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2021年吉林大学管理学院84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吉林大学管理学院84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科目代码:841 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一、简述题(6分×5) 1.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 3.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4.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5.有效控制的要求 二、辨析题(10分×2) 1.外部招聘是否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2.组织在管理过程中是否应该只坚持创新,而拒绝维持 三、论述题(15分×2)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与实施过程 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与管理方法 四、案例分析(20分×2) 说明:抱歉,此处未提供案例分析的具体内容 案例1:波音公司的变革脱离困境 (1)公司进行变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变革方法为什么能提高生产效率? (3)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归纳法在管理学研究中应 用最广 (2)试验法 试验法即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条件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演绎法 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管理学家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或从某种统计规律出发,也可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法找到一般的规律性,并加以简化,形成某种出发点,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经济模型(或模式),这种模型与被观察的事物并不完全一致,它反映的是简化了的事实,它完全合乎逻辑的推理,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 2.人群关系理论的内容 答: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其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该理论认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工作集体并受这一集体影响的。
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霍桑试验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作态度的改变,即工作士气的提高,梅奥等人从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士气”高低决定于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欲望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士气”又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 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人群关系论者认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于工人之中,而且存在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中,只不过效率与成本对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比之对于工人更为重要,而感情一般说来,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如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仅仅依据效率与成本的要求来进行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那么两者之间必将发生矛盾冲突,妨碍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 3.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答: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工作轮换 包括管理工作轮换与非管理工作轮换非管理工作轮换是根据受培训者的个人经历,让他们轮流在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工作,以帮助他们取得各种工作的知识,熟悉公司的各种业务管理工作轮换是在提拔某个管理人员担任较高层次的职务以前,让他先在一些较低层次的部门工作,以积累不同部门的管理经验,了解各管理部门在整个公司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设置助理职务 在一些较高的管理层次设立助理职务,不仅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负担,使之从繁忙的日常管理中脱出身来,专心致力于重要问题的考虑和处理,而且具有培训待提拔管理人员的好处 (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①临时职务 安排临时性的代理工作具有和设立助理职务相类似的好处,可以使受培训者进一步体验高层管理工作,并在代理期内充分展示其具有的管理能力,或迅速弥补他所缺乏的管理能力。
②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指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及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大滑坡因此,检查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方法,就是安排其担任某个临时性的“代理”职务,并进行相应的考察 4.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答: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具体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1)指挥作用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2)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因各人的才能、理解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性格、作风、地位等不同,加上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们之间在思想上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就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在现代企业中,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积极工作的愿望和热情,但是未必能自动地长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有通情达理、关心群众的领导者来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5.有效控制的要求 答: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为此,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1)适时控制 适时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 (2)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具体如下: ①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②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③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4)弹性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 二、辨析题 1.外部招聘是否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