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819.77KB
约17页
文档ID:577646892
2023年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_第1页
1/17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10-2 表 10-2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1. 胚常具2枚子叶(极少1、3或4) 1. 胚常具1枚子叶(有时胚不分化) 2.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2. 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 3. 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 3. 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 4. 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 4. 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多具叶鞘 5. 花常为4或5基数,极少为3基数 5. 花常为3基数,极少为4基数 6. 花粉常具3萌发孔(沟) 6. 花粉常具单萌发孔(沟) 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 1 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 特别是在毛茛科、 车前科、 菊科等科中为多; 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 3 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 4 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 个亚纲,64 目,318 科,165 000 余种 * P6-15 A∞ G∞ 1 、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 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 、 ※ P3 A∞ G∞ 花先叶开放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3 、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 1-2 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 、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生,花被 3 基数,两性,整齐花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 K3-∞ C3-∞ A∞ G∞-1 1、草、藤、灌;单叶或有分裂、复叶,茎生或基生;无托叶 2、 花托突起, 3、 5 基数花; 花两性→单性, 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异被→单被 3、A∞G∞, 胚珠 1-∞ 倒生花萼分离; 有蜜腺、蜜叶 4、聚合蓇葖果, 少浆果、瘦果 本科约有 50 属,2000 余种广布世界各地 代表植物:毛茛属 Ranunculus ※ K5 C5 A∞ G∞ 花瓣基部具 1 个密腺穴 乌头属 Aconitum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 K5 C2 A∞ G2-5 花萼花瓣状,最上一瓣成盔状;花瓣退化为蜜腺叶;聚合蓇葖果 重要特征: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5 基数;花萼、花瓣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

瘦果 本科是草本多心皮类最原始的科,似乎很早就从木兰科中单独演化出来毛茛科是形态上变化比较多的科,花被的形状与构造、雄蕊与心皮的数目显示出很大的不同原始的属种如毛茛属,花萼、花瓣分离,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高级类群如乌头属、翠雀属等,花被向减少和联合的方向发展,由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花蜜叶的出现,在虫媒传粉的道路上,发展到了相当高级的程度 K2 C4-6 A∞,4 G(2 -16:1) 1、草本、灌木;有乳汁;叶深裂;无托叶 2、※ K2 C2+2 A∞ G(∞) 花萼苞状, 早落;侧膜胎座 1 室 3、蒴果(瓣裂、孔裂) ;种子具油质胚乳 重要特征:有黄色或白色乳汁,无托叶,萼片早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上位,侧膜胎座 1、木本,常有乳汁,具钟乳体 2、雌雄同株或异株,柔荑花序呈头状、假穗状或隐头花序 ♂:* K4-6 Co A4-6,♀:* K4-6 Co G(2:1) 3、无花果属(Ficus)隐头花序的结构: 总花序托:肉质,包裹内部的单性花;总托口部被覆瓦状排列的总苞所封闭 三种花:一种雄花(位于总托的上部) ;两种雌花:结实花(长花柱)和瘿花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短花柱) 。

授粉:依靠榕小蜂无花果属植物为榕小蜂提供产卵场所和营养 4、坚果或核果,常形成聚花果,如桑椹、无花果等食用植物: 桑、无花果、薛荔、菠萝蜜等; 有毒植物: 见血封喉; 栽培树种: 菩提树、榕树 重要特征: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花单被,4 基数坚果或核果,或各式聚花果 1、落叶乔木,有树脂;羽状复叶,无托叶 2、雌雄同株;雄花构成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直立的柔荑花序 ♂:* P3-6 A8-10, ♀:* P3-5 G(2:1) 花柱羽毛状;子房下位,为不完全的两室 3、果实核果状或具翅种子无胚乳,子叶常皱褶,含大量油脂 重要特征: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单性,雄花为柔荑花序子房下位,1 室或不完全的 2~4 室坚果核果状或具翅 ♂:* K4-8 C0 A4-20 ,♀:* K4-8 C0 G(3-6:3-6:2) 1、木本,单叶互生 2、花单性,单被;雌雄同株,风媒 3、柔荑花序,雄花:每苞片具 1 朵小花 4、3-6 心皮 3-6 室,每室 2 胚珠仅 1 枚胚珠成熟子房下位,坚果,多生于总苞中 壳斗科的种子同称为“橡子”,为淀粉植物。

该科植物多为主要的经济植物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重要特点:木本单叶互生,羽状叶脉直达叶缘雌雄同株,单被花;雄花呈柔荑花序;雌花 2-3 朵着生于总苞中;子房下位 1、叶对生,茎节膨大 2、花两性;花瓣前端撕裂状或二深裂 * K4-5,(4-5) C4-5 A5-10 G(5-2: ∞) 3、特立中央胎座 4、蒴果,顶端齿裂或瓣裂 康乃馨(香石竹)为重要观赏植物,太子参、王不留行等为药用植物 重要特征: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对生花瓣常具爪;子房上位,一室,特立中央胎座 1、草本,茎节膨大,托叶膜质,鞘状包茎,称托叶鞘 2、花 3 基数或 5 基数,单被,花瓣状 * K3-6 C0 A6-9 G(2-4:1) 3、坚果三棱形,包于宿存的花被中 4、胚弯曲,位于胚乳中。

食用植物:荞麦;药用植物:何首乌、虎杖、大黄等 重要特征: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全缘,互生,具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被,花瓣状;子房上位;坚果,三棱形或凸镜形 1、木本或草本,韧皮部纤维发达具粘液; 2、托叶早落,单叶互生,常为掌状脉;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3、花两性,具付萼;单体雄蕊,花药 1 室,花粉粒大 * K5 C5 A(∞) G(3-∞:3-∞) 4、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 本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主要为纤维和观赏,如:棉花、蜀葵、木槿、扶桑等 重要特征:纤维发达;花两性,辐射对称,5 基数,具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 室;蒴果或分果 1、攀援或匍匐草本,有卷须;茎 5 棱,具双韧维管束; 2、单叶互生,常掌状深裂; 3、花单性,花瓣合生花药弯曲成“S”型; ♂:* K(5) C(5) A1(2)(2) ,♀:* K(5) C(5) G(3:1) 4、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胎座发达,瓠果。

葫芦科的瓠果是人们食用的各种瓜果 重要特征:草本,具卷须;茎具双韧维管束,叶互生,掌状分裂;花单性,合瓣,聚药雄蕊,3 心皮,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瓠果 以前有些学者根据葫芦科上位花、花瓣合生、雄蕊趋于结合以及萼片有叶状先端等特征将其列入合瓣花类的桔梗目 现一些学者根据葫芦科下位子房、部分具离瓣花以及胚珠具大而宿存的珠心、两层珠被等,认为它与典型的合瓣花类不同,而与西番莲科接近,因而将本科置于堇采目侧膜胎座类中 1、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 2、单性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先叶开放; ♂:* K0 C0 A2-∞,♀:* K0 C0 G(2:1)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3、具花盘或腺体; 4、侧膜胎座,具多数直立的倒生胚珠; 5、蒴果,种子细小,由珠柄长出多数柔毛 重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无花被,具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蒴果,种子具丝状长毛 杨柳科的系统位置:杨柳目因单性花、无花被、柔荑花序、合点受精,一直被放在柔荑花序类中但由于具有侧膜胎座、多数胚珠,以及柳属的虫媒传粉,将其归入侧膜胎座类中 1、草本,植物体具辛辣味;单叶互生,无托叶 2、花十字形,四强雄蕊,具腺体 * K2+2 C2+2 A2+4 G(2:1) 3、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4、种子无胚乳胚弯曲,子叶与胚根有 3 种排列方式:子叶缘倚、子叶背倚、子叶对折 本科为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科,是日常主要的蔬菜,以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重要特征: 草本 植物含芥子甙, 而具辛辣味; 花两性, 辐射对称, 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子房 1 室,2 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1、草本,灌木或乔木 2、单叶或复叶,叶互生,通常具托叶, 3、※ K(5) C5 A∞ G1-∞或 G(5) 花托凸起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合成一碟状、杯状、坛状或壶状的 , 称为萼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筒或花托筒。

4、心皮 1-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 1 至多数胚珠 5、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本科为被子植物中较大的科,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科,有多种果树和花卉 根据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 4 个亚科: 绣线菊亚科 Spiraeoideae: ※ K(5) C5 A∞ G5 子房上位,心皮 5 枚,分离,聚合蓇葖果 蔷薇亚科 Rosoideae :※ K(5) C5 A∞ G∞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分离,聚合瘦果 苹果亚科 Pomoideae :※ K(5) C5 A∞ G(5:5) 子房下位,心皮 5 枚,合生,梨果 梅亚科 Prunoideae: ※ K(5) C5 A∞ G1 子房上位,心皮 1 枚,核果 蝶形花科(Fabaceae ,Papilionaceae) ↑K(5) C5 A(9) +1 G1:1 1、木本或草本 2、羽状复叶或 3 出复叶 3、花两侧对称,花冠蝶形;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4、雄蕊 10,多成(9)+1 的二体雄蕊,稀分离。

蝶形花科是种子植物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包括许多经济植物:食用植物(大豆、花生) 、药用植物(甘草、黄芪) 、木材用植物(紫檀、黄檀、花榈木)等 广义的豆科还包括:含羞草科(Mimosaceae )和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它们都具有单心皮的雌蕊, 荚果, 区别在于含羞草科花辐射对称, 花冠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苏木科花两侧对称,花冠上升覆瓦状排列,雄蕊 10,分离 重要特征:花两侧对称,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雄蕊 10,常形成二体;荚果 1、木本、草本,或木本的肉质植物,具乳汁 2、花单性♂:* K0-5 C0-5 A1-∞,♀:* K0-5 C0-5 G(3:3) 3、常构成各种花序杯状聚伞花序(假单花)的构造:外面为绿色杯状的总苞,其上具腺体,内部具多数雄花和一枚雌花,雄花仅具一枚雄蕊,雌花仅具 3 心皮构成的雌蕊 4、蒴果 本科是一个热带性大科,多为橡胶(橡胶树) 、油料(油桐、蓖麻) 、鞣料、淀粉、观赏及用材等经济植物 1、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茎中空或有髓,多为芳香草本 2、叶互生,叶片分裂或多裂,一回或多回掌状、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膨大或成鞘状。

3、花序常为复伞形花序,有时为单伞花序 4、花两性 K(5) C5 A5 G(2:2)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花柱基:花柱基部膨大与上位花盘愈合 5、双悬果 本科经济植物较多,供药用(柴胡、当归、川芎) 、蔬菜(胡萝卜、芹菜、茴香)等 1、直立或蔓生的草本或灌木,具双韧维管束 2、单叶或复叶,互生,无托叶 3、花两性子房偏斜,中轴胎座,胚珠多数;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常孔裂;花萼常花后增大-↑ K(5) C(5) A5 G(2:2) 4、蒴果或浆果 本科植物有许多重要蔬菜(西红柿、马铃薯、辣椒、茄子等)和药用植物(枸杞、颠茄等) 1、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茎四棱,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 2、花两性,二唇形二强雄蕊,花药 2 室,药隔延长;2 心皮,分裂成 4 室,花柱着生于子房裂隙的基部。

↑ K(5) C(4 -5) A4,2 G(2:4) 3、果实为 4 个小坚果 4、轮伞花序 本科包括许多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藿香、夏枯草等,观赏植物:一串红、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五彩苏等 1、草本植物,植物体有乳汁管和树脂道 2、头状花序,下面托以 1 至多层的苞片组成的总苞 同型花:头状花序中的小花形状和功能相同 异型花:头状花序中分为盘花和边缘花,形状和功能不同 3、依据花冠形态分为 5 种类型: 管(筒)状花、舌状花、二唇型花、假舌状花、漏斗状花 花的结构:K0-∞ C(5) A(5) G (2:1:1) 花萼:变态为冠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 花冠:合生,形态 5 种 雄蕊:5 枚,花药联合,称为聚药雄蕊。

雌蕊:2 心皮,子房下位 4、果实为连萼瘦果 5、菊科分类: 筒状花亚科: 植物体不含乳汁; 头状花序全为筒状花, 或边缘花为假舌状花、漏斗状花,盘花为筒状花 舌状花亚科: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全为舌状花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10.3.2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1edoneae) 又称百合纲(Liliopsida)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5 个亚纲,19 目,65 科,50 000 余种 泽泻科(Alismataceae ) 1、水生或沼泽地的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2、叶常基生,基部有开裂的鞘,叶脉羽状,具根状茎 3、花两性※ P3+3 A∞-6 G∞-6 外轮 3 片,花萼状,宿存;内轮 3 片,花瓣状;雌蕊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或轮状排列于扁平的花托上。

4、聚合瘦果,少数为聚合蓇葖果 泽泻科的花与毛茛科的花很相似,但各部分的组成不同,胚具单子叶泽泻科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一群最古老的类群可是,从演化的位置来说,它们决不会在单子叶植物进化的主干上,因为,原始的单子叶植物应该具有双核花粉和具胚乳的种子 因此,泽泻科被看作是靠近基部的一个旁支 棕榈科(Areacaceae ,Palmae) 1、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不分支 2、叶常绿,大形,多集生于树干顶端,形成“棕榈形”树冠叶柄基部常扩大为纤维状的鞘 3、花单性,小,聚成肉穗花序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 P3+3 A3+3,♀:※ P3+3 G3,(3) 4、核果或浆果 热带经济植物为主:棕榈、椰子、油棕、槟榔等 重点特征: 木本, 树干不分枝, 大型叶丛生于树干顶部; 肉穗花序, 花 3 基数。

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唯一兼有乔木状的习性,宽阔的叶片和很发达的维管束系统( 整个营养器官都具导管) 的一群这些明显机能的综合特征,与木本双子叶植物近似但槟榔科缺少充分的次生生长,而且从来没有发展成落叶的习性,除少数种类外,它们不能适应温、寒带的气候因此和本本双子叶植物相比,其生态变幅是有限的它们在热带地区生长很好,而且是热带雨林下层林木的普通成分 天南星科(Araceae ) 1、草本,具根状茎或块茎 2、叶基常具膜质鞘 3、花两性或单性,小,构成肉穗花序,被佛焰苞所包,佛焰苞常具色彩 ※P0,4 -6 A6-1 G(3,2 -15) 若单性同株时,上部雄花,下部雌花,中部不育花或中性花 4、浆果 经济植物有:半夏、魔芋、马蹄莲、龟背竹等 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 ) 1、草本或木本(竹) ,多具地下茎,地上茎特称为秆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2、秆圆柱形(少数方形、三棱形)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中实,节间中空。

3、叶 2 列,具叶片、叶鞘和叶舌,叶鞘开放,少数闭合 4、小穗:为简单的穗状花序包括:2 枚颖片、几朵小花和小穗轴 中性小穗:小穗上的小花为无性 假小穗:小穗上的颖片无花只有芽 5、花两性 P2-3 A3,6 G(2-3:1) 小花的构造: 外稃:可育的苞片,顶端或背部具芒或无一般较厚或硬,基部有时加厚变硬称基盘 内稃:具 2 枚隆起的脊 浆片:2-3 枚花瓣特化为透明而肉质的小鳞片 雄蕊:3 枚 雌蕊:2 心皮合生 6、颖果 7、分类:2 个亚科 禾亚科(Agrostidoideae) :秆常为草质,秆生叶即是普通叶,叶片具有明显中脉,通常不具叶柄, 叶片与叶鞘之间无明显的关节,不易从叶鞘脱落 竹亚科(Bambusoideae ) :秆常为木质,多年生秆生叶(笋壳)与普通叶(枝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生叶)明显不同。

箨片缩小,无中脉;普通叶具叶柄,与叶鞘之间有明显的关节,易从叶鞘脱落 秆生叶:箨鞘(秆箨) 、箨叶(箨片) 、箨耳、箨舌 普通叶:叶鞘、 叶片、 叶耳、叶舌 * P0 A3-1 G(3-2:1) 莎草科与禾本科的区别: 禾本科 Poaceae 1、秆圆柱形,中空,少数实心,节与节间明显 2、叶 2 列互生,叶鞘多开放 3、花被变为浆片 4、雄蕊丁字形着生 5、2 心皮合生 6、颖果 百合科(Liliaceae) 1、多为草本,木本(菝葜属) ;具根状茎、鳞茎、球茎 2、花两性 * P3+3 A3+3 G(3:3) 3、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 室 莎草科 Cyperaceae 1、秆三棱形,实心,少数中空,无节与节间之分 2、叶 3 列互生,叶鞘闭合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4、蒴果或浆果。

经济植物有: 葱、 蒜、 百合、 天门冬、 郁金香、 麦冬等 兰科 (Orchidaceae ) 1、多年生草本,少数为攀援灌木 陆生:一般具有须根、根状茎、块茎; 附生: 具有肥厚根被层的气生根,生于热带雨林中; 共生:与真菌共生,如:天麻 2、叶互生,2 列,少数对生、轮生叶具抱茎的叶鞘有的退化为鳞片状 3、花单生或成花序,着生花的茎称为花葶 花两性,两侧对称↑P3+3 A2,1 G(3:1) 外轮花被:3 枚萼片,花瓣状 内轮花被:3 枚,2 枚称花瓣,1 枚特化而称唇瓣唇瓣具有复杂的结构 合蕊柱:雄蕊和花柱合生而成的柱状体 1 枚雄蕊: 能育雄蕊为外轮中央雄蕊,生于合蕊柱顶端背面花药两室,花粉常结成花粉块3 个柱头中,2 个可育,1 个不育变成 1 个小突起,称为蕊喙 2 枚雄蕊:能育雄蕊为内轮侧生雄蕊,生于合蕊柱两侧花粉粒状不结成花粉块退化雄蕊呈花瓣状 3 个柱头全发育合生成单柱头 4、子房下位,180°角度扭转,3 心皮,合生成侧膜胎座 5、蒴果,种子极多,微小,无胚乳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兰科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表现在花的结构与虫媒传粉之间高度的适应性。

首先花的色彩和香气很容易引起昆虫的注意, 在花的基部或距内, 或在唇瓣的褶皱中产生花蜜; 原来在上面的唇瓣,由于子房180°扭转,使唇瓣转向下面,成为昆虫的落脚点,昆虫落在唇瓣上,头部恰好触到花粉块基部的粘盘上,离开时将花粉块粘着在昆虫的头部,当昆虫向另一花采蜜时,粘盘恰好有触到有粘液的柱头上,把花粉块卸在花的柱头上,完成异花授粉但是,兰科植物产生大量种子是一个原始的特征,并且兰科的种子在果实开裂时,并未完全发育,需待种子落在基质上,与真菌共生,分解脂肪后才能继续发育,因此,大量产生出来的种子并不能使兰科植物无限制的繁殖下去 重点特征:草本,花两侧对称,花被内轮 1 片特化成唇瓣,能育雄蕊 1 或 2(稀 3),花粉结合成花粉块,雄蕊和花柱结合成合蕊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种子微小 根系主根发达多为须根系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具形成层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叶常具网状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