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 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教材 85—86 页《比的意义》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做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练习中感悟、讨论中明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身体结构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用身体中的头部长和身长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精品 .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出示) 1、填空 速度=( )÷( ) 单价=( )÷( ) 工作效率=( )÷( ) 2、 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二、情境导入。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1、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测量了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谁来说一说? 师:老师也查阅了赵凡的一些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好吗? 多媒体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片) 同学们,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用算式表示赵凡同学的头部与身长的关系吗? 生:25÷160 、表示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生:160-25 表示身长比头部长多少厘米? 生:160÷25 表示身长是头部长的多少倍? 师:除了用算式表示头部长和身长的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表示出头部长与身长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新方法——比 (板书:认识比) 2、借助教材,感知概念 师:求赵凡头部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用 25÷160 还可以说赵凡头部长与身长的比是 25:60 身长时头部长的几倍还可以说身长与头部长之比是 160:25 精品 . 师:同学们 25:160 和 160:25 这两个比一样吗? 生:不一样,25:160 是头部长与身体的比 160:25 是身长与头部长的比 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
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意义就变了 师:你能不能试用比说说赵凡身体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指名发言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都是同类的量,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练习这样的例子 3、探究不同类量的比 多媒体出示:赵凡 3 分钟走了 330 米,赵凡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问:速度可以怎样求? 330÷3= 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330:3 师:除了相同的量可以可以用比,不同类的量只要有相除关系就可以用比表示 所以我们把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练习:用比表示练习 4、自主学习 交流成果 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比的其他知识,交流学习成果 小练习 5、探究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1、讨论交流他们之间的关系 2、0 可以是比的后项吗? 3、比赛中的 0 和比有关系吗? ①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联系 区别 比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数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精品 .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三、思维拓展,感知数学无处不在。
1、生活中的比,人体中有趣的比 人的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 1:1;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 1:1;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 1:7;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 2:1;人的体重与血液重量之比大约为 13∶1 先自读,后同桌互读,理解内在含义 五、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着节课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 不同类量的比: 头部与身长的比 25 :160 路程与时间的比 330:3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100 : 2 = 100 ÷ 2 = 50 前项 比号 后项 前项 除以 后项 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