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本课后答案(下篇——科学社会主义)六章考茨基认为: 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 就像 “一个孕妇, 她疯狂万分地猛跳, 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 ” “这样生下来的孩子, 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 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 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 “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 ,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对“早产论”是如何认识的?答:社会主义“早产论”的主要观点是,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其生存和发展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文化条件,失败是必然的有些人把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的根本原因, 归结于超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这一阶段, 忘记了 “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 社会主义才能取得胜利” ,等等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落后国家之所以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 是国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 是落后国家自身具备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 根据 “两个决不会”的原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没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没有具有社会性质的生产力, 就不会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农民起义只能在封建制度范围内改朝换代, 建不成社会主义, 因为当时没有建立这种新社会制度所需要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得生产力具有了社会的性质,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的必要物质条件 在沙皇俄国、 解放前的中国, 尽管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展, 但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机器大工业、 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队伍 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物质条件已具备,无论是 1917 年的俄国,还是 1949年的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俄国、 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正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 处在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大背景下, 这些国家出现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 并掌握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在整个社会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时候, 选择社会主义是唯一的出路 否认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但资本主义已经有一定发展的国家里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 实质上是一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生产力论。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的现象, 并不能给 “早产论” 提供任何帮助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状况, 主要取决于社会主体的实践 如果实践主体出现失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甚至会葬送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运动之所以在一些国家出现曲折, 其原因恰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而在于那里的实践主体——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组织出了问题版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因为: 1、中国、俄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不是非洲式的落后 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出现了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 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都具备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比较强大,加之统治阶级利用让步、 福利政策、 将社会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影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落后国家人民受国内外资本家双重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更迫切; 加之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与胜利 3、生产力是发动革命的根本条件,但不是直接条件。
4、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薄弱环节突破, 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 所以, 考茨基将相对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畸形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邓小平指出: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答: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社会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即使是一个剥削制度代替另一个剥削制度, 也不可避免需要经过长期的曲折反复 社会主义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制度的社会, 同一切剥削制度实行彻底决裂, 必然遇到剥削阶级的全力反抗 同时, 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也需要不断尝试。
加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时间短暂, 基础薄弱, 在两种制度共存的竞争格局中处于劣势, 其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就不能不是一个更加曲折和更加艰难的艰辛探索过程,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波折但是,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仅只表现为曲折性, 更重要的是,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 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社会主义代表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般而言, 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 主要是看该社会在本质上能否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立, 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从根本上消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虽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某些环节上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代表历史发展的总方向, 能够充分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为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能够在自我完善中实现不断发展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发展性、 前进性, 与其自身是否能够自我完善密切相关。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与以往私有制社会根本不同 从性质上看, 它是非对抗性的, 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方法, 不是通过社会外部的力量, 而是通过社会自身内部的力量, 即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 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社会主义事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内部尽管也有矛盾,但是,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社会主义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克服各种错误与不足,在人民内部自己解决虽然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还暂时处于弱势, 但社会主义是人类美好的理想社会, 它作为具有无比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经过风雨磨练, 一定会更加巩固、发展和壮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是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 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 在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无论是出现高潮还是低潮, 我们都绝对不能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此外, 苏东剧变最深刻的教训是: 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 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我们就必须辩证地、 历史地、 全面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 坚定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s: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遭受的巨大挫折2、它发生的原因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二是这些国家的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放弃了四个坚持 加上长期经济体制僵化, 民主集中制受到损害,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思想僵化保守,党的执政能力下降,党群关系恶化,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造成的结果 3、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的悲剧深刻地教育了各国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不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力, 不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社会主义也巩固不了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必将矢志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一定能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 迎来新的伟大复兴,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先进性是马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 又是与时俱进的 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保持马党的先进性, 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马党要始终高擎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旗帜,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必须使全体党员保持和发扬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前进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 80 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 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以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 为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实现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 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要求很高、 期望很大 能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能不能维护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能不能科学把握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 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素质的考验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是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 党的先进性, 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 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我们党,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先进、模范作用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 部分党组织还存在着与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十分必要而紧迫。
七章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 1,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