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主要爬行动物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53MB
约14页
文档ID:35360186
山东主要爬行动物_第1页
1/14

山东主要爬行动物蛇目游蛇科 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蛇目,游蛇科,游蛇属 黄脊游蛇,体较细长,全长80cm左右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1 条镶黑边 的鲜明黄色纵线,其端起自额鳞,后端通达尾末,体侧由于鳞片边缘黑色,缀成 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眶前鳞1,有一较小的眶前下鳞,眶后鳞2 (1) ;颞鳞 2+2(3) ,上唇鳞多为 3-2-3 式背鳞 17-17-15 行,体鳞平滑,颈 部及体中部 17 行,肛前 15 行;腹鳞雄者 186-194,雌者 202-206;肛鳞 2 分, 尾下鳞 83-79 对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 蛇目,游蛇科,链蛇属 赤链蛇(还可以称作红麻子) ,全长 1-1.5m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 色“∧”形斑,体背黑褐色,具多数( 60 以上)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 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常入眶;眶前鳞 1(2) ,眶后鳞 2;颞鳞 2+3,上唇鳞 2-3-3 或 3-2-3 (2-2-3 )式背鳞 19(21) -17(19)-15(17)行,中段平滑夫棱;腹鳞 184-225;肛鳞完整,尾下鳞 45-95 对。

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全长约 70 公分躯体以黄褐或淡褐为底色,背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镶有 黑边的褐色或红褐色斑纹 躯体两侧亦有一列相同颜色的小斑纹此外另有与这 些斑纹想连接的4 条淡色直纹头部背面则有与躯体斑纹颜色相同的矛尖状斑 纹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 anomala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全长 1.5 m左右,体重 0.5-1.5千克背面棕黑色具光泽,自颈部至尾部有约 占 1~2 枚鳞宽的窄横纹 22~28 个,前后两横斑相距8~12枚鳞;腹面灰白色有 明显的黑斑 背鳞 23-23-19 行,仅最外 1 行平滑,余均具强棱; 腹鳞 203~224; 肛鳞二分;尾下鳞54-76 对随产地不同颜色差异较大湖南浙江的颜色较浅; 北京的颜色鲜艳,花纹明显;东北的颜色深基本是黑色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黑眉锦蛇,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 米左右黑眉锦蛇别名黄颌蛇﹑枸皮蛇 ﹑黄喉蛇﹑慈鳗﹑黄长虫﹑家蛇﹑广蛇﹑菜花蛇﹑三索蛇﹑秤星蛇等头和体背 黄绿色或棕灰色; 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 也是该蛇命名的主要依据; 体背的前、 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 略似秤星, 故又名秤星蛇; 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 趋隐失,但有 4 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中央数行背鳞具弱棱。

团花锦蛇 Elaphe davidi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团花锦蛇为游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黑镶锦蛇,花长虫蛇体粗圆, 长度约 90cm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 像一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 连接于大斑纹间分布于中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常被误认为是毒蛇,但是较 稀有的一种无毒蛇白条锦蛇Elaphe dione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头略呈椭圆形,体尾较细长,全长1米左右鼻孔大,呈贺形,开口于大小 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 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 横过 鼻间鳞经颊鳞、 眶前鳞达眼; 第二条弱宽, 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上角至眼 与前一条相会合, 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 第三条最宽, 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 上鳞、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呈“钟形”两侧联结,即成一特殊的枕纹头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著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红点锦蛇,俗称水蛇全长在l 000mm 以内,体重 100-200 克背鳞平滑,头 有 3 条“^”形黑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 条在额部沿枕部向 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四条黑褐色纵纹。

体前有 4 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 渐 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黑黄相间的棋格斑赤峰锦蛇Elaphe taeniurus 蛇目,游蛇科,锦蛇属 全长 2m左右背面黄褐色或棕色, 体后段至尾部有21~25 个约占 2~4 枚鳞 宽的横斑,前后两横斑相距4~6 枚鳞;腹面灰白色,没有黑斑或有不明显的黑 斑背鳞 23-23-19 行,除最外两行平滑外,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5;肛鳞 二分;尾下鳞 54~75 对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 蛇目,游蛇科,颈槽蛇属 体形中等,全长 800毫米左右 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 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 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 颈背正中有 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 对颈腺俗称野鸡脖子乌梢蛇 Zaocys dhumn 蛇目,游蛇科,游蛇亚科,乌梢蛇属 体全长可达 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 纵纹; 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 , 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 ,至体后部消失(有 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

次成体通 身纵纹明显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 2/3 ;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 行成偶数 16-16-14,中央 2~4 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 191~205; 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 对,雌 98~131 对海蛇科青灰海蛇Hydrophis caerulescens 蛇目,海蛇科,海蛇属 青灰海蛇腹鳞与背鳞特征与淡灰海蛇相似,但躯干部深色环纹达腹部中央, 构成完整的环纹,从侧面观,深色环纹较其间浅色部分窄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tus 蛇目,海蛇科,青环海蛇属 体长大约 60 厘米至 1 米之间,肌肉松软, 身体呈黄褐色, 表面有很细的粒状 鳞片锉蛇的心血管和呼吸的生理机能非常适于水中生活,它的血红蛋白输氧效 率特别高,潜水时的心跳可降到每分钟1 次以下它在水中的潜伏时间可以长达 5 小时之久,而在这期间的呼吸功能有13% 是通过皮肤进行的锉蛇唇部的组织 和鳞片能将嘴封得滴水不漏, 下颌有一个盐分泌腺, 用来分担肾脏排泄盐分的沉 重负担淡灰海蛇Hydrophis ornetus 蛇目,海蛇科。

淡灰海蛇腹鳞特征与青环海蛇的相似,但躯干部最粗部的背鳞呈六角形或 方形,略呈覆瓦状排列或呈彼此镶嵌排列,躯干部前段不甚细,头也不甚小躯 干部深色环纹不达腹部中央,从侧面观,深色环纹其间浅色部分宽印度洋平劾海蛇Lapemis curtus 蛇目,海蛇科长吻海蛇 Pelamis platurus 蛇目,海蛇科,长吻海蛇属 长吻海蛇身体扁长,鳞片状呈四边型,身体最厚壮的地方约有49 至 67 排鳞 片围列,腹鳞约有 264至 406片,鳞片细碎,横鳞间有凹槽相间头部狭窄,鼻 端尖长身体颜色种类甚多,但多以杂色相陈,并以黑色、黄色或棕色为主腹 部与背鳞颜色有很大对比, 腹部以黄色为基调, 同时布有一些黑色小斑点 雄性 长吻海蛇体长约为72 厘米,雌蛇则为 88 厘米;雄蛇尾部约长 8 厘米,雌蛇则长 9 厘米蝰科黑眉蝮 ( 岩栖蝮 ) Agkistrodon saxatilis 蛇目,蝰科 黑眉蝮蛇,属剧毒蛇,生活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龟鳖目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龟鳖目,龟科 龟四肢粗壮,有坚硬的龟壳,头、尾和四肢都能缩进壳内乌龟,龟壳可熬制 成龟胶,是常用的中药。

有时把龟鳖目的棱皮龟科、 海龟科归为大型或中型的海 龟,其在游动时四肢变成桨状, 产于热带、亚热带海洋中 它们的肉多含有脂肪, 可制油,卵可食用,甲也可作中药部分品种的龟类寿命很长,有的可达300 多年常见的大型陆龟种类有象龟,体长1.5 米,重 200 千克,可以载人爬行而 著名 绿毛龟是人们喜爱的展览动物, 它实际上是背甲上生育绿藻的金龟或水龟海龟 Chelonia mydas 龟鳖目 ,海龟科 最大型的海龟是棱皮龟,长达2 米,重达 1 吨最小的是橄榄绿鳞龟,有75 厘米长, 40 公斤重海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龟壳它可以保护海龟不受侵犯, 让它们在海底自由游动 除了棱皮龟, 所有的海龟都有壳 棱皮龟有一层很厚的 油质皮肤在身上,呈现出5 条纵棱玳瑁 Erelmochelys imbricata 龟鳖目 ,海龟科 已知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 米,重 27 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 厘米左右 , 重 9-14 公斤背甲共有13 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十三鳞” 有扁平的 躯体、保护背甲、以及适于划水的桨状鳍足,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平滑有 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 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

背甲和头顶鳞片为 红棕色和黑色相间 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 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 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 对鼻孔近于吻端丽龟 Lepidochelys olivacea 龟鳖目 ,海龟科 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一般甲长600 mm 左右,不超过 800 mm 头背前额鳞 2 对肋盾多, 6~9 对,第一对与颈盾相切腹部有4 对下缘盾,每枚盾片的后 缘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浆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棱皮龟 Dermochelys coriacea 龟鳖目 ,海龟科 棱皮龟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堪称“巨龟”它的头部、四肢和 躯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 没有角质盾片, 背甲的骨质壳由数百个大小不整齐 的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呈, 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 条规则的纵行棱起,因此得名, 也有人叫它革龟鳖( 中华鳖) Trionyx sinensis 龟鳖目,鳖科 鳖的外形呈椭圆形, 比龟更扁平, 从外形颜色观察, 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 色,有的背面浅褐色, 腹面白里透红 其头象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 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

头颈 和四肢可以伸缩蜥蜴目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蜥蜴目,壁虎科 头体长 52~67.5 毫米,小于尾长体背粒鳞较大,背部无疣鳞或只具有扁圆 的疣鳞,枕及颈背上无疣鳞趾间无蹼尾基两侧各具有1 列肛疣 2~3 个雄 性肛前窝 8~10 个背面灰褐色,体背通常具5~8 条不规则的暗横斑;四肢常 具暗斑腹面均为肉色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蜥蜴目,壁虎科 丽斑麻蜥在形态上的明显特点是背部具有眼斑,斑心黄色,周围棕黑色希腊 文 Argus 的原意是具有百个闪光眼睛的巨人,即是形容麻蜥体背的眼形斑点 北 方亚种背斑之间联有黑色横条,这是它区别于指名亚种的主要特征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 蜥蜴目,壁虎科 山地麻蜥是华北地区一种习见的蜥蜴类动物,以往曾被认为是丽斑麻蜥 (E.argus Peter)的一个亚种有关山地麻蜥外部形态方面观察研究,在《安徽 两栖爬行动物志》等资料上已有初步报道北草蜥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蜥蜴目,壁虎科 体细;吻端稍钝,吻长约与眼、耳间间距等长;外鼻孔位于鼻鳞、后鼻鳞于第 一枚上居鳞之间;耳孔大。

几于眼径等长四肢较发达,贴体相向时彼此达对方 掌部,鼠蹼窝一对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 近方形尾易自截 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 体侧下方绿色 体细长,约 50-60 毫米,尾为体长的两倍以上山滑蜥 Scincella monticola 蜥蜴目,石子龙科 山滑蜥体细长而略扁, 头体长略短于尾长 头宽略大于颈宽, 吻短而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