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线性代数(周勇)文档

xins****20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7MB
约150页
文档ID:100852807
线性代数(周勇)文档_第1页
1/150

线性代数第一章行列式第一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一、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对于二元线性方程组 (1.1)使用加减消元法,当时,方程组(1.1)有解为, . (1.2)(1.2)式中的分子、分母都是4个数分两对相乘再相减而得.其中分母是由方程组(1.1)的4个系数确定的,把这4个数按它们在方程组(1.1)中的位置,排成两行两列(横排称行、竖排称列)的数表 (1.3)表达式称为数表(1.3)所确定的行列式,记作, (1.4)数(i=1,2; j=1,2)称为行列式(1.4)的元素.元素的第一个下标i称为行标,表明该元素位于第i行,第二个下标j称为列标,表明该元素位于第j列.上述二阶行列式的定义可用对角线法则记忆.如图1-1所示,即实线连接的两个元素(主对角线)的乘积减去虚线连接的两个元素(次对角线)的乘积.图 1-1例1=3×1-(-2)×2=7.二、 三阶行列式三、 定义1.1设有9个数排成3行3列的数表 (1.5) 用记号 表示代数和上式称为数表(1.5)所确定的三阶行列式,即D== (1.6)三阶行列式表示的代数和,也可以由下面的对角线法则来记忆,如图1-2所示,其中各实线连接的3个元素的乘积是代数和中的正项,各虚线连接的3个元素的乘积是代数和中的负项.图 1-2例2 计算三阶行列式D=解 由对角线法则D=1×(-2)×(-5)+2×(-1)×(-3)+3×4×2-3×(-2)×(-3)-2×2×(-5)-1×4×(-1)=46.例3 >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解 由对角线法则=>0当且仅当|a|>1,因此可得:>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1.第二节 n阶行列式的定义一、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把n个不同元素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n个元素的全排列.n个元素的全排列的总个数,一般用Pn表示,且Pn=n!.对于n个不同元素,先规定各元素间有一个标准次序(如n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它们构成了一个逆序.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和,称为该排列的逆序数,排列 的逆序数记作τ( ).例如,对排列32514而言,4与5就构成了一个逆序,1与3,2,5也分别构成一个逆序,3与2也构成一个逆序,所以τ(32514)=5.逆序数的计算法:不失一般性,不妨设n个元素为1至n这n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设 为这n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自右至左先计算排在最后一位数字 的逆序数,等于排在 前面且比大的数字的个数,再计算的逆序数,然后把所有数字的逆序数加起来,就是该排列的逆序数.例1计算τ[1 3 5…(2n-1)2 4 6…(2n)].解 从排列1 3 5…(2n-1)2 4 6…(2n)看,前n个数1 3 5…(2n-1)之间没有逆序,后n个数2 4…(2n)之间也没有逆序,只有前后n个数之间才构成逆序.2n最大且排在最后,逆序数为0,2n-2的前面有2n-1比它大,故逆序数为1,2n-4的前面有2n-1、2n-3比它大,故逆序数为2,………………2前面有n-1个数比它大,故逆序数为n-1,因此有τ[1 3 5…(2n-1)2 4 6…(2n)]=0+1+…+(n-1)=.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二、 对换在排列中,将任意两个元素对调,其余元素保持不动,这种作出新排列的方法叫做对换.将相邻两个元素对换,叫做相邻对换.定理2.1 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证 先证相邻对换的情形.设排列为对换a与b,变为显然这时排列中除a,b两数的顺序改变外,其他任意两数和任意一个数与a或b之间的顺序都没有变.当a>b时,经对换后,a的逆序数不变,b的逆序数减少1;当a<b时,对换后,a的逆序数增加1,b的逆序数不变,所以新排列与原排列奇偶性不同.再证一般对换的情形.设排列为,对换a与b,变为.可以把它看做将原排列作n次相邻对换变成,再作n+1次相邻对换变成.因此经过2n+1次相邻对换,排列变为.所以这两个排列的奇偶性不同.三、 n阶行列式的定义为了给出n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先研究三阶行列式的定义,三阶行列式的定义为=由定义可看出:(1) 上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是3个元素的乘积,这3个元素位于不同的行、不同的列;且每一项3个元素的第1个下标(行标)依次为123,排成了标准次序,第2个下标(列标)排成了,它是1,2,3这3个数的某一个排列,对应上式右端的6项,恰好等于这3个数排列的种数.因此除了正负号外,右端的每一项都可以写成下列形式:,其中是1,2,3的某一个排列,其项数等于P3=3!.(2) 项的正、负号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有关.易验证上式右端带正号的项的列下标的排列都是偶排列,带负号的项的列下标的排列都是奇排列.因此各项所带符号由该项列下标的排列的奇偶性所决定,从而各项可表示为综合(1)、(2)得:三阶行列式可以写成其中 为排列 的逆序数.∑表示对1,2,3这3个数的所有全排列 求和.由此,我们引入n阶行列式的定义.定义21设有个数,排成n行n列的数表作出表中位于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数的乘积并冠以符号(-1)τ( ),即得 (21)的项,由于为自然数1,2,…,n的一个排列,这样的排列共有n!个,因而形如(21)式的项共有n!项,所有这n!项的代数和称为n阶行列式,记为D=简记为det(aij),其中数aij称为行列式det(aij)的元素,即= (2.2)按此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用对角线法则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是一致的.特别当n=1时,一阶行列式|a|=a,注意与绝对值记号的区别.例2 按行列式的定义计算下三角形行列式:D=其中未写出的元素全为零(以后均如此).解 由定义,n阶行列式中共有n!项,其一般项为其中τ=τ().现第1行除外其余元素全为零,故只有一个元素,在第2行中除了 外全是零,故应在中取一个,且只能取一个,因为是第1行第1列的元素,,故 不能再取1,所以,即第2行取,依此类推,第n行只能取,即取元素,从而有D==即D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的乘积.同理可得上三角行列式作为三角形式特例的对角行列式(除对角线上的元素外,其他元素都为0,在行列式中未写出来),例3证明证由行列式的定义其中τ=τ[n(n-1)…1]为排列n(n-1)…1的逆序数,又τ[n(n-1)…1]=(n-1)+(n-2)+…+1=,所以结论得以证明.四、 n阶行列式定义的其他形式利用定理2.1,我们来讨论行列式定义的其他表示法.对于行列式的任一项其中1…i…j…n为自然排列,对换 与成这时,这一项的值不变,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了一次相应的对换.设新的行标排列1…j…i…n的逆序数为τ1,则τ1为奇数;设新的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为τ2,则,故于是这就说明,对换乘积中两元素的次序,从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了一次对换,因此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之和并不改变奇偶性.经过一次对换如此,经过多次对换亦如此.于是经过若干次对换,使列标排列[逆序数τ=τ()]变为自然排列(逆序数为0);行标排列则相应地从自然排列变为某个新的排列,设此新排列为 则有又若 则 (即 ),可见排列由排列所唯一确定.由此可得n阶行列式的定义如下:定理22n阶行列式也可定义为(2.3)证 按行列式定义有记 按上面的讨论可知:对于D中任一项总有D1中唯一的一项与之对应并相等;反之,对于D1中的任一项同理总有D中唯一一项与之对应并相等,所以D=D1.更一般的有n阶行列式的定义如下:定理23 n阶行列式可定义为(2.4)其中第三节 行列式的性质记 D=将其中的行与列互换,即把行列式中的各行换成相应的列,得到行列式上式称为行列式D的转置行列式,记作 (或记为D′).性质1 D=.证 记D=det(aij)的转置行列式=则bij=aji(i,j=1,2,…,n),按行列式的定义由定理2.2知=D.此性质表明,在行列式中行与列有相同的地位,凡是有关行的性质对列同样成立,反之亦然.性质2交换行列式的两行(或两列),行列式改变符号.证 设行列式D1=是由行列式D=det(aij)交换第i和第j两行得到的,当k≠i,j时,bkp=akp;当k=i或j时,bip=ajp,bjp=aip.于是推论1 如果行列式有两行(或两列)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等于零.证 把这两行互换,有D=-D,故D=0.性质3 行列式中某一行(或列)的各元素有公因子,则可提到行列式符号的外面,即推论2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个数k,等于用数k乘此行列式.推论3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的元素全为零时,行列式的值等于零.性质4若行列式中有两行(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等于零.性质5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如则D等于下列两个行列式之和,即证 在行列式的定义中,各项都有第i列的一个元素,从而每一项均可拆成两项之和.性质6把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k后加到另一行(列)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例如把行列式的第j列乘以常数k后加到第i列的对应元素上,有以上没有给出证明的性质,读者可根据行列式的定义证明.利用这些性质可简化行列式的计算,为了表达简便起见,以ri表示第i行,ci表示第i列,交换i,j两行(列)记为rirj(cicj),第i行(列)乘以数k记为kri(kci),第j行(列)的元素乘以k加到第i行(列)上记为ri+krj(ci+kcj),第i行(列)提取公因式记为ri÷k(ci÷k).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将行列式化为上三角行列式,从而算出行列式的值.例1计算行列式解例2计算n阶行列式解 注意到行列式的各行(列)对应元素相加之和相等这一特点,把第2列至第n列的元素加到第1列对应元素上去,得例3计算行列式解从第4行开始,后行减前行,得可见,计算高阶行列式时利用性质将其化为上三角行列式,既简便又程序化.例4设证明:证 对作运算,把化为下三角行列式,设为对作运算,把化为下三角行列式,设为于是,对D的前k行作运算,再对后n列作运算,把D化为第四节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 将高阶行列式化为低阶行列式是计算行列式的又一途径,为此先引进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在n阶行列式中,划去元素aij所在的行和列,余下的n-1阶行列式(依原来的排法),称为元素aij的余子式,记为Mij.余子式前面冠以符号(-1)i+j,称为元素aij的代数余子式,记为Aij=(-1)i+jMij.例如四阶行列式中元素的余子式和代数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