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外国语学校 化学知识点手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3.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7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3.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铁是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 ; ② ;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 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原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 .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 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 , 家长签字: 日期: §3.2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一、原子的构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互相抵消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
第二层最多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教材54页)4、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叫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1) 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得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为4-7个易得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稳定三、离子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Na+、Mg2+、Al3+、Ca2+、NH4+、Fe3+、Fe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O2-、S2-、Cl-、OH-、SO42-、CO32-、NO3-、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四、相对原子质量 1 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 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3.2原子的构成 质子(+): . 原子核(+)一、原子的构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 、 、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 、 原子由 和 两部分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 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教材54页)4、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叫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注:(1) 稳定结构: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得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金属元素 不稳定非金属元素 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稳定三、离子1、离子: 。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如:H+、Na+、Mg2+、Al3+、Ca2+、NH4+、Fe3+、Fe2+阴离子: O2-、S2-、Cl-、OH-、SO42-、CO32-、NO3-、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 . 2Mg2+: .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1 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 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家长签字: 日期: §3.3 元素一 、元素 1 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3 元素分成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 地壳中的元素,按质量分数计算,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注意: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如: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一种元素 2、一个原子3、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表示单质.三、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熟记元素周期表中前20个元素的元素符号)四、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每一单元格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3.3 元素一 、元素 1 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