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人才辈出的科研创新团队打造一支人才辈出的科研创新团队----记农林科学院站在小浆果前沿的科研创新群体记农林科学院站在小浆果前沿的科研创新群体引进,驯化,实验,转化,繁育,示范,推广……茫茫林海,蓝莓飘香,弹指一挥间,农林科学院小浆果开发团队这株杏林奇葩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动人的美丽!作为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一家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下属团队现有林业实验基地、农业实验基地 2 处,试验苗圃 1 处,蓝莓组培室 300 ㎡,蓝莓育苗温室 2,500㎡,蓝莓栽培示范试验园 20 亩团队总人数 15人,年龄最大 60 岁,最小 27 岁核心成员 8 人,其中高级职称 8 人,中级职称 7 人,林业经济林专业 9 人,园艺专业 6 人团队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为宗旨,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地科研项目 6 项,其中国家林业局项目 4 项,地区项目 2 项,获得科研经费 200 余万元其中“蓝莓种苗快繁及繁育技术研究”和“笃斯越橘集约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二项科技成果荣获大兴安岭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蓝莓研究学术论文 20 余篇,出版了“大兴安岭蓝莓苗木繁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手册”在全区进行推广。
科研工作要出成果,最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流的人才!小浆果开发团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在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的支持下,引进了多名从事农林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为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平时注重成员的基本功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展讲座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参观考察,让团队成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提高了能力,创新创业的精神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形式广纳人才,为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雄厚的人才资源,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团队中有地区学科带头人 5 人,后备学科带头人 3 人,第三梯队学科带头人 3 人团队带头人,高级工程师石德山因为学术上的突出成绩获得地区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级工程师孙小环的科研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支励志、创新、高素质、严要求的科研群体正在向农林科学的高峰攀登团队坚持以产学研密切合作,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共同研发、技术有偿服务、成果转化推广的运行模式,发展团队建设以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整合浆果开发研究室、化验分析室、林业、农业试验基地、超越野生浆果加工公司和林格贝公司的人才、研发设备等科技资源,以科技研发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完善实验研发基础条件共享平台、适用人才培养基地和组织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为主要工作内容。
与吉林农大、北京林业大学、延边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同时面向各基层单位阿木尔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超越野生浆果加工有限公司开展了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工作团队从 2005 年开始引进蓝莓品种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大兴安岭栽培的品种,并总结了适合本地的栽培技术,建立了蓝莓人工栽培示范基地系统掌握了蓝莓瓶苗的组培快繁技术、蓝莓扦插快繁技术和蓝莓组培苗生根技术,年培育蓝莓组培苗 20 万株,品种有美登、北蓝、北青、黑珍珠等;2013 年引种蓝靛果忍冬苗木 1000株扦插进行了栽培,建立了观光棚和采穗圃,为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小浆果奠定了基础在超越公司原料基地推广建立 300 亩蓝莓示范园,为松岭林业局提供技术服务,完成 100 亩蓝莓园种植,目前在全区推广种植蓝莓面积达 3000 亩;2008 年开展野生蓝莓的抚育经营试验,在阿木尔、新林、韩家园林业局建立了野生蓝莓抚育经营试验示范园,总面积 300 公顷,2011 年在全区完成了 1000 公顷的经营试点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先后到各县、区、林业局开展《蓝莓人工栽培技术》、 《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 《野生蓝莓抚育经营技术》培训班,共培训 4000 人次以上。
为农户科学种植小浆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了团队的影响力多年来,小浆果开发团队为大兴安岭地区小浆果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许多人参观过浆果团队组培室、育苗温室和栽培试验园看到丰硕的成果、人才的崛起、有序和谐的科研环境,都为这支在科学上勇攀高峰的科研团队所折服展望未来,小浆果开发团队将以饱满的热情,再接再厉,勇敢迎接新的挑战,发扬“求真、务实、无畏、创新“的科学精神,继往开来,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