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10大药害案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作物品种、生长周期、施药部位、调 节剂品种、施用浓度、施用方法及外部自然条件等等所以,对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使用技术就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对农作物产生药害,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药害问题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通过十个真 实的作物药害案例来解析植调剂药害的原因一是使用时期不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期有严格的要求,一旦施药时期不当,就会产生药害, 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案例1调毗腺在西瓜上的应用2011年5月下旬,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村民刘明须家的“日本全能冠军”西 瓜因使用“西瓜膨大素”导致西瓜炸裂解析:人们都认为西瓜膨大素就是导致西瓜炸裂的罪魁祸手事实上,西瓜炸裂 不是因为它使用了西瓜膨大素,西瓜膨大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是因为在不正 确的时期使用造成的西瓜膨大素的主要成分是氯毗月尿,又名调毗月尿,毗效隆, 其正确使用时期是在西瓜开花当天或前后1d以10〜20^/g的浓度沾瓜胎,可以 起到膨大西瓜、增加糖含量、减少瓜籽数量、瓜型均匀,外形美观等作用当西 瓜直径超过15cm时就不能再用,否则就会产生药害,具体表现为西瓜空心、瓜 瓤松散、甜度下降,口感不佳等,更严重的就会导致西瓜炸裂。
同时,由于氯吡 脲不具有传导性,如果沾瓜不均匀,很容易造成畸形瓜该瓜农在不正确的时期 使用西瓜膨大素,不但没有发挥调吡脲的功效,反而造成了药害案例2:矮壮素在棉花上的控旺应用2010年6月中旬,河北邯郸有棉农反应其种植的棉花长到20cm高时就不再生长, 形成僵株经详细询问,得知是因施用矮壮素的时期不正确引起的解析:矮壮素对控制棉花旺长、促进棉花的高产有很好的功效,正确使用时期是 在棉花长出6~7个果枝,长势较旺盛时,喷施100~150yg/g浓度的矮壮素,可以 有效控制棉花旺长,使棉花主茎伸长缓慢,植株矮化,果枝缩短,株型紧凑,有 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促进棉花的光合作用,增产作用显著但该棉农在棉株刚刚 长到20cm时,看到棉株长势旺盛,就喷施了 150^g/g浓度的矮壮素,从而导致 棉花停止生长,造成僵株二是使用剂量不正确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剂量都有严格的限制,用低了达不到效果,用高了就 会产生药害案例3:硝钠萘乙酸在桃树上的应用1998年5月,山东一位果农在温室大棚里的桃树上使用了 2.85%硝钠•荼乙酸水 剂,导致六个温室大棚的所有桃树幼桃脱落,有些连叶子也脱落了解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使用浓度不正确,在桃子幼果期喷施2.85%硝钠•荼 乙酸水剂时,应该稀释4000倍进行整株喷施,可以起到膨果、美果、提升口感 的作用,但该果农使用时仅稀释了 1500倍,使用浓度过高,从而导致幼桃全部 脱落,六个温室大棚桃子基本绝收。
案例4:乙烯利在葡萄上的着色应用2010年,四川绵阳有果农反应其种植的葡萄未完全成熟就脱落了解析:乙烯利对促进葡萄着色有很好的功效,葡萄品种不同,使用浓度稍有差别 比如巨峰葡萄,在开始成熟时以250〜300yg/g的浓度喷施果穗,可以提早6~8 天成熟,统一着色好但使用乙烯利后果粒与果柄之间会产生离层而导致落粒, 因此要掌握好浓度,分期喷药、分期采收、分期销售,以免造成损失该果农盲 目扩大使用浓度,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周期的葡萄统一喷施500^/g浓度的乙 烯利,结果导致了大量落粒现象三是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农作物品种的使用剂量不同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对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使用植物 生长调节剂时要先做试验,然后再推广应用案例5: a萘乙酸在瓜类不同品种上的应用2009年,南京有瓜农反应其种植的西瓜在直径长到10cm左右时喷施了 10yg/g 浓度的a-荼乙酸后,西瓜叶在一夜之间全部翻了过来解析:a-荼乙酸是一种很好的保花保果膨果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 剂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合成使用a-荼乙酸,其在棉花的保花 保铃,果树的保花、疏花疏果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棉花、大多数果树(桃树 除外)和瓜类(西瓜除外)上使用10^g/g浓度的a-荼乙酸可以起到保花保果、 膨果、着色的作用,但西瓜对其比较敏感,最高使用浓度为8yg/g,若超过8yg/g 就会出现药害,使用10~15^g/g浓度时西瓜叶会反转,使用15~20yg/g浓度时西 瓜出现萎蔫,使用20^g/g浓度以上时个别西瓜品种就会死亡该瓜农按照说明 书上瓜类10yg/g的使用浓度进行喷施,忽略了西瓜的特殊性,从而导致西瓜翻 叶现象案例6:胺鲜酯在桃树不同品种上的应用2007年,大连某地区桃树种植面积1万多亩,在幼桃期统一喷施10^g/g浓度的 胺鲜酯,结果对蟠桃、寿桃品种加深叶片浓绿、保果膨果效果显著,但油桃叶片 出现豆粒大小的斑点,后经试验证实胺鲜酯在油桃上的最大使用浓度是6yg/g, 使用10yg/g时就会出现叶片斑点解析:胺鲜酯是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使用时期较长,可用于种子浸种,苗 期、生长期、花期喷施等,使用安全,没有出现过胺鲜酯的药害报道我们经试 验发现只有当浓度超过50yg/g时,对一些品种的农作物会出现抑制生长现象四是使用方法不正确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同一种作物时,使用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药害。
案例7:氯吡脲在西葫芦上的应用2008年12月,山东寿光有菜农反应其在温室大棚种植的西葫芦全部出现了畸形 瓜,瓜型均为葫芦状,把小头大经查实是因氯毗脲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解析:氯毗脲在西葫芦上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当西葫芦开花1~2天时,以10^g/g 的浓度浸沾瓜胎,可以起到明显的膨果、均果作用,从而提早上市该瓜农用一次性纸杯盛放药液进行沾果,由于杯口小,沾果时仅沾到瓜胎的下半部分,由于 氯吡脲不具有传导性,沾到的部位细胞分裂快,膨大快,没有沾到的部分持续正 常生长,因此所有沾过药的西葫芦都长成了葫芦状,把小头大案例8:赤霉素在葡萄上的应用2006年,新疆吐鲁番有果农反应其种植的葡萄使用赤霉素后果粒非常不均匀, 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经查实是因赤霉素的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解析:赤霉素应用在葡萄上有拉大穗长、增大果粒、提早成熟、增加糖和果酸含 量的显著效果,性能也比较稳定,其正确使用方法是在葡萄盛花期后10~20天, 以150^/g的浓度沾果穗该果农则是用喷雾器对果穗进行喷施,结果导致受药 的穗面果粒大,未受药的穗面果粒小,同一果穗上的葡萄果粒大的大,小的小, 不同果穗上的葡萄果粒也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五是随意复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使用技术是经过严格的配方筛选和田间试验验证出来的, 可以起到增效作用,如2.85%硝钠•萘乙酸水剂,30%胺鲜•乙烯利水剂等均是很优 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制剂,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可以复配使用案例9复硝酚钠和噻苯隆复配在金针菜上的错误应用2006年,洛阳有菜农反应其种植的5亩金针菜在盛花期同时喷施了复硝酚钠和 噻苯隆,导致金针菜全部萎蔫凋落解析:在金针菜上喷施6〜9yg/g浓度的复硝酚钠可以增加细胞质流动,促进其 他药剂及肥料在作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转,使花朵均匀、肥大,起到增产作用;喷 施1^g/g浓度的噻苯隆可以使金针菜植株健壮,减少花蕾脱落但是两者复配使 用在金针菜上,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就会产生萎蔫凋落甚至杀死金针菜等副作 用案例10:矮壮素和缩节胺复配在棉花上的错误应用2010年,河北有农户反应其种植的10亩棉花同时喷施了矮壮素和缩节胺后生长 缓慢且叶柄变脆解析:矮壮素、缩节胺均有促进棉花主茎伸长缓慢、矮化植株、缩短果枝、使株 型紧凑,从而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促进棉花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的功效,但 两者复配使用时要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才能起到控旺增产的作用。
该农户在棉花 上同时使用正常浓度的矮壮素和缩节胺,从而导致棉花停止生长、叶柄变脆六是其它不规范用药同种药剂的不同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浓度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若错误使 用就会产生药害如多效唑用在苹果树上,当苹果树已经长成产株时,在秋季每 株用2〜3g多效唑在树周边1.5米左右根施一周,可以有效控制苹果树第二年梢 的生长,第三年仍有效;当苹果树梢长至5〜10cm时,用300yg/g的浓度喷施, 可以控制梢的生长;在春季苹果树开花后20〜30d将树干刮去粗皮,用1000ug/g 的浓度环刷树干,可以控制当年梢的生长,第二年仍有效若用法用量不正确, 就起不到效果甚至会产生药害,如对苹果树喷施1000^g/g的多效唑,就会严重 阻碍生长,导致减产,果实品质下降环境条件也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如萘乙酸用在西红柿保果上, 若气温低于20°C或高于35°C,效果均不好;气温在25〜30°C时,保果效果很好 再如氯吡脲用在黄瓜上,应在黄瓜开花当天用,若在黄瓜瓜长已长到10cm左右 或更晚时再用,就会出现放置在冰箱里的黄瓜仍在生长,但口感差,品质下降的 现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作物生长已成为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 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还需要我 们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发的工作者们进一步努力,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开 拓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