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学对正面战场问题的表现——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研究_现当代文学论文 【内容提要】抗战文学在正面表现正面战场的同时,对正面战场存在的军纪废弛、军阀作风作祟、军事指挥失误与政略失当等严重问题,也有犀利的揭露与深刻的剖析,其中虽然不无激愤的情绪,但归根结底缘自对军队的期望与对抗战的必胜信念 【关键词】 抗战文学/正面战场/抗日战争 在近代以来中国反抗侵略的历史上,抗日战争绵延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是战线最长、时间最久、抵抗最为顽强、战绩最为辉煌的战场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复杂原因,正面战场也暴露出一些令人痛心的弊端与问题抗战文学在正面表现正面战场的同时,对其阴暗面亦有犀利的揭露与深刻的剖析 一、军纪废弛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正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其名始于1925年8月18日,7月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所辖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与南北统一,国民革命军编制不断扩大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而正面战场的作战则由国民党所属部队承担。
正面战场部队构成复杂,有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所统辖的中央军,也有战时从各地紧急调遣的杂牌军,还有临时编入战斗部队的警察、保安部队等各种部队军事素质与军纪情况差别较大一般情况下,中央军军纪较好,但战时减员严重,补充兵员训练滞后,军纪难免出现瑕疵;有的部队虽非黄埔嫡系,但将领治军严格,军纪良好有些地方部队,虽然已经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但并未完成向现代军队的转型,仍然保留着不少旧军队习气史筠报告文学《护士的一日》里就透露,有的部队赌博成风,曾有两个军人在赌博时为了几分钱,拔出手枪,对射双亡琅珰《我们在宝山抗战中》描述说,由军阀时代的老○军改编的○○师数百人,是一群夜郎自大的枪杆万能者,以为仅凭着点“剿匪经验”就可以战无不胜到宝山前线驻防后,既不侦察敌情,熟悉环境,也不去联络友军,而是头一炮就派人到公安局去怒目横睁,粗话满口,耍威风,要房子军纪问题不仅表现在军队下层,而且涉及军队上层,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上层的腐败与下层军纪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联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1938年1月11日于开封召开的第一、五战区高级军官会议上总结“挫败原因”时,指出军队的12个缺点,其中“军纪荡然为第一大罪恶”[1]。
蒋介石并非泛泛而谈,锋芒主要指向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韩复榘本来就因为强索民捐、侵吞公款、强卖鸦片,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民间均名声不佳华北战局紧要关头,他又屡屡抗命,不战而退,连失黄河天险与济南等战略要地,并且公然违反军事委员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准离开本战区”的命令,将第三集团军的军需辎重及私人财物由津浦线经陇海线转至平汉路,进入第一战区防地,停于漯河,准备全军退至该地[2]将帅如此昏聩,其所属部队难免弊端丛生吴组缃小说《铁闷子》写到,守军军纪败坏,抵御无力,节节败退,唐官屯、青州、沧州相继失守本省军袖手作壁上观,不肯接受司令长官总部的调度,且传闻他们胁逼驻设桑园的总部后撤,声言若不后撤,唯有以炮轰对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逃兵着便装混上了铁闷子车,被发现后,在他身上搜出了金手镯、金耳环、金戒指、钞票,枪早已丢掉,只留下一把刺刀经审讯,他在抢劫中还犯有强奸、杀人的罪恶孽果在逃兵身上,而孽种可溯至韩复榘之流那里韩复榘被国民政府以军法判处极刑,全军为之震慑可是,就在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同时,仍然有少数军官私欲膨胀,营私舞弊,上行下效,积重难返罗平《忆东战场》披露,伤员十几天没有换药,吃饭也得不到保障,而军用车装得满满的是并非军用品的桌椅、梳妆台之类。
阿垅作品透露,淞沪会战中,某连一些作战勇敢的士兵后来竟然当了逃兵,因为连长与代理连长的排长卷款潜逃,动摇了军心司马文森的中篇小说《南线》(1940年在《国民公论》杂志连载,1942年4月桂林文献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改题为《转形》),就揭露了军队内部的腐败现象:南海岸线守军在军长的“榜样”感召下,“大规模的私运从极度的秘密变成半公开的了,军用卡车一天天的损坏下去,而上级军官的腰围却一天比一天的大起来从前只有一个老婆的,现在起码也要有两三个,而且非女学生不要,从前是骑马或者只能跑腿的,现在也改坐流线型的汽车就连勤务员手上也开始有了金戒指出现驻守南海前哨,却不想如何应敌,而是贪图享乐,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如此军队,怎能禁得起如狼似虎的敌军的进攻当敌人已进了城,……士兵们正在甜睡中,长官还有许多逗留在他的情妇家里的当他们听见枪声,喊杀声,刚来得及爬起身,已有大半被围困且缴去武装,仓皇突围而出的也是残缺不全,不是仅带着枪没带刺刀的,便是只穿裤子没穿上衣,情形是那样的叫人哭笑不得的战事发展到第二天清早,城市已丢了两个,师部还不知道当他们得知情况,想指挥自己的部队作战,却发生了参谋找不到参谋长,参谋长又找不到师长等一系列混乱现象。
作家痛感这种由腐败导致军纪废弛现象的危害性,笔锋流露出义愤与期待,作品后半部分描述战区司令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肃军纪,抓紧练兵,借以提高战斗力一反一正的描写,既是抗战时期军队转型的写实,又是人民心声的传递战争是对部队军纪的严峻考验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前有凶恶的敌人,后有泰山压顶的军令,身边的战友都在拼死战斗,此时即使是胆怯的士兵也能变得浑身是胆、英勇无畏;然而,一旦发生整体性的溃退,军纪则难以保障吴奚如中篇小说《汾河上》描写太原失守后山西战场上溃散的士兵像洪水一样流了过来:“他们不分师旅团营连,不分昼和夜,流着,似乎永远也流不尽的他们塞满了公路,彼此肩挨着肩,脚接着脚,泥土足足被掀起两丈高,远远望去,像一条雾的长城在这泥土的雾里,骡马的鼻子响着,人咳嗽着这时候,他们的生命也不值半文钱了常常为了一点很不值得的小事,彼此就恶毒地口角起来,甚至用刺刀跟炸弹互击在这人命如此不值半文钱的时候,那些武器弹药更是不算一回事儿了——到处都扔的是大概是太原失守后部队的败退,给予时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的吴奚如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在小说《夜的洪流》里再次写到败退下来的正面战场部队:“这无数的,至少有十万人的夜的洪流,已经泛滥在大地上有一星期之久,他们曾经盲目地毁坏了所遇到的人民的一切——房屋、仓库、牲畜、妻女……然而,他们这一大群国民党士兵,又确确实实是民族的战士,捍卫国土的英雄。
在他们的手上,在他们的脸上,还凝结着殷红的杀敌的血滴自然,把这些士兵称为“国民党士兵”是可以质疑的,因为普通士兵未必同党派发生直接的关系,他们在战场上是为国家与民族而战斗,代表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而非党派利益也许因为吴奚如本身的共产党人身份,他才赋予普通士兵以党派色彩这一点姑且不论,他的作品的确道出了军纪败坏者的历史复杂性军纪问题是正面战场一个严重而复杂的问题有的部队曾经在战略防御阶段立下战功,赢得人民的尊重,可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却因频频扰民或消极避战而落得骂名,个别军、师甚至受到取消番号的严厉处分;有的将领虽有过失,但罪不当死,却被当作替罪羔羊,冤死刑场;有的将领贻误战机,导致我军重大损失,本该严惩,却因盘根错节的关系与金银财宝的打点,竟然逍遥法外,甚至换了个地方,照样当官军队腐败对人民的侵害是间接的,而一旦发生溃乱,部队建制被打散,士兵失去组织与指挥,军纪极易出现滑坡,本来作为防洪的堤坝就会裹进泛滥成灾的洪水,加剧洪灾的危害,平素军纪基础本来就薄弱的部队尤甚,此时对人民的侵害就是直接的了后者深为政府所痛心,为民众所不齿淞沪会战中担任排长的阿垅,在受伤以后思念战友时,就曾说,他不担心战友不勇敢,而是担心一旦溃退,失去部队约束,过去军阀部队掠夺百姓的习性会死灰复燃。
路翎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里,具体描述了溃败的散兵进行变态的破坏,抢劫民财、强奸妇女、杀戮村民,严肃执行军纪的团长下令枪毙了一个抢劫老妇的士兵,竟然被报复射杀这种疯狂,实在令人触目惊心然而,人性在战争的熔炉中经历着酷烈的冶炼,有永劫不复的道德沉沦,也有回头是岸的良知皈依《铁闷子》里那个本该交付军法处严惩的逃兵,经军中文化人斡旋,暂留车上,得到人道的待遇他终于良心复萌,当敌机轰炸时,他押司机卸下两节中弹的车厢,将铁闷子开出去,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可是,他自己却被爆炸的弹片夺去了生命,以最后辉煌的一瞬赎清了罪恶,洗刷去他给军纪涂抹的污点《财主底儿女们》里的溃兵,清除了冥顽不灵、罪大恶极的石华贵之后,也重新回到了部队,奔赴新的战场二、军阀作风抗日战争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展示爱国情怀与英雄风采的历史舞台,也使军队中残存的军阀作风暴露出来派系林立,相互之间缺少应有的协同,不顾全局,只图保存自己部队的实力,这是新式军队里军阀作风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困扰各战区长官部直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正面战场的一些失利便与此密切相关前述津浦路作战中韩复榘不战而退,失去济南与黄河天险即是典型的一例再如,武汉会战前期,马当失守后,正在田家镇要塞视察的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用直接命令驻彭泽的第167师薛蔚英师长,沿彭泽至太白湖之路火速驰援香山。
可是,薛蔚英为保存本师实力,舍大路而走崎岖小路,贻误战机,后来被查办枪决对韩复榘、薛蔚英之类,抗战文学并未回避,而是予以客观反映与强烈鞭挞有的作品在题目上就标示出来,如陶菊隐《韩复榘盖棺论定》(收《新语林》,上海中华书局1940年10月)等乘人之危,将战斗中被打散的友军缴械,扣留在自己麾下、不许归还建制者,也大有人在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就描述了这样一个事件:第四连战士抑制不住地发起冲锋,连长林青史制止不住,只好顺应情势,奋勇出击,结果与营部失去联系营长决定如果第四连七时不归队,就宣布林青史的死刑这次战斗中,第四连战死与失踪27人,其中三个排长全都牺牲,全连剩下87人,稍后遇到另一队25名溃兵,一道行动归队途中,林青史连抓住战机,伏击一股至少有一个营的敌人敌军七个步兵野战排、一个附属的通讯分队,除了一小部分逃脱以外,大部被林青史连歼灭他们又急行军,从侧翼进攻正在与友军战斗中的敌人当战斗结束以后,林青史带着残存的队伍找到正面作战的36团团部,团长说这一仗打得好极了,可是对于整个阵线来说可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掩护撤退林青史请求帮助他们三日的粮食,但一点也没有得到36团撤退前,迫使林青史的队伍立即缴械。
理由是“你们的来历不明”林青史连自然不肯,于是36团的弟兄们开枪了,他们用了五个连的雄厚的兵力,来参与这个富于娱乐性的战斗林青史出于自卫,决定给他们来一个逆袭,但他的只有五十几人的队伍太疲劳了,“于是像一簇灿烂辉煌的篝火的熄灭,英勇的第四连就在这个阴黧的晚上宣告完全解体了,而可惜的是,他们不失败于日本军猛烈的炮火下,却消灭于自己的友军的手里林青史死里逃生,他从行进的队伍里发现了熟人的声音,是同一团里的三营的特务长,从他那里得知,营长已经对上峰呈报了林的“罪状”为了保持林青史的宝贵的战斗历史,为了保持抗日的有生力量,三营特务长劝林青史对那严峻的军法实行逃遁但是,林青史为了成全自己的人格,他决不逃遁,坚决地回到营部,在营长面前告了罪可是,营长不容他将功赎过,而是一见面就立即把他枪决了林青史没有战死在同敌人的拼杀中,也侥幸逃脱了友军的火并,但是,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最后却倒在了顶头上司的枪口下,这真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悲剧的根源在于独断专行、刻板僵硬的军阀作风,在沾染上了这种军阀气的上峰那里,自己的权威高于一切,即使自己的决定与命令出现了错误,或者战况发生了变化,命令已不适宜,下级也要绝对服从,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毫不顾惜。
这种军阀作风同风云变幻的战争实际格格不入,与中华民族讲究变通的传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