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9]《汉译英》1.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分为几个阶段?请分阶段说明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 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一、汉代-秦符时期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 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 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 经句到了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译者安世高是安息(即 波斯)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后来月支人支娄迦谶(又叫娄迦谶)来到了 中国,他翻译了十多部佛经支娄迦谶译笔生硬,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 看懂中国翻译界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 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 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当时的佛经《鞞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 译成汉语的二、隋-唐-宋时代从隋代(公元五九 0 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隋代历史较短,译 者和译作都很少比较有名的翻译家有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他是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 人一生翻译了佛经 23 部 100 余卷到了宋代,佛经翻译已远不如唐初的极盛时期在北宋的乾德开宝年间,宋太祖曾派人西去求经, 印度也派名僧东来华夏传法宋太祖也曾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专事佛经翻译三、明清时代在明代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的局面佛经译者只有智光等一、二人,译 了几部经书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我国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 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明代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窦合 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清代的林纾(1852.11.8-1924.10.9)和 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一百八十四种西方文学作品,达一千万字以上所译小说中最 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呼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
林纾本人不懂 外文,因而他的译作删减、遗漏、随意添加之处甚多但是林纾的翻译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 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五四时期“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的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 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这 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 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由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卓越的先驱者鲁迅、瞿秋白等前辈介绍进 来鲁迅是翻译工作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他和瞿秋白两人关于翻译问题的通讯,为我们提 供了一些应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他译过许多俄国和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毁灭》、《死魂灵》 等他和瞿秋白通过翻译实践,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资鲁迅竭力反对当时那种“牛头不对 马嘴“、“削鼻剜眼“的胡译,乱译,他针对有人所谓“与其顺而不信“而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
当然,鲁迅这条原则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意味,但与借此作挡箭牌的“硬译“、“死译“实无共同之处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这于借直译作挡箭牌的“死译“也是丝 毫无共同之处的他们二人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都十分严肃,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五、新中国成立至今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从那时起,翻译工作在党的领导下, 一直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日 益充实完善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翻译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工作,逐步取代了抢译、乱 译和重复浪费的现象;(二) 翻译作品质量大大提高,逐渐克服了粗枝大叶、不负责的风气;(三) 翻译工作者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开展了批评于自我批评,逐渐消除了过去 各种不良现象和无人过问的状况;(四) 翻译工作者不仅肩负者外译汉的任务;(五) 对翻译标准的认识日趋统一,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 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通过认真的辛勤的翻译劳动,介绍和交流先进科技知识、 优秀文艺作品以及民族文化,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和世界和平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 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发挥创造性?请结合实际说明忠实原则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但是一种有限原则并不全面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 性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 自主性作品中留有许多空白与不定点等待着读者去补充,而读者的思想中又存在不同的先行结构 与前理解,所以读者不同,补充的图景也各异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还是译作的创造者他们 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以及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全新的译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但同 时译者不能完全脱离原文文本随意发挥,因为原作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 意蕴,寄寓了原作者的某种情感译者的责任应该是把他们尽量完美地再现出来,在译语读者面前 呈现一个忠实的译语文本译者作为翻译的创造者,与原作者一样,要采用各种手法将原文的意境、神韵、美感巧妙地自然地 表现出来不过,译者终究不是原作者,他不能毫无限度地发挥自我主体性,而是在随心所欲的同 时必须“不逾矩”,否则翻译就完全成了自我展现,变为彻底的创作了译者应该在发挥自己创造思 维的同时,把握好创造性发挥的度,使译作切合原作,尽量让译语读者能够像原语读者阅读原作一 样,获得相似的审美感受。
3. 举例说明翻译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交际的大环境文化反映在语言文字中,语言又 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各种文化通过语言来传播、发展、延续和交流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又是文 化的转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复杂关系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英、汉互译既 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甚至不可译性一、翻译的可译性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他们的衣食住行、七情六欲、生活工作大致相同,这就使 人们能够用一种语言翻译任何其他语言表达的意思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一般都可以比较完 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1)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y·所以,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2)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历来各种口头和书面语言之所以能被翻译成其它不同的语言,如《圣经》还被直接或间接地翻译成上 千种语言,就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因而就有了翻译的可能性二、翻译的不可译性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义,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和影响而各种语言由于文化的 不同而互相区别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 (Edward Sapir)指出:“没有任何两种语言相似到了人们认为他们代表着相同的社会现实的程度不同 社会生活中的世界是互为区别的世界,绝不是同样的世界贴上不同的标签而已因此,各种语言特 殊的表达方式,各种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很难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清楚,因而使译文出现“失彩现象” 虽然把译文比作“土耳其挂毯的背面”有失偏颇,但翻译如同用汉语演唱意大利歌剧,用意大利语 演唱中国京剧,不管唱得多好,都不可能表现得很地道语言差异带来的困难可以用各种翻译技巧 加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却很难克服,有些难题译者绞尽脑汁也不可能翻译出既保留原文内 容和形式,又让人读懂的译文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各自独特的内容几乎是无法翻译的,无论 born bilingual 还是 acquired bilingual 的译者,如果不用诠释性翻译、脚注、括号内说明等方法都很难甚至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完 整而简洁地将原文内容表达清楚。
例如,美国球迷称 NBA 前明星 Larry Bird 为“Big Bird”,汉语只能 译成“大鸟伯德”,像是他的绰号但“Bird”正是他的姓,这层意思用汉语却是不能再现的Shanghai, also known as “Hu“ in Chinese, is a renowned cosmopoly. It is also the major trade center of China. Situated at the spot where the Yangtze River enters the sea, and neighbouring the province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Shanghai is the most prosperous trading port and financial centre of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dong new area is more open and soaring Shanghai has added new glamour.Shanghai,where skyscrapers stand and lights shimmer brightly, enjoys the world reputation of ”Far East Pearl”.It displays its infinite fascination by the stunning beauty of the beautiful Bund ,the splendid Nanjing Road and Huaihai Road.Shanghai is known as a shopping paradise,where all kinds of goods can be found.There is the most famous department store,food grocery and specialty store on the Nanjing Road.So it is reputed to be“The Beautiful Window of China “.Humor serves as a breath of fresh air in our lives, and it is like a chemical reaction neutralizing all types of acidic feelings. It can even turn host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