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动画电影的成人化趋势 刘永刚(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 213002)[摘 要] 动画电影诞生之初,主要创作为低龄观众欣赏的、具有低龄特色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倾向于表现这个多彩而复杂的人类社会,成人的审美需求逐渐取代了儿童的审美需求就社会而言,动画电影的成人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就电影本身而言,成人化也铸就了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从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呈现、动画电影成[来自www.lW5U.coM]人化的反思、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必然性三方面,浅析现代动画电影的成人化趋势[Keys] 动画电影;现代;成人化动画电影诞生之初,主要创作为低龄观众欣[来自wwW.lW5u.coM]赏的、具有低龄特色的作品,如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小鹿斑比》等此时的动画电影正如童话故事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成人受众相脱节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倾向于表现这个多彩而复杂的人类社会,成人的审美需求逐渐取代了儿童的审美需求,呈现出一种成人化的趋势动画电影具有视听结合、生动有趣、传播和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在《超能陆战队》《冰雪奇缘》等动画长片上映之际,这些影片不仅深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甚至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一部分。
就社会而言,动画电影的成人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就电影本身而言,成人化也铸就了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动画电影的表现力因此,对于动画电影中的成人化趋势是极有研究的必要的一、现代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呈现早期的动画电影主要改编自童话名著,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单一,命运走向也基本大同小异,甚至迪士尼的一系列电影被称为“公主系列”,即主人公为女性,结局大多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故事片,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公开表示,迪士尼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而创作电影,而是为了所有人心中的那份童真从迪士尼的话中也不难看出,童真是早期迪士尼电影创作的宗旨童话由于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够满足儿童强烈的好奇心而使得这一时段的动画电影受到儿童的喜爱但是对于青少年乃至成年人来说,单纯的童话改编故事则无法使他们吸纳到足够的信息与获取到酣畅淋漓的感官满足,甚至童话中的世界观或社会运行准则等会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或科学知识产生抵牾例如在《白雪公主》中,王子与白雪公主的感情经历被简化得使白雪公主的形象完全成为一个单纯的、无思想的被拯救者,而白雪公主因为咳出毒苹果而起死回生的情节只能博成人观众一笑不仅仅是迪士尼,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热衷取材于童话故事。
如1961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改编自方惠珍、盛璐德的科普童话故事在阐述小蝌蚪寻找妈妈,并闹出了许多笑话的过程中,向低龄观众科普了蝌蚪与青蛙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水中生物的外表特征该片的成功就在于它一方面充满温情,另一方面又能寓教于乐然而对于成人观众来说,这部影片的意义更多的是细腻的水墨笔触这一绘画形式而非动画的内容本身这无疑限制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动画电影与童话的挂钩一方面使得动画电影拥有了广阔的奇幻世界,同时也使得它被贴上了低幼的标签也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迪士尼以及后起的动画巨头纷纷采用原创剧本,或是在小说、传说、文学故事中寻找创作资源以1994年公映的《狮子王》为例,该片可以视作迪士尼对莎士比亚经典著作《哈姆雷特》的改编,只是将故事背景放置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低龄观众来说,无疑可以从中感受到非洲狮子栖居地的自然风光以及鬣狗、猫鼬、野猪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片中木法沙对辛巴讲述的“生生不息”的理念无疑也是对低龄观众的一种扫盲;而对于成人观众来说,辛巴战胜重重心灵阻碍重登王者之巅的过程以及其夺回王位并非单纯眷恋权势,而是为了保护大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等都足以感动人心相比迪士尼早期同样是以动物为主角的《小鹿斑比》,《狮子王》显然在史诗般宏大的场面以及对《哈姆雷特》中深邃的命运问题思考,甚至有关智慧、生死等终极哲学命题上更胜一筹。
《狮子王》也成为迪士尼历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其在2002年和2014年分别发布了IMAX和3D版本,证明了《狮子王》的魅力并没有因当年一代观众的成长而逝去动画电影的成人化一是表现在形式上,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动画电影中那种童趣化的,单线条与色块叠加的表现方式必将为更为精细的CG(Computer Graphics)动画所取代,动画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将进一步被缩小例如1955年的《灰姑娘》曾经请专业演员来饰演角色再由画家进行绘制的方式被沿用并以更为先进的蓝幕加动态捕捉特效技术取代;其次,动画电影的成人化也体现在思想内容的成人化中以《冰雪奇缘》为例,这部动画片抛弃了以往正邪对立的故事模式,也改变了迪士尼一贯的“王子解救公主”模式,真正拯救女性的是女性自身,安娜公主与其说像一位童话王国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不如说更像观众身边的一位大胆开朗的女性,她用亲情和责任感拯救了自己的姐姐与王国,而代表男性的王子则在女性面前露出了丑陋与猥琐自私的一面影片强调,女性只有战胜自己的弱点才可以获得新生,影片中困扰坚强无比的女王艾尔莎的并不是自己运用冰雪的能力,而是她的不自信甚至影片还隐晦地涉及了同性之爱这一边缘话题,《冰雪奇缘》对时代步伐的紧跟以及对自我思维模式的勇敢突破,对当代价值观的灵活展示令全世界对迪士尼不禁刮目相看,以至于《冰雪奇缘》被视作女权主义之作。
这种思想上的高度成人化是在迪士尼以前从童话故事中杂以一些喜剧元素照搬来的《灰姑娘》《小美人鱼》等电影所不具备的二、现代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反思从《狮子王》的成功不难看出,动画电影的成人化是无可厚非的动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从来就不只是学龄儿童的专利,而电影创作必须符合商业逻辑然而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动画电影将对儿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催熟”这也就使得这种成人化遭到了一定的诟病首先,由于儿童的能力不足以支持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与发行,因此动画电影在其诞生之初,本身就是在成人制作者以一种被降低了的、假想中的儿童所有的经验水平标准之下制作的,儿童在整个动画电影的制作到传播接受过程中都是处于一个被动乃至“失声”的位置电影制作者实际上很难真正地完全以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角度来讲述一个故事因此这种对审美接受者经验水平的降低本身是带有一定偏差的而动画电影的成人化实际上正是在纠正这样的偏差抛弃了过去为迎合低龄观众而故意使用儿童主体意识的创作思维和话语体系,以成人普通电影的模式来指导动画电影的制作,使动画电影在审美情趣、艺术态度上回到正轨这种纠偏行为有它值得肯定之处,同时对于低龄观众来说,也存在一定风险,但这样的风险完全可以采用电影分级的方式进行规避,以保护儿童不受动画电影中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难以与儿童产生共鸣的内容影响。
其次,与动画电影有源流关系的童话也同样不是儿童的专利,成人化的阴影始终飘荡在童话领域之中无论是在德国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格林童话》还是丹麦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中,不少故事依然保留着民间口头故事的原始和粗糙内质,它们的背后实际上都有着某种隐含的社会寓意以及成人的深层文化心理,其中存在阴暗之处,以至于有学者曾谆谆告诫:“千万别将这些故事念给孩子听这种阴暗之处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儿童世界并不是一个脱离了成人世界的乌托邦既然童话本身都有着向成人化拥抱的态势,人们又有何理由对动画电影的成人化指指点点呢?此外,动画电影的成人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的充斥着童心童趣的,带有教育功能的动画长片的创作,无论当代儿童在生理与心理上如何早熟,儿童依然有着迥异于成人的性格特点、成长压力以及成长需求,儿童也理应在动画电影的王国中拥抱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那些未成人化的,拥有着儿童本位意识的,能满足懵懂无知的儿童观影需要的动画电影作品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三、现代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必然性现代动画电影的成人化势头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体现的正是市场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的具有成人特性的动画电影是关注和电影本身呼唤的结果一)观众需求现代动画电影成人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对社会大众的欣赏要求的一种满足。
在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对文字的习得成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这也就造成了某种成人对信息与娱乐的垄断随着电影、电视等数字影像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电子信息环境的越发成熟,造成了受众中成人与儿童之间界限的模糊,因为视觉图像不再要求受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当电视媒介将识字能力推移到文化的边缘,进而取代它在文化的中心地位时,一个崭新的儿童化的成人概念开始出现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其完全可以在给成人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向儿童输送信息,制造娱乐效果,这也造成了观众中儿童的“成熟化”与观众的“幼稚化”,换言之,儿童可以有一定的社会知识背景以接受内容较为复杂的动画电影,而成人也甘愿社会生活用动画这一媒介进行反映另外,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人普遍地面临着高度紧张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也促使了一大批成人选择在动画电影中释放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由于动画电影不同于真人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审美距离,动画的呈现模式以及电影中某些无忧无虑情绪的传递在给观众以阻拒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定的安全感二)电影需求其次,动画电影的成人化也是对文化产业运作需要的一种满足电影本身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也作为一种成熟的产业需要市场的高度支持,这种对资金的依赖导致了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等要对市场做出一定的妥协。
动画电影也毫不例外,尤其是在已经形成了庞大产业链的今天,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动画以及衍生品在世界上的消费者以数十亿计,这个消费市场是极为可观的如前所述,成人化的动画电影可以满足较为成熟的少年儿童观众以及在欣赏趣味上不排斥“幼稚化”的成人,这样远比单纯针对成人或针对儿童的电影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其主要受众必然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且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的成人而非少不经事的少年儿童,儿童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依然是“弱势群体”在电影票价依然不属于普遍性低端消费的今天,成人才可能是走进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主力军因此为了对其进行吸引,使电影尽快实现资金的回笼,动画电影必须告别单一幼稚的故事情节,在保持动画原有的新奇性、温馨性甚至幼稚性的同时,又必须尽可能地扩大与深化电影的内容,将原本被视作成人社会专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揽人其中并进行精彩的演绎,甚至也不回避一些之前普遍被认为“儿童不宜”的内容,如暴力、战争乃至人与人之间为利益争夺的尔虞我诈等,一部分家长认为这类电影对人性中丑恶一面的渲染并不会给儿童带来不好的影响,而只会让其对社会的认识更为深刻动画电影本身有着强烈的虚幻性,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靠拢又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思想厚度,二者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复杂的成人世界通过这样一个视角展现出来,有助于以成人为主的广大观众重新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审视。
现代动画电影的成人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由市场以及电影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尽管这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以及教育业界人士的担忧,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整个社会基础未改变的前提下,在未来的动画电影发展中,成人化的走向仍然不可逆转,动画电影将继续以市场为本位,绝大多数的动画电影依然会以成人的需要出发,以成人或接近成人的思维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从而获得成人与成人化儿童观众的接受与认可[Reference][1]沈琳,迪士尼动画电影儿童化与成人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2]何水静,但璇璇.动画电影对于成人之消费价值研究[J].电影文学,2009( 09).[3]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刘永刚(1980- ),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特效与动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