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化学满分60 分,理科综合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Cl35.5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 小题,每题2 分,共 12 分)1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 -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B铜墙铁壁 -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C釜底抽薪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烈火真金 -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2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 NaHCO3、H2SO4B氧化物: SO2、KMnO4C黑色固体: CuO、Fe2O3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H24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 )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5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 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 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 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 点表示 HCl 与 NaOH 等质量反应Dc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和 NaOH 6 化肥碳酸铵、 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进行下列实验,不能将两者区别出来的是()A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B加入稀盐酸中C加入 BaCl2溶液中D加入 Ba( OH)2溶液中二、填空题(本题5 小题,化学方程式2 分,其余每空1 分,共 24 分)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 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金属镁与氯气作用生成氯化镁,氯化镁的化学式是2 8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化学知识填空:(1)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2)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 越(填“大”或 “小”) 3)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
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 溶液显(填“酸性” 、 “中性”或“碱性” ) 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 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填选项序号) a食盐b苛性钠c硫酸镁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填“凉拌”或“煮熟”) 9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 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 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 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温度下,实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 KCl 的溶解度为3)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填选项序号) a40% b37.5% c28.6% 10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利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铵固体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开始时,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一段时间后,先在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玻璃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此实验证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填“大”或“小” ) 11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硝酸。
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 X 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2)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3 (3)反应在常温下即可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4+5O24NO+6H2O, “”中物质的化学式为、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 小题,化学方程式2 分,其余每空1 分,共 16 分)12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C 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 A、 B 发生装置中的装置获得 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3)制得的 CO2干燥后利用C 装置进行实验, b 处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明b 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 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1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稀溶液中,并未观察到红色固体、而是看到了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为此,他们开展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能跟氧气反应,还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做出猜想】猜想 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猜想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碱,生成的碱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实验一用小刀切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投入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金属钠漂浮于水面上并迅速移动,伴有嘶嘶的响声及白雾不规则钠慢慢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随后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将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金属钠上,收集到一种气体,点燃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 金 属 钠 的 密 度 比 水 的(填“大”或“小” )反应放热,金属钠的熔点(填“高”或“低” )生成了氢气4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反 应 后 的 溶 液 呈(填“酸性” “中性”或“碱性”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实验结论】猜想 1 成立拓展思考】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其目的是隔绝。
四、计算题(本题1 小题,共 8 分)14实验室用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2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 分)(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 分)参考答案与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Cl35.5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 小题,每题2 分,共 12 分)1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点石成金 -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B铜墙铁壁 -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C釜底抽薪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D烈火真金 -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知识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C、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D、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5 【解题过程】解:A、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元素种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铜、铁硬度较大,比较坚固,该选项说法正确;C、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在高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总结归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知识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思路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即可,烧杯:用作配制溶液、溶解固体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量筒: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加热集气瓶:适用于收集气体解题过程】 解:A、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 故 A 错误;B、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B 正确;C、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故C 错误;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D 错误故选: B总结归纳】此题看起来简单,但同学们的答分并不高,同学们对这些仪器的使用范围很模糊,这就需要同学们注重课本,留意常见仪器的使用规则,同时做实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 NaHCO3、H2SO4B氧化物: SO2、KMnO4C黑色固体: CuO、Fe2O3D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H2【知识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思路分析】A、电离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B、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D、碳、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解题过程】解:A、碳酸氢钠是盐,硫酸是酸,该选项分类不正确;B、二氧化硫是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盐,该选项分类不正确;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该选项分类不正确;D、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该选项分类正确故选: D6 【总结归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 )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知识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思路分析】 A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各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来分析;【解题过程】解:A、由化学式可知,羟氯喹中含有C、H、Cl、N、 O 五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故B 错误;C、羟氯喹中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8) : (126) : 35.5: (14 3) : (161)=432:52:71:84:32,则羟氯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正确。
D、C、H、Cl、N、O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1、17、7、8,故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正确;故选: B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 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 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 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 点表示 HCl 与 NaOH 等质量反应Dc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和 NaOH 【知识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思路分析】 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C根据所示溶液的pH 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解题过程】解:A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盐酸是一种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7 Ba 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Cb 点所示溶液的pH=7,呈中性,说明HCl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NaOH+HCl=NaCl+H2O 40 36.5 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