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学习心得范文 浅谈《蒙卦与教育》林碧梅《易经》这部古老神秘的宝典,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子孙文化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先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 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 我们何等有幸,能饮到这源头活水 今天,我就斗胆汇报一下《向学习教育之道》的体会 什么是“蒙”?蒙者,愚也 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 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 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为学之卦 蒙卦上卦艮,艮是山 下卦坎,坎是水 所以《蒙卦》象辞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也可喻为人的天性,山就是天性所在地,出泉就是智慧初开 蒙者,稚也,物之稚者,必教之以成器 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事物在幼稚阶段才会如此 所以,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
我们常说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发蒙即源于此 人们通常把《学记》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文献,其实在《易经蒙卦》里早已集中而系统地表述其教育思想,比《学记》要早几百年,应该说《蒙卦》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才是我国教育思想发生的源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蒙卦》开宗便告知我们“蒙,亨……”即治蒙自幼时起,必前景光明,易成“圣功”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后就是屯蒙 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屯为万物初生,好比一个婴儿呱呱落地 但初生的婴儿毕竟蒙昧、懵懂,因此要启蒙、要接受教育了,于是进入了第四卦“蒙” 《易经》启蒙自幼、教育及早的思想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民间也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之类的俗谚 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之后的教育效果便事倍功半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同样,若早期被施以不得当的教育,同样可怕听到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试试,看到那个教育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试试,不同的教育颜料都想滴在这清泉中增色,殊不知,颜色过多,则成杂色,甚至黑色,入世后的孩子岂不是成了已浊的泉水?由此可见,教育,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
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教育如此重要,小学教育到底该教什么?“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 “育德”不仅仅是蒙卦的重点,更是《易经》的核心词之一 易经讲"道",天地人之大道,依道而思称为义,按道而行称为德,沿道而修则有礼,守道于心则有仁.可谓举大义可成正气,积小善而修大德 《易经》明确地把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整部《易经》中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在谈如何“修德”,如君子“以懿文德”、“反身修德”、“厚德载物”等重视品德修养的表述 它不断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当今父母,扛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旗,无不费尽心机给孩子创造条件,学知识、学技能,内心却仍是一片茫然,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成功人生?!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培养孩子,要知道给孩子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应从孩童时开始读经典,读圣贤书,给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蒙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严师重教,诚其心意 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 因此教育当从端正学习态度入手,去其可能有的轻慢懈怠之心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孔子诲人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可无论是谁,欲成为其门下弟子都得行以束修,孔子自己说得很清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如此大家何斤斤计较于几条干肉呢?就其实质看,这是一种严师重教的手段,以此达到诚其意,正其心的目的 在学生心里师尊则教重,教重则其学必固,孔子深知其道,因此他说“不重,不威,学则不固 尊敬老师是学好知识的保证 但社会上很多对老师不敬的言论,严重地伤害了教育 作为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蒙卦写着“童蒙求我”并不是说“我”故作姿态,以显师尊,而是说师者当设法让学生有主动求教问学的欲望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说的是这个道理。
“愤”、“悱”都是指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也即“求我”之态 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卦写着“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在求学者当中,会出现一种乱问不止、或向老师提问是为炫耀自己等现象 再三乱问即是怠慢,怠慢就不回答,因为一个求学者,其求学之心不诚,老师则可以选择“放弃”,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在给这些不诚之人的思考与反醒的空间 这一种正确的培养方法,也是一种较智慧的方式 相反,如果一味迎合这些不诚之人的态度,就算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也大有可能双方一无所获 一旦为一个不诚之人付出太多无谓的努力与精力,却没有成效,这对于其实诚心向学的求学者,则是一种不公 所以课堂要保持一定的秩序,有疑问举手,对学生的问题,老师要筛选,有针对性的引导 蒙卦写着“童蒙,吉”,为什么“童蒙”是“吉”呢?因为儿童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 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是很好的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怕愚昧无知,只怕不虚心、抗拒学习 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孩子像张白纸,孩子像块璞玉。
可塑性很强,前途无量,人生不可预测,所以有时真怕误人子弟,那责任沉甸甸的,易经博大精深,涵义无穷,观天道以察人道,我所学太浅,我会继续努力的 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