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案例解读7.1-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KB
约7页
文档ID:488361046
案例解读7.1-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_第1页
1/7

案例解读7.1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种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筹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有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导致严重损失一、案例简介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重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合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始终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公司,事实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公司初次浮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步,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波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尚有重大质押事项,波及人民币5.18亿元。

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解决,变更为“ST达尔曼”,同步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备案调查9月,公司公示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并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3月25日,达尔曼被终结上市5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对达尔曼及有关人员的行政惩罚决定书(证监罚字[]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重要波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步,证监会还惩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足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状况和未能辨认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调查表白,达尔曼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时间里都是靠造假过日子的这场造假圈钱骗局的“导演”就是公司原董事长许宗林经查明,1996—期间,许宗林等人以支付货款、虚构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等多种手段,将十几亿元的上市公司资金腾挪转移,其中有将近6亿元的资金被转移至国外隐匿。

监守自盗了大量公司资产后,许宗林携妻儿等移民加拿大到初公司显现败落时,许以出国探亲和治病的借口出国到加拿大,从此一去不回12月1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认定,许宗林涉嫌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逮捕2月,证监会对许宗林开出“罚单”:予以警告和罚款30万元,并对其实行永久性市场禁入的惩罚但直到今天,达尔曼退市了,许宗林仍然在国外逍遥ﻫ 二、达尔曼造假的重要手法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筹划、有组织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在上市的八年时间里,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地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装”每年,公司都会制定某些所谓的经营筹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某些核心人员根据“指标”,按照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为了做得天衣无缝,对有关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的税款也照章缴纳,还因此被评为本地的先进纳税户公司在不同年度虚构销售和业绩的具体手法也不断变化:1997—重要通过与大股东翠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虚构业绩,仅向翠宝集团的关联销售就占到了当年销售总额的42.4%。

由于关联交易受阻,公司开始向其她公司借用账户,通过自有资金的转入转出,假作租金或其她收入及有关费用,虚构经营业绩—,公司开始运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进行“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年报显示,这两年公司前五名销售商大多是来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户,并且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的24%上升到的55%经查明,这些公司均是许宗林设立的“壳公司”,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所有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2.虚假采购、虚增存货虚假采购,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公司虚构业绩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达尔曼虚假采购重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形式上无关联的“壳公司”来实现的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对大股东翠宝集团的原材料采购在1997—呈现递增趋势,至占到了全年购货额的26%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期未存货增长了8 641万元,增幅达86.15%,系年末从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购进估价1.06亿元的钻石毛坯所致,该笔采购数额巨大且未获得购货发票后经查明,该批存货事实上是从“壳公司”购入的非常低廉的锆石注册会计师也因未能辨认该批虚假存货而受惩罚从公司开始披露的应付账款前五名的供货商名单可以看出,公司的采购过于集中,并且呈加剧状态。

到,前五位供货商的应付账款占到所有应付账款的91%3.虚构往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为了伪造公司赚钱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 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伪造对外投资等手法来转出资 金,使公司造假钞票得以循环使用此外,还通过这种手段掩盖公司资金真实流向,将上市公司资金转匿到个人账户,占为己有据记录,从上市以来达尔曼共有大概15个重要投资项目,支出总金额约10.6亿元然而无论是1997年的“扩建珠宝首饰加工生产线”项目,还是的“珠宝一条街”项目,大多都被许宗林用来作为转移资金的手段年报中的“在建工程附表”显示,公司有诸多已动工两年以上的项目以进口设备未到或未安装为借口挂账;而年报的审计意见中更是点明“珠宝一条街”、“都江堰钻石加工中心”、“蓝田林木种苗”等许多项目在投入巨额资金后未见到实物形态,而公司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证监会的惩罚决定指控达尔曼年报虚增在建工程约2.16亿元4.伪造与公司业绩有关的资金流,并大量融资为了使公司虚构业绩看起来更真实,达尔曼配合虚构业务,伪造相应的资金流,从形式上看,公司的购销业务均有资金流转轨迹和银行单据。

为此,达尔曼设立大量“壳公司”,并通过大量融资来支持造假所需资金在虚假业绩支撑下,达尔曼得以在1998、两次配股融资同步达尔曼运用上市公司信用,为“壳公司”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壳公司”从银行大量融资作为收入注入上市公司,再通过支出成本的方式将部分转出,伪造与业绩有关的资金收付款痕迹三、达尔曼造假特点分析1.造假过程和手法系统严密,属“一条龙”造假工程,具有较强隐蔽性达尔曼高薪聘任专家,对造假行为进行全程精心筹划和严密伪装,形成造假工程“一条龙”比起银广夏和东方电子,达尔曼的造假更具系统性和欺骗性,公司的虚假业绩规划有明确的流程,并有配套的货币资金流转规划,编制了充足的原始资料和单据,并且按照账面收入真实缴纳税款为了融资资金周转和购销交易,许宗林等人设立了大量关联公司或“壳公司”据透露,与达尔曼发生业务往来的关联方,基本都是由许宗林控制的账户公司、“影子”公司,此类公司大体分为以托普森、海尔森为代表的“森”字系和以达福工贸等为代表的“达”字系,总数达30多种这些公司的法人表面上看起来与达尔曼没有任何关系,但仔细一查都是许宗林身边的人,也许是某个司机或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许宗林只需揣着这些公司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毕她的“数字游戏”了。

通过精心筹划,达尔曼的资金往往在不同公司多种账户进行倒账,以掩盖真相,加上有关的合同、单据和银行记录等都完整洁备,因此从形式上很难发现其造假行为此外,为了掩盖造假行为,达尔曼还将造假过程分解到不同部门和多家“壳公司”,每个部门只负责造假流程的一部分这样,除个别核心人员外,其她人不能掌握所有状况,无法理解资金真实去向在后期,许宗林逐渐变更核心岗位负责人,将参与公司造假及资金转移的核心人员送往国外,进一步转移造假证据在上市期间,达尔曼还频繁更换负责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八年期间更换了三次,每家事务所的审计都不超过两年2.以“圈钱”为目的,并通过复杂的“洗钱”交易谋取私利达尔曼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公司从证券市场和银行融入大量资金,并未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陕西某证券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宗林从一开始,就是要造一种泡沫她历来没有任何夯实的实业许宗林以采购多种设备和投资为名,将总数高达四五亿元的巨额资金,通过设立的“影子”公司完毕“洗钱”,并转往国外3.银行介入造假过程,起到一定限度的“配合”作用分析近几年某些重大财务舞弊案,如欧洲帕玛拉特、台湾博达、烟台东方电子等财务造假案,均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协助公司安排复杂的融资交易、转移资金,甚至虚构存款等。

在达尔曼案例中,虽然没有证据表白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在长达八年时间里,对于达尔曼大量贷款、违规担保、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等状况,如果银行可以更尽职、谨慎某些,达尔曼很难持续、大规模地这样造假一种明显的例子,作为上市公司的达尔曼,在年度报告里每年要具体披露银行贷款、存单质押、对外担保状况,对于达尔曼大量未披露的质押和担保,作为银行应当是很容易发现的4.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为了使造假活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达尔曼不仅对虚假收入全额纳税,并且还多次对虚假收益实行分派,同步支付巨额利息维持资金运转,使造假过程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资金黑洞据粗略测算,达尔曼几年来用于作假的成本涉及利息、税款等达数亿元正是由于造假资金成本过大,导致资金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最后难觉得继为此,除股市融资外,达尔曼还通过不断增长银行借款维持公司繁华假象,导致贷款规模剧增,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在被备案稽查前,达尔曼直接间接银行债务已高达23亿元,大量贷款逾期,资金链断裂,银行争相讨债,最后财务风险爆发,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导致了巨大损失四、财务舞弊的辨认达尔曼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例如达尔曼大量采用提供担保、由“壳公司”进行融资的做法,负债没有反映在表内,衡量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并未见明显异常。

但这种系统性造假与否真的就天衣无缝呢?1.从赚钱能力指标看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出于虚构利润需要,财务报表上一般会显示不寻常的高赚钱能力,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业的公司达尔曼1996—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5%,平均主营业务净利率达38%,对于这种持续的畸高利润率,报表使用者应当予以高度警惕2.从钞票指标看钞票为王,钞票流量信息始终被觉得比利润更可靠、更真实,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经营活动净钞票流量,但对钞票流也造假的公司,这一招就失灵了,达尔曼伪造了与经营业务相相应的钞票流,并通过“壳公司”大量融资,使得达尔曼的钞票流量看起来非常充足,对报表使用者导致误导对造假公司来说,为了维持造假资金循环,会采用多种措施将资金转出去或虚列账面钞票,因此,投资者除关注经营活动钞票流量外,还应当关注其她钞票指标的合理性一方面,要警惕经营活动净钞票流量大额为正,同步随着大额为负的投资活动净钞票流量例如蓝田股份经营活动净钞票流量为8亿元,同期的投资活动净钞票流量为-7亿元,达尔曼的经营活动净钞票流量绝大多数年度都是正数,但其投资活动净钞票流量持续为负ﻫ另一方面,要分析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例如帕玛拉特、台湾博达在舞弊案爆发前账面虚列大量钞票,事后查明这些钞票都是虚构的或被限制用途。

从达尔曼的合并报表看,公司此前的货币资金余额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