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90KB
约12页
文档ID:198676934
论《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_第1页
1/12

论《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摘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主要围绕着桑地亚哥与马林鱼、鲨鱼搏斗的故事情节展开,虽然作品看似简单,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桑地亚哥在搏斗中,表现了人类的顽强意志和能够改造自然的巨大威力,也体现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但塑造桑地亚哥这个人物并不仅仅是他在搏斗中所体现出的特征,在他划着渔船踏入远海之前,在他归来之后,以及海明威自身所带给桑地亚哥的影响都决定着人物的塑造本课题从多方面分析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不仅能从新的视角研究桑地亚哥的人物形象,而且对于当时的美国环境,以及人物形象的形成原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老人与海》;桑地亚哥;硬汉形象 目 录一、《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体现 1(一)超越人类极限 1(二)独立自主的自我实现者 2(三)失败而不失志的精神强者 3二、《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的塑造 4(一)海明威生平与硬汉形象的形成 4(二)文化背景的造就 6三、《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的象征意义 6结语 8参考文献 9II一、《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体现(一)超越人类极限“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这是作者海明威对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评价。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足有一千五百多磅,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鱼,比他的船甚至还长两英尺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三天两夜,老人在这三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看似老渔夫最终没有取得胜利,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但事实上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他是精神上的胜利者,而且是大大的胜利者就像老人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像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

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这就是《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这个老渔夫形象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这还不是一个胜利者的形象吗?(二)独立自主的自我实现者小说开头阐述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位孤身一人,驰骋于天地之间的硬汉,常常被众多的研究者批评为:“个人英雄主义”、“孤独的劳动者”、“个人主义”等.也不乏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独自”的精神是桑提亚哥这位硬汉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理论中阐述:“自我实现者是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个体,他们不依赖他人,不害怕孤独,常常主动追求独处的环境”.就此,笔者认为与其说“独立自主的孤独感”构成了桑提亚哥这位硬汉的性格缺陷,不如说这种“独立自主的孤独感”是他作为一个自我实现者的特点和优点.“……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40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

可是,过了40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桑提亚哥在连续84天未捕到鱼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独自扬帆远航,纵意所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桑提亚哥对自身肉体和精神的信心和把握,以及对自身生存和命运的自主性意识.他不依赖于别人的支援,不偏信别人的冷语,敢于孤身一人走向深海面对重重困难,并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与大马林鱼恶斗三天三夜凯旋而归,正是因为他强大、丰韵、自足的内心世界给了足够的精神动力,他才能在如此状况下不至于精神崩溃.正如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者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依赖,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看来,这种“独立自主的孤独感”正是一个勇者自我实现的基础条件,带有海明威式的骄傲和自信,是一个英雄应具备的伟大品质同样,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理论中还进一步阐述了自我实现者的又一个特征:“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具有更融洽,更崇高和更深厚的朋友关系.由于交往需要占有时间,他们的朋友圈子比较小,更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作为亲密朋友由于以共同的价值观和人格特征为基础,他们的朋友固然不多,但感情上却非常深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与桑提亚哥的某些方面非常吻合.桑提亚哥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离群独处,他的妻子早已去世,没有子女,只剩下他独自一人他周围并没有什么邻居,很少有人与他来往,只有小孩马诺林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有超越时空、超越功利、超越血缘的真挚情谊桑提亚哥尊重爱护小孩马诺林,马诺林也尊敬理解桑提亚哥,二人之间知音般的忘年交难能可贵.他们远离喧嚣纷争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满足于宁静简单的生活,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虽然有时会感到孤独,但却不感到痛苦这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与他人进行大量的接触来确立自我的价值取向,他们自信于自己价值和感情的管理,这都是一个自我实现者独立自主的精神体现三)失败而不失志的精神强者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为了分割世界范围内有限的资源,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为了工业化的经济价值,无限度地陷入了“效率就是一切”的怪圈,“人定胜天”的哲学观念充斥着整个世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特别需要增强人类对自身的信心,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在战争中幸免于难的海明威,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受“人定胜天”哲学理念影响的英雄主义者,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表面上看是一部描写捕鱼的小说,实际上却具有明显的象征和寓意意味.桑提亚哥名义上是个渔夫,实际上是现代社会人类的抽象体现.他与鲨鱼的搏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斗争,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但面对失败,人仍要不失尊严、勇敢、决不妥协,永远保持精神不败。

正如小说中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小说中的桑提亚哥“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海明威先写老人的沧桑与憔悴,进而表明了这位不起眼的老人虽平和苍老,但从那双海水一般不肯认输的双眼中,可以看到一颗征服者的心老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了人类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自信与胆略到底能够承受多少磨难,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如果一心要做到的话,就能够打败任何人.于是,他抱着这种“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豪情壮志,孤身一人,前往深海.但在小说的后半段,海明威又描写了老人桑提亚哥为了捍卫自己的战果,在与鲨鱼搏斗过程中损失惨重,他失去了巨大的马林鱼,丢了渔叉、渔刀和钓丝,甚至再不相信自己还有回敬船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四次承认自己的失败:第一次是在丢了鱼叉、鱼刀这两件利器以后,他说自己失败了,但是却随即意识到“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第二次是夜里10点以后,他情绪低落,不再希望与鲨鱼搏斗,但是在过了午夜12点又不顾一切地跟它们斗了起来;第三次是在他胸部受了重伤后,但他立刻调整自己的情绪,想到船还是好好的,舵把是容易配的;第四次是他上岸后,喝完了马诺林端来的咖啡时,情绪落到了低点时说:“它们把我打败啦。

但随后斗志又迅速回升,兴致勃勃地对马诺林说:“我们一定要弄来一杆能够把鱼扎死的好矛,经常放在船上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原因在于他四次迅速地振作了起来,他虽然损失惨重,但“失”并不意味着“败”,失者并不都是败者海明威正是通过对桑提亚哥对得失价值衡量的过程中,时起时落的情绪的描写,才把桑提亚哥这个硬汉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逼真、更加感人桑提亚哥是一个永不失败的精神强者他的这种永不妥协的精神与我国《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名言:“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桑提亚哥这个强者形象,海明威试图告诉人们:人可以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力实现自我,走向成功,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这是强者永恒的信条二、《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的塑造(一)海明威生平与硬汉形象的形成海明威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喜欢培养孩子们“男子汉”的兴趣和性格这使得海明威从小就能像父亲一样喜欢钓鱼、打猎,这些活动培养了海明威坚忍不拔和勇敢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对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兴趣,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在干大事的同时能在大自然中悠然独处当然他的性格从小就有许多方面超越了他的父母。

1918年5月,始终被战争吸引的他终于穿上军装,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由于出色的表现被授予中尉军衔虽然战斗中的海明威由于出色表现赢来了巨大的荣耀,但也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深刻的重创和生理上的严重失眠症海明威发表于1927年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这时期海明威的作品多以悲怆和幽默为基调,塑造了一批在战后中完全失去人生目标,在精神的荒原上感到巨大的空虚和迷茫处境的主人公正因如此海明威成为了“迷惘一代”的代表这时期作品的主要主题是表现暴力世界中孤独的个人,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是不会有真正的和平与幸福的,有的只是暴力与死亡,人物处于一种恐惧,孤独,迷惘,受伤害的状态中,因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迷失在悲观主义的阴影里为了摆脱这种精神上的困惑,海明威在他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中创造一系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强者形象,《打不败的人》中的主人公老斗牛士曼努尔为了维护昔日的荣誉,决意出场一搏,公牛挑伤了他,失望的观众用座垫和酒瓶投掷,但他决不退缩,用压倒一切的的意志终于把锋利的剑刃刺进牛身,保住了“打不败的人”的称号《五万大洋》中的拳击手杰克,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境状况,杰克都不适宜在拳坛上争霸了。

他失眠,动作和思维迟钝他心烦,稍不顺心就要爆发他甚至不再流汗,他身子空了,什么也没有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已不是别人的对手,但他并不软弱畏惧和不敢去面对,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是海明威作品中早期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孤独、倔强、争强好胜,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职业荣誉不惜孤注一掷、以死相博海明威在此后发表的一系列小说中都在努力地表现这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对困难所采取的无畏精神,虽然在主人公身上也夹杂着那种行动与逃避的矛盾性格,但在很多作品的主人公身上所表现出这种“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无疑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基调随后海明威又以记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此时海明威进入了他的创作中期,这种“硬汉性格”有所发展发表于3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