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详解2013-2014世界十大战舰排行榜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58MB
约28页
文档ID:25990768
详解2013-2014世界十大战舰排行榜_第1页
1/28

详解2013-2014世界十大战舰排行榜,目录,NO1.大和级战列舰NO.2依阿华级战列舰NO.3南达科塔级战列舰NO.4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NO.5黎塞留级战列舰NO.6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NO.7俾斯麦级战列舰NO.8前卫级战列舰NO.9长门级战列舰NO.10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因而得名战列舰是186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的主力军舰舰种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取代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战列舰”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 Line of Battle Ships)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 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战列舰和蒸汽战列舰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出现蒸汽战列舰20世纪初,英国建造了无畏号战列舰;法、俄、德、意、日、美等国也纷纷仿效无畏号相继建造战列舰NO1.大和级战列舰,排水量近73,000吨的大和舰舰体长宽比设计成6.76:1,为主炮射击提供了稳定的平台并尽可能缩短了重装甲覆盖的面积;球鼻型船艏,提高了动力的利用效率;大和舰安装4座蒸汽轮机,蒸汽压力25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度,最高输出功率153,553轴马力,最高速27.46节(试航状态),最大续航力7,200海里/16节(最大重油装载量6300吨)大和舰还装有8座发电机,总功率为4,800千瓦公试中的大和号,大和级战列舰优势,除了火炮本身外,大和级还在另外两个因素上占上风,一个是大和号的舰身较宽,风浪条件下主炮射击时更加稳定;另一个因素是,15米基线测距机的长基线和3位立体效果带来的在光学瞄准镜中的最佳观测精度在白昼条件下作战,大和号能够在更远距离上获得更好的命中效果锡布延海海战中的大和舰第一炮塔中弹,1945年4月,大和号被击沉时发生爆炸,NO.2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由美国纽约海军造船厂和费城海军造船厂分别建造的大型战列舰。

首制舰“依阿华”号1940年6月开工,1943年2月建成服役;共造4艘,后续3艘依次是“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1992年,这4艘战列舰全部退役封存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1节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其理论最大射速为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依阿华级的副炮采用MK12型38倍口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两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对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发/分,俯仰范围为负15度到正85度,可配备榴弹,穿甲弹,普通高射炮弹,无线电近炸引信高射炮弹,照明弹,人员杀伤弹等NO.3南达科塔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建造计划于1938年5月批准,共建造四艘,于1942年间陆续服役。

主炮:三联装406mm火炮×3副炮:127mm火炮×8射速:每分钟2发射程:33741米防空火炮: 四联装40mm炮×18、20mm炮×35功率:4轴130,000马力排水量:35000吨最高航速:27.5节续航距离:15000海里/15节,南达科他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大舰宽,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机功率以保持27节的航速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倾斜角19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区别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被公认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南达科塔级战列舰,NO.4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1937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一共两艘,分别为BB-55“北卡罗来纳”号和BB-56“华盛顿”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于1919-1921年曾计划建造10艘战列舰,但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限制,又于1922年2月8日取消了其中7艘战列舰的建造,结果只有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建成服役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性能,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 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5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6450海里/15节,5560海里/25节 武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30门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门,,NO.5黎塞留级战列舰,黎赛留级战列舰是法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黎赛留级战列舰3艘在建,战时只有黎赛留号(Richelieu)接近建成未完工的3号舰“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的船体在法国战败投降后停工,最终被盟军炸沉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两座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桥之前的布局,减小重装甲防护面积,节省重量用于加强重点区域的防御能力,这种主炮塔布置方式缺点是主炮射击时存在死角黎塞留”号上采用了380毫米口径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法国和英国的火炮身管最短,为45倍口径;意大利为50倍口径,德国为52倍口径不过,法国的火炮的发射药装填量最大,因此,尽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弹丸较重,但在弹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并不低于同类火炮黎塞留级战列舰除安装了大量的对空火炮之外,还加强了水平装甲,舰上共有两层甲板铺设装甲,第一层厚150—170毫米,第二层厚40—100毫米,可以有效降低航弹对军舰的破坏。

炮塔顶部的装甲也比一般的战列舰厚,为195毫米经过增强水平装甲,有效提高了舰体的防护能力塞留级战列舰拥有极强的水下防护能力,法国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吸取达达尼尔之战布韦号触雷沉没的教训,大力加强了水下防护首先,主装甲带向水下延伸2.5m,带有倾斜角,以尽量减少来自水下的威胁在装甲带下部则采取了防雷壁(实际上是加固了的舰体)、防雷隔间、起间接防护作用的燃料舱、装甲隔墙、多重装甲隔壁结合水密隔舱等而且在舰壳与防雷壁之间还填充有一层厚厚的泡沫橡胶,可以十分有效的削减、缓冲鱼雷、水雷爆炸造成的冲击NO.6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战列舰充分体现了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作战意图,其突出特点是续航力相对较小,安装大功率动力装置使航速达到30节图为利托里奥号,1937年第一次试航,维内托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艏楼延伸到后部主炮塔装备15英寸/50倍口径的主炮,具有威力大的特点,最大射程达到42.8公里,但是炮管寿命较短、射速比较低、散布大维内托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艏楼延伸到后部主炮塔装备15英寸/50倍口径的主炮,具有威力大的特点,最大射程达到42.8公里,但是炮管寿命较短、射速比较低、散布大。

三座三联装主炮炮塔两座在前、一座在后四座三联装副炮塔分别安排在前后主炮塔两侧与同期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防空能力较弱维内托级战列舰在尾部装备一部弹射器,设计配备三架水上飞机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庞大舰体,NO.7俾斯麦级战列舰,同级两艘:俾斯麦号(Bismarck)、提尔皮茨号(Tirpitz)俾斯麦号以普鲁士王国首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命名,人称“铁血宰相”提尔皮茨号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 -1930年)命名,人称“德国海军之父”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模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模型,“俾斯麦”级战列舰吸取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经验,特别是制造工艺上,船体结构的焊接量有很大的增加,达到了95%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适航性差的问题在“俾斯麦”级上完全消除,并且有了很多改进,如非常适合在大西洋恶劣海况使用的大西洋舰艏和至今一直非常广泛使用的外张干舷等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各个性能数据基本上和设计计划差不多,只是排水量大了很多。

舰长250.5米,水线长241.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为:“俾斯麦”号41637吨,“提尔皮茨”号42343吨满载排水量为:“俾斯麦”号49136吨,“提尔皮茨”号48794吨最高航速:“俾斯麦”号30.12节,“提尔皮茨”号30.8节最大续航力:“俾斯麦”号8500海里,“提尔皮茨”号9125海里NO.8前卫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46102吨;满载排水量:51420吨;全长248.3米;舰宽32.9米;吃水10.6米动力:8座锅炉,4台座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30000马力;燃料:重油,4850吨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5500海里/12节,4000海里/20节武备:4座双联装15英寸/42倍径主炮,8座双联装5.25英寸/50倍径高平两用炮,73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六联装10座,双联装1座,单装11座)装甲:主装甲带13.7-14.7英寸,首尾水线4.5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顶部5.9英寸;炮座13英寸;司令塔4英寸;装甲甲板4.9-5.9英寸舰员:1590-2000人,前卫级战列舰——前卫号,,前卫号防护设计较“乔治五世”级有所改进,根据实战经验改进了舰体水密隔舱结构,因为重量补偿的原因主装甲带减少了一英寸。

针对乔治五世级航海性能不足的缺陷,在适航性方面的改进最成功,前卫号航海性能十分优良前卫号重新设计了舰艏舷弧,舰艏干舷提高,增设防浪板,提高在恶劣海况下的航海性能,优化的舰型设计,舰体的长宽比适中,舰艉采用方形艉,提高了推进效率前卫号装备了比较完备的雷达火控系统,除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外,不仅主、副炮装备了火控雷达,各种口径的防空火炮也装备了炮瞄雷达前卫号战列舰火力方面略显不足,主炮口径、威力、数量都偏小火力打击俄舰队的前卫舰,NO.9长门级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