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管 PP-B管安装施工工艺全套

赵****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95KB
约19页
文档ID:362041709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管 PP-B管安装施工工艺全套_第1页
1/19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管、PP-B管)安装施工工艺全套序号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系列施工工艺1建筑给水金属管道2室内采暖管道施工工艺3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施工工艺4聚乙烯管道安装施工工艺5建筑给水复合管道施工工艺6卫生洁具施工工艺7散热器施工工艺8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工艺9建筑排水金属管道施工工艺10建筑排水塑料管道施工工艺11民用建筑离心水泵施工工艺12室外供热施工工艺13锅炉及附属设备施工工艺14管道及设备防腐工程施工工艺15管道及设备保温工程施工工艺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工艺17消火栓系统施工工艺18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工艺19建筑给水金属管道石棉水泥打口连接施工工艺20建筑给水金属管道橡胶圈承插连接施工工艺21建筑中水系统施工工艺22游泳及公共浴室水系统施工工艺23太阳能光热系统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生活给水、热水和饮用净水管道的施工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不低于0℃且不高于70℃;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P-B)管道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不低于0℃且不高于40℃1 引用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GB/T18742—20172 术语2.0.1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丙烯和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无规共聚物,烯烃单体中无烯烃外的其它官能团。

2.0.2 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P-B)也称为嵌段共聚聚丙烯,由均聚聚丙烯PP-H和(或)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与橡胶相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丙烯共聚物橡胶相是由丙烯和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的共聚物组成该烯烃单体中无烯烃单体外的其他官能团3 施工准备3.1 作业条件3.1.1 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规范文件齐全,已进行图纸技术交底,施工要求明确3.1.2 施工方案已编制、审批完毕,管材、管件、专用热(电)熔机具供应等施工条件具备3.1.3 施工人员已经过聚丙烯管道安装的技术培训3.1.4 施工用地及材料贮放场地等临时设施和施工用水用电能满足施工需要3.1.5 土建已提供施工作业面,预留洞口、沟槽已预检合格,室内标高线已完成3.2 材料及机具3.2.1 聚丙烯管材、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B/T18742的要求,应具有权威检测机构有效的形式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3.2.2 管材上应标明原料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名或商标;管件上应标明原料名称、规格和商标,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和生产日期3.2.3 管道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时,应由管材生产厂提供或确认专用配套的熔接机具或电熔管件。

熔接机具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3.2.4 管道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时,应由生产厂提供专用的管配件3.2.5 同一工程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原料生产的管材和管件3.2.6 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材和管件应不透光,其内壁应光滑、平整,壁厚应均匀,无气泡、划痕和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色泽宜一致2 管材端口应平整,且断面应垂直于管材的轴线3 管件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裂纹,管件壁厚不应小于同一管系列S的管材壁厚4 冷水管、热水管宜有标志3.2.7 管材规格用dn×en(外径×壁厚)表示,不同管系列S的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应符合表3.2.7的规定表3.2.7 管材管系列和规格尺寸(mm)公称外径dn平均外径管系列S5S4S3.2S2.5S2最小最大公称壁厚en2020.020.3—2.32.83.44.12525.025.32.32.83.54.25.13232.032.32.93.64.45.46.54040.040.43.74.55.56.78.15050.050.54.65.66.98.310.16363.063.65.87.18.610.512.77575.075.76.88.410.312.515.19090.090.98.210.112.315.018.1110110.0111.010.012.315.118.322.1注:管材长度一般为4m或6m,也可根据用户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不应有负偏差。

壁厚不得低于上表中的数值3.2.8 连接管件承口见图3.2.8-1和图3.2.8-2.管件的承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应符合表3.2.8-1和表3.2.8-2的规定图3.2.8-1 热熔承插连接管件承口图3.2.8-2 电熔连接管件承口表3.2.8-1 热熔承插管件承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mm)公称外径de最小承口长度L1最小承插深度L2承口的平均内径最大不圆度最小通径Ddsm1dsm2最小最大最小最大2014.511.018.819.319.019.50.613.02516.012.523.524.123.824.40.718.03218.114.630.431.030.731.30.725.04020.517.038.338.938.739.30.731.05023.520.048.348.948.749.30.839.06327.423.961.161.761.662.20.849.07531.027.571.972.773.274.01.058.29035.532.086.487.487.888.81.269.811041.538.0105.8106.8107.3108.51.485.4注:表中的公称外径de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承口壁厚不应小于,承口壁厚不应小于相同规格管材的壁厚。

表3.2.8-2 电熔连接管件承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mm)公称外径de熔合段最小内径dsm,sim熔合段最小长度L3最小承插长度L2最小最大2020.11020372525.11020403232.11020444040.11020495050.11020556363.21123637575.21225709090.2132879110110.3153285注:此表中的公称外径de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3.2.9 机具: 管道切割机、热熔焊机、电熔焊机、电焊机、试压泵、短管器、管子剪、钢锯、刮刀、扳手、钳子、手锤、螺丝刀、工作台、水平尺、线坠、钢卷尺、钢板尺、角尺等4 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测量放线→贮运→管道敷设→管道连接→支吊架安装→试压→消毒、清洗4.2 安装准备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和本标准作业条件的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参看有关专业的施工图,核对各种管线的坐标、标高是否交叉,管道的空间排列是否合理4.3 测量放线管道安装应测量好坐标、标高及坡度线坐标、标高应从给定的水准点引入4.4 贮运4.4.1 搬运管材和管件时,应包装良好、小心轻放、避免油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

4.4.2 管材和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不得露天存放,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火、远离热源4.4.3 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上,管件应逐层码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4.5 管道敷设4.5.1 管道嵌墙暗敷宜配合土建预留沟槽,其尺寸设计无规定时,墙槽的深度为dn+(20~30)mm、宽度为dn+(40~60)mm水平槽较长或开槽深度超过墙厚的1/3时,应征得结构专业的同意凹槽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管道应有固定措施;管道试压合格后,墙槽用M10级水泥砂浆填补密实当热水支管直埋时,其表面覆盖的M10砂浆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4.5.2 管道暗敷在地坪面层内时,应按设计图纸位置敷设如现场施工有更改,应有图示记录4.5.3 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正建筑给水聚丙烯管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的保护距离,其净距不宜小于100mm4.5.4 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前应复核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的位置的准确度4.5.5 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高出地面不应小于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穿越屋面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穿越前端应设固定支架4.5.6 管道穿墙壁时应配合土建设置套管4.5.7 支管与干管连接时,应采取伸缩变形的补偿措施,如图4.5.7所示a)立管与支管连接 (b)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c)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图4.5.7 补偿措施4.5.8 直埋在地坪面层以及墙体内的管道,应在封闭前做好试压和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工作4.5.9 建筑物埋地引入管和室内埋地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室内地坪±0.00以下管道敷设宜分两步进行先进行地坪±0.00以下至基础墙外壁段的敷设,待土建结构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敷设2 室内地坪以下管道敷设应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不得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3 敷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必要时敷设100mm厚的砂垫层4 埋地管道回填土时,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尖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或粒径不大于12mm的土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室内埋地管道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500mm5 管道出地坪处应设置套管,其高度应高出地坪100mm6 管道在穿基础墙时,应设置金属套管穿地下室外墙时,应设防水套管4.6 管道连接4.6.1 管材和管件之间应采用热熔连接,专用热熔机具应由管材供应厂商提供或确认。

安装部位狭窄处,采用电熔连接直埋敷设的管道不得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4.6.2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与金属管件或其他管材连接时,应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4.6.3 热熔连接1 热熔机具接通电源,到达工作温度(260±20℃)、指示灯亮后方能用于接管2 连接前管材端部宜去掉40~50mm,切割管材时,应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宜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割机,也可使用钢锯,切割后的管材断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3 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应清洁、干燥、无油4 用卡尺和笔在管端测量并标绘出承插深度,承插深度不应小于表4.6.3的要求5 加热时间、加工时间及冷却时间应按热熔机具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如无要求时,可参照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