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试验 1— 1 标准试验方法 一.目的 检测石子各项指标,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操作,确定石子的规格和类别,保证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执行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2.5条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面,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 15 份,组成一组样品大型运输工具的,以 400m3或 600t为一验收批, 用小型工具运输时, 以 200m3或 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 规格产地相同 取样数量不少于 8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 )℃; 石子试验 1— 2 标准试验方法 2.台秤:称量 10kg,感量 1g; 3. 摇筛机 4.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5. 受压试模 (测定压碎值); 6 .WE-300B压力试验机: 量程 300 kN.,示值相对误差 2 %; 7 .方孔筛:孔径为 75μm-90 mm的筛共 14 只, 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8 .垫棒:直径 10 mm、长 500 mm、直径 16 mm、长 600 mm,的圆钢; 9 .容量筒;10L、20L 10. 广口瓶:1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11.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毛刷、直尺,小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根据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的样品,精确到 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用摇筛机筛分 10 分钟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 0.1%为止通过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到 1g a.计算分计算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 0.1% 石子试验 1— 3 标准试验方法 b.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 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超过 1%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广口瓶法)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筛除小于 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净,分为大至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 ( mm) 小于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质量 ( Kg ) 2.0 3.0 4.0 6.0 6.0 b . 试样浸泡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
装试样时, 广口瓶应倾斜放臵,注入饮用水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讯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 G1,精确至 1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 称出其质量 G0,精确至 1g e.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 , 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 , 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 瓶和玻璃片总质量 G2, 精确至 1 g 表观密度按公式:1200GGGG水计算 石子试验 1— 4 标准试验方法 式中 ρ0---表观密度,kg/m3; 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 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 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 ρ水---1000kg/m3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村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 20kg/m3,可取 4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3.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按抽样方法取样, 烘干后, 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
取试样一份, 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 50 mm处徐徐倒入, 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 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积 , 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 即停止加料. 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 , 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 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至相等( 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G1, 精确至 10g.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公式: VGGP211计算 式中:P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 G2—容量筒质量,g ; 石子试验 1— 5 标准试验方法 V —容量筒的容积,L 空隙率按公式: 1001210PPV计算; 式中:V0- —空隙率% ; p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2P—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 10 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4.含泥量 a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 1g 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 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 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 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 1.18mm及 0.75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 0.75mm筛上面) ,滤去小于0.75mm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 0.75mm的颗粒流失。
b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c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0.75mm筛放在水中( 使水面略出中石子颗粒上表面),以充分洗掉小于 0.75mm的颗粒, 然后将两只筛上筛的石子试验 1— 6 标准试验方法 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 臵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 待冷却至室温后, 称出其质量2G, 精确至 1g含泥量按下式计算: 100121GGGQb 式中:aQ-- 含泥量,%; 1G--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 2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 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0.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5.泥块含量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 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 注入清水, 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 充分搅拌均匀后, 浸泡 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 2.36 mm筛上, 用水淘洗, 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为止 b .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 1g。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2G,精确至 0.1%泥块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121GGGQb 式中:bQ--泥块含量; 石子试验 1— 7 标准试验方法 1G--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 2G--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6 .压碎指标值 a.风干后筛除大于 19.0 mm及小于 9.50 mm的颗粒, 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至相等的三份备用称取试样1G=3000g,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径 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b.把装有试样的模子臵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机,按 1 kN/s速度均匀加荷至 200kN并稳荷 5s, 然后卸荷 取下加压头, 倒出试样, 用孔径 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2G精确至 1g压碎指标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1% 100121GGGQe 式中:eQ---压碎指标值,% ; 1G--试样的质量,g ; 2G--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7 .针片状颗粒含量 a.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 b. 按规定粒径的量称取一定数量的试样一份1G, 精确到 1g然后按规石子试验 1— 8 标准试验方法 定的粒级进行筛分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mm 石子粒级 4.75-9.50 9.50-16.0 16.0-19.0 19.0-26.5 26.5-31.5 31.5-37.5 片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 2.8 5.1 7.0 9.1 11.6 13.8 针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 17.1 30.6 42.0 54.6 69.6 82.8 c.按表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 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相应间距者, 为针状颗粒; 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孔宽者, 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2G,精确至 1 g d.石子粒径大于 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 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 石子粒级 37.5-53.0 53.0-63.0. 63.0-75.0 75.0-90.0 检验片状颗粒的 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18.1 23.2 27.6 33.0 检验针状颗粒的 卡尺卡口设定宽度 108.6 139.2 165.6 198.0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 10012GGQc 式中:cQ---针、片状颗粒含量,% ; 1G---试样的质量,g ; 2G---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
九.结果判定 1.颗粒级配 卵石、碎石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石子试验 1— 9 标准试验方法 用途: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 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 C30的混凝土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2600kg/m3; 3. 松散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连续级配空隙率:Ⅰ类:≤ 43 %, Ⅱ类: ≤45% , Ⅲ类: ≤47 % 4 、含泥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 含泥量 Ⅰ类:< 0.5 %, Ⅱ类: <1.0 % , Ⅲ类: < 1.5 % 5 、泥块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按质量计) ; 泥块含量 --Ⅰ类:0 % ,Ⅱ类: < 0.2 % ,Ⅲ类: < 0.5 % 6 .压碎指标值 压碎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 碎石压碎指标:Ⅰ类:< 10 % , Ⅱ类: < 20 % ,Ⅲ类: < 30 % 卵石压碎指标:Ⅰ类:< 12 % , Ⅱ类: < 14 % ,Ⅲ类: < 16 % 7 .针片状颗粒含量 卵石、碎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指标: Ⅰ类: < 5 % , Ⅱ类: < 10 % ,Ⅲ类: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