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院系:文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姓名:赵明慧学号:104754140237课程:任课教师: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摘要】通过对金锁记中长安成长过程中形象的分析,揭示她命运悲剧的产 生根源,作为活在母亲悲剧影响下的女二号的七巧,最终也没能摆脱她的悲剧命 运三十年前的月亮与三十年后的月亮一样,诉说着青春一代代的悲剧关键词】长安;悲剧;母亲;影响;性格;命运长安在小说中的第一次露面是在她十三四岁时,“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才 只七八岁的光景”,和弟弟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 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小说虽然没有明确描写长白在十三岁之前的生活,但通过 七巧在大家族中口无遮拦的一些话语,特别是在处理长安与童世舫婚姻问题上, 七巧仍会说出“少爷们是什么都不懂,小姐们就知道霸钱要男人——猪狗都不 如!”的话来,这段指桑骂槐的话让我们不难猜测长白在家庭生活中是被作为母 亲反抗姜家压迫的出气筒而存在的自小生存在母亲给她安排的这么一个病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里, 长安要想步入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单凭个人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她不比七巧, 天性里一份世俗历练的泼悍、强健和精明,“在失望和绝望中仍然不停止最后的 挣扎”。
她出身世家,又在母亲(这个母亲已经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家庭中 拥有相当的权威,从受虐者变成施虐者,实质为封建“父权制”和“夫权制”的 象征)的“庇护”下,唯一能做的只有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融入现存的秩序、 既定的规范这个秩序和规范是封建伦理道德社会千百年为妇女安排的“宿命” 亦即三从四德基于历史 文化传承的轻视和压抑自身的集体无意识”,长安柔弱、隐忍,缺乏对自我价值和独立意义的追求长安就是一朵生长在旧观念土 壤中的花朵,在新思想阳光的沐浴下,让她产生了挣脱这片土壤的愿望,然而她 终究是深深扎根在这片旧观念的土壤之中,这朵曾经绚烂的生命之花,最后也只 能无奈地凋零,我们可以爬梳出姜长安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体会到她是如何一 步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一、裹脚当长安十三四岁的时候,“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光景这时 的长安和大多数同龄女孩子一样柔弱、天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也正是形 成自己独特性格的时候然而她的母亲曹七巧自从嫁进姜家后,情欲得不到满足, 身份地位得不到重视,人性扭曲她将这种不平衡施加在长安的身上父母感 情不和降生的孩子,常使母亲的怀恨心与责任感交织搏斗,母亲仇视孩子,又不 得不压抑这种倾向,潜意识中,隐藏了伤害孩子的意念。
于是长安就被七巧近 乎虐待似的裹起了双脚,可长安的反抗微不足道,终究逃不过母亲的狠毒尽管 在长安以前的生命中,她也曾无数次受到母亲的伤害,然而裹脚与她曾经的伤害 却截然不同这次不单单裹住了她的脚,更裹住了她的心虽然裹了一年多又被 母亲放了,但是长安受伤的脚和受伤的心都已经无法再复原她那双畸形的脚无 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母亲的恐怖在长安独特性格形成的初期,这种恐怖便埋下 了软弱的种子以至于让她在后面作出了一些让许多观众都难以理解的妥协与让 步这也预示着姜长安已经沦为玩弄于母亲股掌中的玩偶,必将重复着曹七巧的 悲剧她插班进去沪范女中,“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 但是因为粗心,“往往失落了枕套手帕种种零件”,又触怒了七巧那条敏感的神经, 一“天生的败家精,拿你的钱不当钱”,她“准备明天亲自上学校去大兴问罪之 师”母亲的言行导致诸如此类的尴尬和绝望,长安已经领教不鲜,加上封建伦理 纲常种种,强化了她先前从母亲那儿接受过来的、对女性被动的弱者的身份地位 的认同过经受了“五四”现代新思潮的洗礼,大家庭内部的氛围多少有所松动, 闺秀们可以堂而皇之的去上学或走进社会去自谋职业哪怕“教育对于她们而言 并不是助她们挣开枷锁谋取自立的资本,而是谋取婚姻的一项装备,是她们的 一个装饰品”。
社会没有给女性提供衣食无忧的生存环境,也没有给她们提供 可以自我谋生的肥沃土壤”毕竟这是长安走出母亲枷锁的阴影,结交新朋友、 增长见识,获得新生活的希望其实,曹七巧并非是真心想送长安去读书,只是 “看见大房三房里的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出于攀比的心理将长安送到女中 上学长安的生活被曹七巧左右,可是这一次给长安带来了美好与希望无疑, 长安对那半年的读书生活是充满怀念的,从她那念念不忘的long long ago的旋 律以及学校里的生活的追忆就可见一斑因为上学,长安第一次有了脱离母亲的 机会,上学这半年,让幼小的长安惊喜地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如家里一般阴暗压 抑长安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美好,这也就在她性格中埋下了渴望美好的种子 然而青春期的长安敏感而不安,仅仅是一条床单就惹得全校人尽皆知,让长安无 地自容她不敢反抗七巧的决定,只能用辍学来向母亲妥协,即便她是那么渴望 上学长安的软弱性格在这妥协中,便已经形成后面她放弃童世舫只不过是放 弃上学的一个翻版而已三、 吸毒巴金在他的《随想录•十年一梦》里曾经引用林纾译的《十字军英雄记》里 的一句话说:“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如果说,前面被迫 裹脚的长安还是“奴在身者,其人可怜”的话,那么经过“退学”事件之后的长 安,在思想上已经完全和七巧处在同一战壕里了,已经是“奴在心者” 了。
长安 辍学在家,整日与母亲为伴,她逐渐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使小坏,干涉家里内 政[然而这些终究只是表面的影响,真正影响到长安的性格并在其发展中起到 转折作用的是:吸毒一“长安二十四岁那年生了痢疾,七巧不替她延医服药,只 劝她抽两筒鸦片,果然减轻了不少痛苦,病愈之后,也就上了瘾在以前,无 论是裹脚还是辍学,长安都是作为受害者出现,她只是软弱地顺从着母亲而吸 毒更像是作者为长安性格转变的一个分水岭,它象征着长安开始逐步向母亲靠 拢,也是母亲曹七巧一手安排并亲手葬送女儿长安幸福的一个手段而已于是曹 七巧性格中的乖戾与阴暗,开始悄悄植入长安的体内,使长安变成了软弱与乖戾 相交织的个体四、 恋爱如果说前一次在退学事件中,长安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女无法完成“弑母”这 项壮举的话,那么到后来,在她已经三十岁的时候,还无法走出母性权威的压抑 阴影,无法逃离母性权威的控制,却再也不能归罪于生理上的羸弱了这完全是 她心理上的原因一在长期的母性权威的压抑下,她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母性权威 的巨大威力,意识到即使自己反抗也不会取得什么理想结果在母亲呜咽着暗示 她应与童世舫分手之后,她首先想到的不是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是意识到 横亘在自己自由和幸福之前的巨大鸿沟一母性权威,是无法跨越的。
在这种强大 的母性权威的笼罩下,她首先缴了械,放弃了,她认可了这种弱势,她没有想到 要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宅子和那个变态的母亲,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她的选 择只是消极地等待和痛苦地忍受她已经完全被母性权威内化了,这个“玩偶” 即使不再牵线,也不可能再挣脱那“母性权威”之手了,这正是“奴在心者”的 巨大悲哀曹文书曾经这样描述长安这样的人物群体:“封建旧家庭最后的一代 人大多亲眼目睹了父辈的荒唐,父母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在绝望中的堕落 与沉沦,旧的家庭旧的伦理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曾产生了有形与无形 的影响,但幸运的是他们生长于新的时代,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有不同于父辈的人生追求与情感选择,无疑是充满希望的一代对于长安来说, 与童先生恋爱便是对这希望的追求当长安开始厌恶长期生活在母亲控制下阴郁 的日子时,在长馨的介绍下,她与童先生相识、相恋,恋爱使长安原本如死水一 般的生活泛起了一丝涟漪长安享受到了恋爱带给自己的放松与愉悦,她又回想 起当初读书的时光而当时埋在长安性格中对美好的渴望的种子便在这恋爱中生 萌发于是长安开始努力的追求与把握她开始戒烟,开始有了摆脱母亲,摆脱 那种行尸走肉般生活的想法。
与童先生恋爱是长安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也 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当她看到自己的希望近在咫尺,却被无情的葬送在母 亲的手中时,这成了长安致命的伤害,也为最后她的疯狂作了铺垫五、失恋“长安在世舫的眼中感受到自身的魅力一女性的资本,这使她对自己的肉体 产生了自觉……”“她开始珍爱自己的肉体”,一“自顾自努力去戒烟”而女性 对待自己肉体的自觉正是她触摸生命本质的开始虽然长安还远没有从理性上 试图背叛这个世界,但她感受到精神蜕变的痛苦和快乐比之曹七巧,长安开始 感受'生命’一“有时在公园里遇着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 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象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 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过一窠红的星,又 是一窠绿的星? ”“长安带了点星光下的乱梦回家来,人变得异常沉默了,时时 微笑着母性权威在长安的爱情面前遭受了第一次严重的挫败在遭受了这次 挫败之后,母亲改变了策略,由先前的辱骂、造谣、恐吓等刚性手段,一改而为 “怀柔”政策,这下,果然不出所料,这个策略的改变马上带来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长安再次屈服了,又一次想起了那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她主动约了童 世舫,要求分手尽管期间她有过动摇,迫于母亲的压力,甚而向世舫提出了 退婚在七巧的世界里呆得太久,被奴役、被压抑、被虐杀,她的精神麻木愚昧, 已经习惯于屈辱与卑贱不期而全的爱情恍若灿烂的流星群,飞进她曾经阴沉古 黯的天宇,她沐浴着它们的光辉,却无从把握与其让自己最珍惜的美好支离破 碎,不如让它成为刹那的永恒人生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世舫尊重她的 意见,却“依旧常常的邀她出去” “他们认真的做起朋友来了”性格决定命运, 孩童时期,母亲的阴影以及那双残疾的小脚决定了她的软弱,在母亲的强大压力 下,她最终同意和童先生分手,然而长安毕竟是上过洋学堂,感受过美好,因此 就在与童先生谈话的过程中,她慢慢感觉到自己应该去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她 性格中渴望美好的种子慢慢发芽(即便是七巧,也并非生而如此疯狂,当年她对 姜季泽,也未必没有爱情和美好),并在七巧未发觉的角落偷偷成长可是这种 脆薄的爱情,决敌不过七巧魔鬼般的智巧在两人的订婚仪式时,七巧“她随 随便便撒个谎('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就断送了女儿的终身幸福这时的长 安彻底绝望,埋在她心中的那颗充满希望的火种,就此熄灭她性格中遗传自七 巧的那份乖戾爆发出来,充斥了她的身心。
她的精神就此崩溃自愿被牺牲的女性一长安母亲牺牲品的长安具有这种特征即便是同性,可母亲不是那种理解、疼惜 长安的具有温柔母性的人物,而且长安自己并非具有新思想的女性,所以对长安 来说看到好母亲或新女性的机会几乎没有从小积累下来的对母亲的恐惧感和顺 从,使她没能把握住自己面前的多次机会从进入新式教育学校时的样子“换上 了蓝爱国布的校服,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以看出之 前过着纸娃娃般的生活的她终于可以过上真正人过的幸福生活,但是她因不小心 丢掉了东西,怕曹七巧到学校里来闹,又自动放弃上学最大的原因在于曹七巧, 但是她自身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长安一步步被动和主动走入没有光的所在,没有 了其他希望,生活在漩涡里,后来在母亲的劝诱下又抽了大烟因亲戚可怜她,给 她介绍对象,使她又有了一次从母亲阴影中逃脱的机会,但是遇到喜欢的人之后, 她并没有整理之前的生活,用开始新生活的意志来打造自己的人生为改变她生 活做贡献的不是她自己规划的人生目标,,而同样也是借助了婚姻制度的力量, 借助妹妹和婶婶的撮合和安排,她头一次见面时还拿小姐的架子,蓄意遵从传统 的男女道统,并为展现出新时期新女性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坚强意志,因此特别 容易被母亲左右,而长安幸福的样子并没让曹七巧满意,带来的却是缺失冷嘲热 讽。
最终,长安抛弃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