好的表现画面以大量的墨色为主,适当敷以淡彩,如慢慢飘落的红色枫叶,淡黄色的茅草屋顶,人物腰间浅绛色的飘带等,将水墨画面衬托得自然生动西画在设色上追求色彩的丰富和冷暖变化,强调焦点透视、光影、空间感等,追求写实的风格;中国画常采用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在形的表现上追求神似齐白石指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中国画的这种审美特点让神似更加突出,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将中国画的传统美与动画创作完美结合起来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充满诗意,水墨动画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在《牧笛》中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画家李可染笔下的牧童和水牛以及水墨淋漓的江南水乡情景, 牧童骑在老牛背上,吹着牧笛悠然地从田埂上走过,水中倒映着柳树、牛和牧童的身影,一幅中国格调的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笔墨韵味无穷⋯⋯2 . 注重空白的运用,虚实相生,强调意境之美的表达。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情与景的交融,是艺术家思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中国山水画中的天空、云雾和水经常用空白来表示,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创造出像外之像的意境来 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笙》中说: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属赘疣虚实相生,无妙处皆成妙境 ”在《山水情》中用“半边”构图和空处留白展现烟云水汽的清新飘逸,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胧的水,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 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并通过笛声、风声、水声、雁声等天籁之音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空灵飘逸、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小蝌蚪找妈妈》影片中小蝌蚪在画面中游动,不画或少画背景,大面积空白喻为池塘中潺潺的水流 《三个和尚》影片处理上也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和尚行走处便是平地,点上几株小草,便是山野;画上几条水线,便是河流利用画面空白造境,以少胜多,充分地借用观众的想象力,产生意境之美二)借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融会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各个艺术门类虚拟性和程式性是戏曲的主要特色 在许多动画片中对于人物的角色塑造和动作设计往往借鉴了戏曲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动画风格。
1 . 虚拟性 京剧中空间处理与舞台时空表现较为灵活,开门关门、推窗、行船往往靠几个动作表现,而不需要真实的布景,所谓“三步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三个和尚》中人物造型寥寥几笔,简洁生动,背景则更概括,甚至多处并无背景,却让人能够感受真实的场景,如山水庙的处理,用一个烛台和神龛来表现寺院殿堂的空间环境,太阳从山脚下升起到山顶,然后落到山脚,动画上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表示了一天中时间的推移变化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一种美的创造,极大地解放了舞台艺术家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2 . 程式性在人物造型、人物动作设计、色彩设计上大量借鉴戏曲元素 《骄傲的将军》片中主要人物造型采用了京剧脸谱,将军是大花脸,食客师爷则是二花脸以及人物动作写意化, 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为他接风庆功,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迈着方步,伴随着锣鼓有节奏的击打,一步一顿地走进来 《三个和尚》人物动作设计也带浅析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动画设计文ˉ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ˉ李军[内容摘要]我国动画片在创作中广泛汲取国画、壁画、剪纸、皮影、建筑、戏曲等传统艺术元素,立足于本土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
[关 键 词]传统艺术元素动画设计分析美术大观ˉ艺术与设计ˉˉA r t P a nr a m a有明显的戏曲味道,表现和尚挑水的动作时,借鉴了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没有直接画出山坡的背景,而是在空白的背景中,向左走几步,转一个身,再向右走几步,再转身,随着抬水姿势的变化,不断换肩,暗示出蜿蜒曲折的山路人们凭借对事物的理解、认识和想象,如身入其境,在思想上感情上受到感染三)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与分析中国动画片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木偶戏、皮影戏、剪纸、折纸艺术、民间年画等)的多种表现手法中国早期动画借鉴民间剪纸与皮影的艺术形式成功创作出了 《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 《渔童》《鹬蚌相争》 《葫芦兄弟》 等动画片剪纸片继承了影像造型的特点,突出外部特征,造型简练、夸张,装饰性强在《渔童》中用纸刻的线条表现出善良的老大爷、神奇的渔童,突出了人物质朴与装饰美感,也使人物在被限制了的平面性动作里具有独特的动作风格《大闹天宫》 是中国动画片中的经典之作,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元素,古代绘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以及戏曲表演艺术技巧等,场景设计上,如花果山与凌霄宝殿都吸收了民间年画、敦煌壁画艺术,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角色设计上,从汉代画像石、民间皮影、京剧脸谱中汲取营养,人物造型是平面的、装饰化,采用的是单线平涂的方式,服饰上吸收了中国壁画以及戏曲舞台色彩的诸多元素,表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如孙悟空从整个形象的相貌、衣着、动作紧紧扣住人物性格 《九色鹿》借鉴的是我国敦煌壁画,运用浓重强烈的色彩,如土红、青、蓝、粉绿等色,装饰性强, 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佛教绘画风格《哪吒闹海》中哪吒的造型借鉴了山东年画,有较强的装饰美感 《除夕的故事》 取材于民间年画, 画面色彩绚丽,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阿凡提的故事》 则是一部体现地域风情、具有装饰风格的偶类动画作品, 其他偶类动画作品还有 《半夜鸡叫》《曹冲称象》《神笔马良》等折纸动画片有《聪明的鸭子》 《巫婆》 《鳄鱼和小姑娘》等二、动画发展中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关注1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今的中国动画创作中, 需要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融入, 需要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需要承传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加强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研究与借鉴,坚持动画产业与民族路线结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正是这些动画作品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紧密结合,打上了中国动画的烙印,让人们深深记住了这些中国动画。
2 . 技术手段的创新与传统艺术元素相结合推动技术研发, 加强技术为艺术服务, 在电脑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找到动画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点如3 D 水墨动画的创作,不仅将人们从烦琐重复的动画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而且也会创作出手绘较难表达的新的画面效果和运动空间,拓展了三维动画的画面语言,对于传统水墨动画创作来说具有重大意义3 . 中国传统动画,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教育性,在主题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教化功能 《小蝌蚪找妈妈》 《大闹天宫》 《三个和尚》等许多作品都将积极向上、 健康的道理寓于动画故事之中, 使人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 如 《哪吒闹海》哪吒是正义的化身,是善的代表,而吃童男童女的龙王则是邪恶势力,而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一方《三个和尚》 则教育人们要齐心协力, 不能自私, 等等动画故事实现了“文以载道” 、 “寓教于乐”的需求,这种审美创作观念来源于中国的儒家哲学中国文化向来推崇谦虚诚实、惩恶扬善、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 让少年儿童从小受到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感染但由于过于注重动画的教化功能,往往束缚了作品的表现力, 忽略了对自我与人性等方面的表现,题材单一,缺乏吸引力。
动画片的观众不仅是青少年, 成年人也可以在动画片中得到愉悦与引起情感的共鸣美国的《花木兰》实现了木兰对自我的追求,日本的《千与千寻》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动画片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所以我们应对动画的题材、 功能以及由鲜明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创新上都应有所突破结语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并将其与动画设计结合是动画发展的趋势, 也是在动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题中国需要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与时俱进的动画作品,从本土艺术中寻找语言,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日益发展的科技中找寻力量,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 充满生命力的优秀动画作品参考文献:1 . 陈清编著. 影视动画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 . 王可. 动画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3 . 贾否. 动画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 . 王建宏.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5 . 豆八穗. 中国传统动画探索艺术与设计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