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之诠释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6KB
约13页
文档ID:208995366
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之诠释_第1页
1/13

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之诠释德国作曲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为长笛与助奏羽管键琴所作的《b小调长笛奏鸣曲》(BWV1030)是他的长笛奏鸣曲中惟一保存有完整亲笔手稿的作品这部作品旋律优雅,织体细密,显示了巴赫成熟稳健的作曲技巧,兼具艺术性与技巧性,是代表巴洛克时期高峰的长笛经典曲目之一,也是今天每个长笛演奏者的必修曲目木文以巴赫《b小调长笛奏鸣曲》原始资料的版本为基础,参阅了大量外文资料,结合18世纪的演奏惯例和巴赫的具体特点就速度、分音、装饰音的诠释对“b小调奏鸣曲”进行分析一、历史与版木已知巴赫的六首长笛奏鸣曲①是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仅存的木管独奏奏鸣曲,也是当今长笛保留曲0中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学术上都有着相当宝贵的价值这六首奏鸣曲包括三首为长笛和助奏羽管键琴而作的奏鸣曲b小调(BWV1030)、Eb大调(BWV 1031)和A大调(BWV 1032)和三首长笛与数字低音奏鸣曲C大调(BWV 1033)、e小调(BWV 1034)和E大调(BWV 1035)虽然这六首奏鸣曲都有手稿留存至今,但它们是否真由巴赫所作、创作时间地点以及最初为什么乐器所作这些基本问题却长期存在争论。

一直以来,西方的音乐学家们通过研究手稿水印, 比较抄写员的记谱和使用纸张,搜集巴赫的文献资料以及对比巴赫各时期 创作风格等方式来确定这些作品的历史信息,但因为时间久远,保存下来的资料非常有限,也仅能得到人概的推断目前确定无疑是巴赫所作的长笛奏鸣曲只有四首,“b小调”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其中保存原始手稿最多的作品,对于深入研宄巴赫长笛作品的记谱和诠释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这首作品共留有八份原始手稿,分别以大写字母A至H编号,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前四份原稿A是巴赫亲笔所写的《b小调长笛奏鸣曲》的修正稿全本,制作于1736年这份手稿写在12贞羊皮纸的反正妞上,其中还夹着一份不知名抄写员的长笛分谱手稿手稿B是J. G. Altrtikol的手稿全本,他是巴赫的养子和学生,制作于1759年之前手稿C是1760年一位不知名抄写员的手稿,它是巴赫和儿子C. P. E巴赫的一份室内乐曲集的一部分这份手稿比较清晰,保存完好,写在镶金边的绿色纸张上,上面有弗里德曼大帝的水印手稿D仅保存有一份g小调版本的羽管键琴部分,时间晚于1750年,第一页乐谱的左上角写有“Trio”因为这份手稿是巴赫死后出版的,所以无法确定它的最初创作时间和为哪种或哪些乐器而作。

②大部分学者认为“g小调”版本是“b小调奏鸣曲”的原型,但有可能是写给其它乐器或乐器组合的根据马歇尔研究,“g小调”羽管键琴部分与巴赫的117号康塔塔的开头部分十分相似,而且这部康塔塔也使用长笛作为伴奏乐器之一因此马歇尔推断两首作品可能作于同一时期,即1729到1731年间同时马歇尔还就“b小调奏鸣曲”对技术上的苛刻要求和巴赫在18世纪30年代与德雷斯顿的密切联系而推断这首作品可能是 写给Buffardin的后者是当时欧洲著名的长笛演奏家,长期担任德累斯 顿管弦乐团的首席长笛,并且以演奏快速乐曲的精湛技术著称手稿B和C与A与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许多学者认为B和C是从A直接抄写来的版木乐曲的现代出版版本丰富多样,仅乐谱版本就有十几种,各国演奏者的唱片版本更是不计其数其乐谱版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未加编辑的版本,这种版本为演奏和研究提供了可信的原始资料,但并不考虑演奏实践;而另一种是演奏版本,这些版本多是由知名演奏家编辑的,往往比较注重直觉的音乐效果,而忽略了巴洛克的历史传统这些版木为诠释巴赫的长笛奏鸣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同时也都没有明确的解释巴洛克时期的种种演奏惯例因此,正确的了解巴赫音乐的诠释规律是今天的演奏者演奏巴赫作品时必需面对的问题。

二、诠释分析(一)速度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时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确定作品的速度18世纪时节拍器尚未发明,音乐只能用文字来表示速度,一般的形式是速度术语(如行板、快板)加上形容词(如庄严的、欢快的)由于使用的是描述性的词语,再加上地域、时期和作曲家的差别,使得确定巴洛克时期作品的速度对于20世纪的演奏者来说变成了复杂而困难的任务但当时的论文为今天的演奏者留下了许多线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五方面:1.情感18世纪音乐是建立在情感论美学的基础上的,因而对于那时的音乐 家来说,任何速度术语都有其对应的表情和演奏方式,其中蕴含的情感提 示往往比速度本身更重要2.速度和节奏的关系一般来说以长时值音符为基础的拍子(例如2/2)比以短时值音符为基础的拍子(例如2/4)相对要慢一些而且考虑到实践,快速的音符也应该以清晰并且符合作品感情的 速度来演奏3.缓急分音(agogic articulation)缓急分音是稍微延长和加重某些咅的演奏手法这种手法可以用于突出旋律、节奏(例如重拍、舞曲节奏或节奏置换)与和声4.音乐和舞曲的关系舞曲是18世纪流行的体裁,无论是为舞蹈而作的音乐还是基于舞曲特点而作的音乐,舞曲作为相对固定化和典型化的体裁都可以为其速度的确定提供线索。

此外,演奏的场所也会影响速度,在回声较大的场地演奏可以适量放缓速度,以得到清晰的演奏效果,反之则应适当加快巴赫音乐速度的确定也符合这些要素巴赫的速度术语主要采用意大利术语,在强调某些作品的法国风格时也使用法国术语罗伯特?马歇尔通过大量研究巴赫作品的手稿发现了巴赫最常使川的六个节奏术语,并称之为“fixed points”,这些术语可以看作是巴赫节奏的“标尺”,它们按从 慢 到 快 的 顺 序 依 次 为 “adagio, largo, andante, allegro, vivace, presto”,其中 allegro 是巴赫的标准速度,即一般的速度,而不是过去很多人认为的非常快的速度这为确定《b小调长笛奏鸣曲》的速度提供了依据b小调长笛奏鸣曲第一乐章是4/4拍,速度术语是“行板” (andante),是马歇尔理论中六个“固定点”之一考虑到羽管键琴部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长笛部分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和三十二分音符经过音,如果要淸晰 从容的演奏出缓急分音,也不宜以太快的速度演奏同时也应考虑到乐章 明快,流畅的风格,要演奏出平稳的“行走”的感觉,保持音乐的动力,所以也不能偏慢第二乐章为6/8拍,开头的术语是“largo e dolce”,即“甜美的广板”,是基于西西里舞曲写成。

当时这种舞曲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慢速的,3/4或3/2拍子,另一种是中速的,6/8或12/8拍子这个乐章显然属于后者,音乐的旋律与和声都显示出二拍子的特点,演奏时应给人以慢速的二拍子的感觉,而不是快速的六拍子,以保证音乐的动力和突出重音 第三乐章的速度为“急板”(presto),是巴赫速度“固定点”中最快的速度这个乐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赋格,为2/2拍,以二分音符和四分咅符为主,虽然以急板为标题,但速度不亦过分的快,应让听众清晰地感到三声复调的织体第二部分是吉格舞曲,是12/16拍,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是全曲的最高潮,可以在保证轻松的演奏和明晰的缓急分音的基础上尽可能快速的演奏二)分音“分音”(articulation)在格罗夫音乐词典中的解释是“演奏者把连续出现的音符逐一或成组的互相分开,以及完成这种过程的方法”③巴洛克时期是“音乐修辞学”的繁盛时期,而分音作为显示音乐结构“语法”的一部分是18世纪音乐阐明旋律、情感、节奏、句子等元素的有效手段18世纪通用的分咅记号可以分为两类,即连线和断咅记号(如跳咅和顿音记号)这些与今天的书写看似相同分音记号不仅代表的意义大不相同,而 且当时的演奏也拥有更大的自由。

演奏时通过自己的判断添加分音,润饰甚至改变乐谱(如提高或降低八度)都是当时演奏者和作曲家公认的惯例巴赫的作品在记谱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详细标明了分音的(如康塔塔和部分键盘作品),另一类是上探讨过的只给出少数建议分音的作品,《b小调长笛奏鸣曲》就属于后者首先给我们提供线索的是巴赫给出的分咅标记根裾惯例,多次出现的相似段落,巴赫只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分音,演奏者在后面按照相同的处理典型的例子是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巴赫给出了详细的分音,当其在第33, 69小节重现时应采用同样的分音这一原则不仅限于一个声部,甚至还可以延伸到相似的音型和动机上值得注意的是,相似却标注了不同分音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巴赫为了突出不同的效果而采取的分咅,应该严格按照他的原意演奏第二个可靠的分音依据是装饰音18世纪的装饰音有固定的连线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装饰音木身以及装饰音和其解决音应该连在一起,倚音应该和其木音连在一起巴赫音乐中的装饰音不但包括以速记符号和小音符记出的装饰音,还包括以普通咅符记出但性质为装饰咅的咅符(组)这些咅的处理同样要依照前面的原则例如一乐章第十小节第一拍的D和E就是以普通音符记谱的后倚音,应连在一起(见谱例1)。

还有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中频繁出现的两个三十二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固定音型是滑音的一种,被称作lombardic slide”,三个音应该连在一起谱例1常见的旋律型和节奏型往往暗示分音,但一定要考虑它们在音乐中的 功能和出现的具体音乐环境相同的音型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未必使用相同的分音,不能机械的套用巴赫音乐中常见的分音模式人体可以分为旋律性分音和节奏性分音两类旋律性分音的!择建立在18世纪三条惯例的基础上,即级进多使用连线,大跳通常分开,倚音总是和它们的解决咅连在一起例如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中的六个一组的三十二分音符应该连在一起第三乐章第86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则可以使用一吐两连的分音(见谱例2)此外,重复音往往暗示着连线的开始,如第三乐章第53小节的八分音符可以两个一连谱例2节奏性分音主要建立在18世纪常见的节奏型的基础上,巴赫常用的节奏型及其分音方式有三种(见谱例3)此外,他作品中包含延音连接线的节奏型也有几种常见的分音方式,最为常见的是在延音连接线后开始新的分音模式,如第二乐章第5小节延音连接线后的十六分音符经过谱例3(三)装饰音装饰音是演奏巴洛克作品时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在音乐诠释领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最大的方面之一。

正如图雷克所描述的,对于巴洛克咅乐“装饰音是不可或缺的”,“它与印出来的咅符一样,在咅乐结构中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旋律线,而且影响所有其他音乐中 的要素一一节奏、和声、结构,以及演奏的所有因素一一句法、速度、触 健及力度,而这些反过来影响它”,“装饰音形成了一套丰富的规则和各种类型,它允许例外、变形、即兴及个人自由因此,学术修养、判断以及感觉必需在实践中全部调动起来”④巴赫的装饰音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其装饰音的原型来源于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不同风格但他对于这些“舶来品”的运用并不拘泥于原本的用法,而是将其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巴赫装饰音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诠释的多样性,同一种装饰音也可能存在几种释谱方法对此,今天的演奏者可参考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18世纪文献中对于装饰音的记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巴赫自己作的装饰音表格,它出现在巴赫为小儿子W. F巴赫编写的《威廉?弗里德曼曲集》中,表中列出了 13种常见的装饰咅以及对应的释谱法这虽为巴赫装饰音的释谱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对于非键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