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镁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6KB
约8页
文档ID:56823187
镁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_第1页
1/8

镁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镁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篇一:硫酸镁车间工艺设计年产 1500 吨硫酸镁车间工艺设计 一、 简介 硫酸镁是无色细小的针状或斜柱状结晶密度/cm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加热至 70~80℃时,能失去 4 个结晶水,在 150℃时失去 6 个结晶水,在 2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 硫酸镁在医药工业中医药级硫酸镁可制作泻剂、利胆剂、镇痛剂、解毒剂, 硫酸镁还可以用做化肥使用 二、 工艺原理 氧化镁(氢氧化镁或碳酸镁)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其反应式如下: MgO + H2SO4 + 6H2O → MgSO4·7H2O Mg(OH) 2 + H2SO4 + 5H2O → MgSO4·7H2O 先将硫酸和含氧化镁的矿石(白云石、菱苦土、蛇文石) 或其煅烧粉(也可用氢氧化镁或碳酸镁) 按比例计量,在中和罐中加入水或洗水、母液在搅拌下先徐徐加入煅烧粉等,再加入硫酸进行中和反应,控制 pH = 5 ,密度在11370~11384 g/ cm3 (即 39~40 °Be′) 范围,将中和液保持在 80 ℃,经叶片过滤机过滤,将清液打入结晶器,冷却至 30 ℃以下进行离心分离(可在离心机中水洗) ,将湿料送入振动流化床于 50~55 ℃干燥制得七水硫酸镁。

三、 工艺流程图 四、设计任务书(1)设计项目:硫酸镁生产车间 (2)产品名称:七水硫酸镁 (3)产品规格:纯度≥% (4)年生产能力:七水硫酸镁 1500 吨/年 (5)设计内容 A 工艺流程设计 B 绘制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C 进行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选型,将计算结果汇总成表 D 进行车间设备布置,绘制设备布置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书目 1.《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版) 》 主编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学工业出版社 2.《药厂反应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主编 蒋作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化工工艺设计概论》 主编 李崇岳天津大学出版社 4.《化工原理》 主编 陈敏恒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二:金属镁生产的工艺结构金属镁生产的工艺结构 1.炉料属原料加工工艺,在设备配置上,按后工段还原车间的装罐总量产能匹配,在设备选型上按超 20%配置 2.还原工艺属化工冶炼二合工艺,即物料在还原炉还原罐容器内,通过高温真空条件下进行反应将物料中的MgO 在 1200℃环境下产生镁蒸汽,在冷却条件下结晶为还原粗镁,并有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渣,周期性循环生产。

热源以炉窑作加热体,煤气作热源在设备配置上,力求工艺合理、坚固耐用、节能环保、 、安全可靠、监测系统齐全的设备配置 3.精炼属二次重熔冶炼提纯深加工产品的一种生产工艺,在工艺配置上力求顺畅,六水下作业,减少中间交叉运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作业水平,改善工作环境,配置废气回收处理设备在设备配置上,坚持合理控温、防氧化,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4.煤气站属化工生产工艺,在工艺设备配置上必须严格按国家煤气站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定位配置各项安全措施和监视测量装置,实现安全运行 5.综上述工业结构:金属镁生产工艺特性属高压、低压化工液量二合一生产工艺它的煤气制气设备、容器、输送管道、管件基本在以下,故在本次设计中,煤气输送管道、管件、容器均采用压力设计,管道采用 Φ1200×10至 Φ325×6 螺旋管和部分不同小口径的无缝管蒸汽输送管均采用不同口径的无缝管,设计压力为,使用压力为,供水管系统设计压力为,使用压力为,供电电压为 35KV,变电压力为 10KV,动力运行电压为 400V 篇三:德国镁产业德国镁产业:先进国家的渐进式发展模式 德国可以说是镁产业的发源地,镁产业的多数关键技术突破都是在德国实现的,包括原镁冶炼技术、镁合金压铸技术等。

作为镁产业发展的先进国家,德国镁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市场为主导、技术领先、政府间接参与、全球布局” 一.自主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 首先,电解法原镁冶炼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技术装备是在德国得到突破和应用的同时,对镁电解法生产技术贡献较大的化学家及企业也主要在德国,如 Pist 博士及Fabrik Griesheim-Elektron 化学公司 其次,镁铸造工艺发展也主要是在德国1925 年,在Bitterfeld 工作的一个德国镁研究小组发现,光卤石盐能够熔融的镁表面起保护作用它是一种不用引入外部粒子而生产高质量铸件的新工艺 近年来德国取得了镁合金成形技术方面的多项专利技术,在镁合金相关的模具制造、装备、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等各种关键技术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镁合金压铸及加工的工艺规范,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镁结构材料的应用也是在德国首先得到尝试德国的Alder 工厂在 1927 年到 1930 年之间,在其生产的每一辆汽车上平均用了千克左右的镁1936 年大众汽车在新推出的 甲壳虫车中首次采用镁合金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镁合金结构材料的应用又重新得到了美、欧等国家的重视,并开始蓬勃发展。

二.立足市场的周期性发展 德国的镁产业,始终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有需求才有研发,有市场才有生产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原镁冶炼技术在欧洲已经有所突破,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都没有得到发展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镁带来了军事方面的大量需求,从而原镁冶炼才在德国、英国和北美地区得到爆发式的发展,原镁冶炼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大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需求萎缩,原镁生产也停顿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镁产业才得以复苏,并在德国等的十几个国家出现炼镁高潮,镁产业得到空前发展战后,军事需求锐减,战时兴办的镁生产企业也纷纷退出了镁产业随后,镁作为铝、钢铁等工业的配角,随着其它产业的发展而缓慢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促使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美等国对镁作为轻型结构材料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提起重视,从而大力发展镁压铸加工业德国宝马、大众等汽车生产企业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参与镁合金结构材料加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 市场决定着镁生产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决定着德国政府及企业对技术的研发投入,从而决定着德国镁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步伐 三.国际分工合作的资源调配 德国镁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从全球视角出发,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布局、尽可能降低成本生产,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以获得最大利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其它国家建了几家镁冶炼厂,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生产,如在奥地利Mossienbaum,建立了年产 20,000 吨的工厂;在挪威Heroya,建了年产 10,000 吨的工厂另一家产能 24,000吨的工厂则在奥地利维也纳 近年来,受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影响,镁合金结构材料在汽车、3C 等产品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德国汽车厂商也纷纷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镁合金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四.致力于技术领先优势的政府间接参与 德国政府在战争爆发、能源危机等大环境发生变化时,或多或少的间接参与了镁产业的发展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影响,德国政府开始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法规,重新引起人们对镁的重视同时,政府也逐渐出台支持镁加工技术和应用的计划,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快技术攻关和研发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欧盟开始着手制定欧洲废气排放标准,环保的要求间接的促使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寻找更轻的新型金属原材料,这时候镁合金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质,重新引起了德国企业和政府的重视 - 1996 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与以色列合资兴建了死海镁产 - 1997 年德国联邦科技教育部牵头,联合大众公司等50 余家企业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等 6 所大学和研究所,投资2500 万马克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MADICA”发展专案,其目的在于解决镁合金压铸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难题。

XX 年初,在德国 GKSS 研究中心成立目前规模最大的镁研究团体——镁技术研究中心 总之,企业是德国镁产业发展的龙头,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是以企业为核心发展的;政府的参与在德国镁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关键时期镁产业在德国的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配合为德国在镁冶炼和加工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方面功不可没;行业协会为德国政、企、研各界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