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著署名规范》PPT课件.ppt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9.01KB
约48页
文档ID:571012508
《论著署名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1/48

第第7 7章章 学术署名及著作方式标学术署名及著作方式标注规范注规范 7.1 作者署名的意义、要求与格式n7.1.1 作者署名的意义n作者对作品著作权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其中,“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从中可以看出,署名是表明该作品是作者的劳动成果的一种方式,即作者以此向社会声明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n作者对作品负责的声明;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的承诺文责自负,是指作品一经发表,署名者对作品负有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如果文章中存在剽窃、抄袭的内容,有政治性、学术性错误,署名者应负完全的责任署名即表明作者愿意承担责任n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读者可利用作品中所列出的作者姓名与所附的作者通讯地址、E-mail地址等方式与作者直接联系,交换作品、索取文献或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 7.1.2 作者署名的要求n文献责任者应具备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自如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事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劳动。

n文献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和团体包括著者、编者、译者、合著者、编著者、译著者等文献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献责任者的自身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文献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保证文献的质量,必须对文献责任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 n应实事求是地署名,不要借用名家之名,也不要“搭车”署名 n一是作者不同意或被迫同意署他人姓名往往是一些人为了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利用自己的权势或者利用作者的某种不利地位,来达到署名为合作作者的目的 n二是作者同意或主动要求署他人姓名包括的现象有:为了提高作品发表的几率,或为了扩大作品的销量和影响,作者主动要求一些没有参加创作的名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学生为了发表自己创作的论文,主动挂上导师的姓名;单位同事之间为了达到职称所规定的论文数量要求、高校同学之间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必须发表的一定数量论文而商定互相挂名;或为感谢他人在作品完成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主动将他人的姓名列入作者名单等等前两种现象属于借名人之名,第三种现象属于“搭车”署名,后一种现象则混淆了署名作者与应致谢人员的界限 n金先生在年轻时代有一位忘年交,没有什么名气,热衷于编一部《中国山水词典》。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对此事非常感兴趣的名流,在他的引见下,得到了一位学术权威和一个学术机构负责人大力支持,并给了他一份工作,工作内容就是编他自己的字典虽然待遇很低,但在借书查找资料等方面都尽力给予方便可没过多久,他便辞职了原来,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作出了几张样品,学术权威和那位负责人看了,认为很有学术价值因他们无力出书,只有将他介绍给一家大书店但书店不看书只看人,有学术权威题签写序推荐还不够为了保证出版,希望他最好能委屈迁就一下,同意作为权威的助手工作,书的作者署上权威的名字……他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站起来说:“我的书可以不出版,我的名字不能出卖十多年过去了,金先生再访这位忘年交时,他已仙驾西归临死前,把所有的稿子放在火炉里一张张烧成灰n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位名教授曾要求一位印度教授将著作署他的名字以便出版那位印度教授连标明合作共同署名都不肯同意,拂袖而去因为著者名字定不下来,已经排校完毕的学术著作不能付印美国教授和印度教授先后故去,这书也不知下文了 n应署名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答辩和负责的人。

n继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署名的个人作者作出具体规定之后,国内许多期刊对署名者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这使得作者在署名时有章可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对署名作者规定 n凡是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署名:a. 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者即在选定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b.研究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即参加论文的全部工作或主要研究工作的人 c. 具体的撰稿执笔人员即直接参与作品创作的人d. 能对论文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即对作品具有答辩能力并对作品负直接责任者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对署名作者规定na.署名者必须参与本项研究的选题、设计和开创工作(即参与论证);b.署名者必须参与获取原始数据的试验和实验工作(即参与研究);c.署名者必须参加过论文的撰写工作(即参与写作);d.署名者必须能够对取得的数据和结论加以解释(即能够答辩);e.署名者必须阅读过全文、同意发表,并承担学术、道义和法律的责任(即承担责任)只有当上述条件被满足的人,亦即只有当他参与论证、参与研究、参与写作、能够答辩和承担责任时,他才有资格成为署名作者仅参加了其中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对研究工作提供条件的帮助者, 以及委托进行部分分析检验等辅助工作的助手等,均不应作为署名作者。

《中华眼科杂志》对署名作者规定 n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 美国物理学会对其学会成员的要求 n署名权应只限于那些对该项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如研究概念的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和对研究的结果做出解释等所有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都应得到署名为作者的机会至于其他一些对此项研究做出过某种贡献的人,应予感谢以示承认,而不必作为作者 n应按合著者的贡献大小排列名次事先必须征得合著者的同意n如果说合作研究过程是每个研究人员的立功过程,那么,署名排序完全可以看作是对每一位研究人员进行回报的行赏方式因此按合著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决定署名的先后顺序的方法就有明显的公正性 n一般来说,在理论研究中,立论、论证是最重要的,检索、查新、模拟分析等就相对次要些;在实验探索中,实验操作、设计最重要,其它工作就次要些;在由许多单位和个人参与的大型课题中,往往理论与实验共存,可先大概定出各自的比重,然后再分别讨论确定贡献大小。

按贡献大小排名举例n例如一项课题的工作者为A、B、C、D、E五人,其中A是领导,B是课题负责人,C是业务骨干,D、E是助手现在要根据五人贡献大小来署名假设理论与实践在此课题的比重为2:8,总分为100分,理论得20分,实践得80分,在完成此课题工作过程中,五人的贡献及得分如下 :nA:参与部分理论设计、指导工作,得5分;实践中起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得8分,合计13分nB:理论方面的主要设计者,把关者,得10分;实践方面起主要骨干作业,作了大量工作,得25分,合计35分nC:理论设计方面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并被A、B采纳,得5分;实践中是主要骨干,工作量超过了B,得30分,合计35分nD、E:协助B、C收集、分析、处理数据等,分别得9分、8分n根据以上得分情况,此课题论文的五位著者的署名排序可以是:B(35)、C(35)、A(13)、D(9)、E(8) 按作者姓氏排序 n国外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2,其一是按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即,ABC……XYZ来排;第二种完全相反,即,按ZYX……CBA的顺序来排n国内也有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其一是按姓氏笔画的多少来排,其二是按姓氏拼音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序。

n这种姓氏排序主要用在合作人数较多,且排序矛盾较大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回避矛盾,不利于对课题作出了主要贡献的作者 Nature杂志对作者署名排序问题提出的基本原则 n(1)杂志不会给作者名单来排序;n(2)不希望作者排名时过分强调相对地位;n(3)提供作者选择的方式;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时相同的,可用一个符号来区分,并说明“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时相同的(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n(4)除“简明通信”等以外,可以使用“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 n团体作者应署团体名,还应署出执笔者姓名n团体作者是指论著的责任者为研究单位或集体,如某大学、某研究所、某写作组等除了要在题名下署团体作者,还应将具体的执笔人或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人员等说明附于篇首页地脚处或文末 n一般应署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也可署笔名,但不能假冒名人之名n中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并且作者署名是自由的,可以署笔名,但前提是“作者必须是真实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权利以及学术的公正。

无论是笔名还是真实姓名,每部论著都要至少确定一名能对该论著全面负责的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一般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本人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n另外,有些作者撰写论文时,担心论文不能发表,不经知名专家同意,在论文上署其姓名,对外投稿发表,目的是依靠他们的学术声望,使论文获得更多的刊出机会这是对他人署名权的严重侵犯,因为署名后,意味着必须对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承担社会责任 n研究生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只署研究生名n在高校或较有规模的研究机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题、立项,并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学生有时愿意在作者栏中署上导师的姓名这种做法显然是对署名作者的限定并不清楚导师确实对研究生撰写论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只要不是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参与课题进行合作的,就不应该把导师列在作者之列,而应在论著的致谢部分来表达谢意,这样就不会混淆作者与致谢的含义了有些学校硬性规定,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一律将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或规定导师与研究生一律不能共同署名,都失之偏颇。

是否署名,如何排序要具体分析,主要根据二者对研究和论文的实际贡献 7.1.3 作者署名的格式n合著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n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以便于建立作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n敦煌戈壁地表风蚀起沙量的计算n申彦波1, 沈志宝1, 杜明远2, 汪万福3n(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2. 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本 筑波 305-8604; 3.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甘肃 敦煌 736200) n 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应按照国家标准著录n作者的姓和名应分写,姓前名后,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例:巴金 Ba Jin;沈从文 Shen Congwenn如向国外投稿,姓名的汉语拼音可采用国际通常用法,即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和名均不缩写如:ZHANG Chen; ZHUGE Hua;WANG Xing-jian. n可以提供著作者的简介,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n作者简介的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科研方向等。

作者简介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作为标识 n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n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例:n作者简介:n谢小荣(1975-),男,助理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广域动态监测与稳定控制;n肖晋宇(197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广域动态监测与稳定控制;n李 建(197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技术的应用 7.2学术署名问题的产生、争议与解决 n7.2.1学术署名问题产生的原因 n19世纪以前,作品署名是不存在问题的因为那时的科学研究还未完全职业化,也不存在激烈的竞争 n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研究的职业化的发展,科学已逐渐成为绝大部分科研工作者谋生的手段,职业性竞争日益激烈,科研经费、科研课题都要靠竞争来取得,而竞争的基础通常是发表的研究成果,这就使得一部分科研人员为追求研究成果而越轨在作品上署名。

这是作品署名问题凸现出来的直接背景 n进入20世纪后,科学研究从小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大科学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科研项目的高度综合性,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再维系下去了合作研究的兴起,导致多人署名现象的出现,客观上也就为一些越轨署名提供了可能性 7.2.2学术署名两大争议问题n(1)赠与的署名权n要根除这种赠与、受赠署名权的学术腐败现象,就必须认识到荣誉与责任并行,加强责任认定制度人天生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见了荣誉、利益就想沾,碰见责任就想躲是大多数人的通病,科研人员也不例外权利要与义务统一,不可分割,谁享有了多少权利,也就要尽同等的义务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少出错误而当前的学术界之所以出现署名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权利、义务统一起来,权利给足了,但责任却没有认定制度 n(2)团体署名的困惑n在大型课题中的团体作者的署名问题非常复杂,尤其是在那些对国家、社会、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的项目中一个科研人员如果能在这样的课题中发挥作用乃至署上自己的姓名,那自然很快会在学术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起声望,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这些项目通常都有大量的资深科学家参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的确会按贡献大小排定署名顺序。

但同时参加这类课题研究的一些年轻科学家和一些名声不大的科学家在署名时就会处于劣势和不利地位尽管他们做出了贡献,但在许多情况下会使他们无法在成果上署名在一般的科研课题中,这类署名问题就更突出了 n(3)署名问题解决的办法n首先,在署名的方式上除了按照著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排序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其他的排序方式比如同样遵循论功行赏原则的“三夹板模式”,它与贡献递减模式一样也是按照贡献大小排序的,但二者对于位次先后与贡献大小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n三夹板模式特别强调第一位次和最后位次,就像线段一样,两个端点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中间的任何一点不过是两个端点之间的过渡,其重要性与两个端点相差许多n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选题、方案或思路的提出者与实验的实际操作者往往存在脱节,方案的提出和设计者未必经常在第一线进行具体的实验工作,但是,如果没有大量具体的实验验证,选题、方案和思路是不能得到证明的,所以两者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n这种署名模式能够较好地处理课题负责人与实际研究中贡献最大的学者之间在署名排序问题上的矛盾,它也能够很好地处理导师在排序问题上的特殊地位 n在本章第一节中提到的著者署名完全按照姓氏排序,既不利于激励做出主要贡献的作者,也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应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但是在一个研究项目中往往会出现不易区分贡献大小的情况如果一项课题是在相互启发中完成的,或者课题中一部分研究人员的贡献是大致相当的,则著者署名就应该采取姓氏排序的方式n科研单位也可规定,每一位科研人员每年至少要独立发表一篇文章这样的署名不规范就会有所减少,并且可以使科研工作做得更好n最后,要培养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淡化个人贡献大小,提倡团队合作,明确搞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出成果,而非争名利 7.3著作方式的种类、含义与要求n著作方式是指著作者生产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包括著(撰)、编、译、编著(写)、编纂、编译等著作方式不一,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及其重要性也不相同完整、准确地标注著作方式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维护著作权,文献史的研究,净化学术环境等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7.3.1著、编和编著 n所谓著是指基于作者自己的观点、学识、研究成果及其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作品,强调作者的独立思维和独到见解,言人之所不曾言,有开创、创新之处著有时也作“撰”、“写”、“作”、“述”等,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其类型主要有文件、理论著作、通俗读物、科技报告、学术论文、随笔札记等n所谓编是指将已知的资料或现成的作品整理、加工成书。

包括“编辑”、“编订”、“编定”、“选辑”等编,原指古人用皮条或绳子把竹简编排起来,引申而有排比、整理、组织之意在历史学中,编的主要任务是汇集丰富的历史知识;著的主要任务是阐发独到的历史见解,由此可见编和著在功能上有不同的侧重然而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更多地采取把编和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著作方式,即编著n所谓编著是将已有资料,用新的体例加以改造,重新编排整理,既有自己撰写的内容,又有整理他人作品的材料包括“编写”、“编纂”等 n编纂我国历史上的类书就是编纂的主要成果②魏文帝曹丕命王象等编纂《皇览》始开类书之先河,并启发了日后历代封建王朝集中人力、大规模地编辑类书,以示文治之盛唐宋时期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预览》、《册府元规》和明清之际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是我国古代编纂著作之典范,为我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历史事实的考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n编和编著是有区别的编虽然是整理前人的成果,但是需要有方针、体例、中心,并不是简单的抄录,而是一门学问现在人们在编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名录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编著是在整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其工作要求编著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要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对于资料能分别主次,善于取舍,在文字表达上能做的叙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并从整理、叙述已有成果上表达作者自己的立场、观点。

7.3.2译和编译 n所谓译是指由一种文字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或由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翻译过程近乎再创作 n所谓编译是指把一种或若干种外国的作品、文章或资料,根据读者的需要加以改编,是翻译和编写二者的有机结合编译的形式多种多样,一种情况是按照需要对原书去芜存精、起到提炼的作用,这样一部编译作品就可囊括一种或几种原著的精华另一种情况是原书篇幅过大,编译者进行节译并整理,这比单纯的节译有系统,便于阅读还有一种情况是原作过于艰深,编译者依据原书和有关的阐述作品加以综合整理而成,使原作阐述的论点通俗普及,供一般程度较低难以接受原作的读者阅读 7.3.3著作方式标注的要求n著作方式标注的总体要求是应该实事求是,即是标注撰(著)还是编、还是译、还是编著、编译,决不能混淆不应片面为提高作品的档次,标注“较高”的著录方式实际上,不能仅仅从著作方式简单地评判作品的高低,而应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价值来评价高质量的工具书、教材,尽管是“编”,但其价值应远高于一般“著”出来的论文或专著,优秀的译作也应如是观集成、整合也是一种创新,至少包含创新的因素2005年中国科学界决定对科普作品也设置国家奖,就充分说明学术界已认识到这一问题。

因此,不应为了某些偏见而不规范标注著作方式 著作方式标注有以下的具体要求 n⑴编辑他人的作品不能写成“著” n学术活动中编与著不分的情况很常见有些书籍在封面上印的是某某“著”,然而实际上是材料的整理和编辑稍好一点的,形式上是按章节编次,其实是论文汇编;比较差的,则是随手摘录一些材料,拼凑为文,连缀成书这些情况的出现,有种种原因,但都跟编与著不分有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要求广大学者明确编著的区别,另一方面是要树立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学风 n⑵翻译他人作品应忠实于原文,不能“译”、“编译”不分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翻译,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译”这种著作方式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转换,应该保持出版物的原汁原味,而不应对原著的内容擅自改动或删除如撮其主旨,有删减有改动则为编译二者不可混淆最近发生的美国国会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回忆录《亲历历史》的中译本事件就是因为“译”与“编译”不分造成的纠葛 n《亲历历史》在中国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部描写希拉里中学时代以及8年白宫生活的回忆录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后,异常畅销,迄今已印刷至少4版,总销量超过20万。

但是中译文却和原作内容有出入,涉及希拉里对中国的观点以及描述她中国之行的内容多处被改出版这本回忆录的美国西蒙与舒思特出版公司表示,希拉里对中国方面的审查和删改感到震惊他们援引希拉里的话说:“他们删改我的书,就好像他们试图改变我本人一样西蒙与舒思特出版公司要求译林出版社立即收回市场上的错误的版本,然后重新出版如实翻译的新版本,但译林出版社方面已表示,不会按照美方要求进行回收根据译林出版社社长对此事的声明,译林社之所以擅自删改原著是为了让中国的读者更好地接受此书,并因为与盗版抢时间,译林社未及就技术处理一事征求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的同意,这主要是为了维护三方利益,争取尽快出版 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翻译,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译”这种著作方式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转换,应该保持出版物的原汁原味,而不应对原著的内容擅自改动或删除在本例中,原著被删的内容大约有10页,并且原著的作者认为该书被删节后已不能完全表达她的想法,“译”的本质在这里被曲解了 n编译就是将国外作者的作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翻译和改编,买版权时,同时要买著作权和改编权,否则原作者和出版商都可以对引进的出版单位起诉。

因此,“编译”操作起来不仅不简单,相反还更加复杂,现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社都放弃了“编译”,而是按作品的原样引进然而,对于制假者来说,“编译”却是一个保护伞,读者会认为是从众多外文书中编译而来,其来源是否真实,不易被人察觉,版权贸易合同登记号也似乎有理由不刊登而“编译”这只葫芦里卖的却是“编造”的药 n⑶译、编译的作品或文字不能作为“著”n 目前不少论著或论著中的某些部分,实际上是译或编译过来的文字,但作者不标注原文作者,使读者误认为是作者自己“著”出来的文字,这是不规范的如果一篇论文译或编译过来的文字占全文的很大比例,则这篇论文很难说是“著”,标注译或编译更为恰当n根据著作权法,翻译者享有其翻译作品的著作权,但其前提是必须得到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使用权,并根据双方协商付给原著作人相应的报酬而且,译者在行使其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译者应该在论著封面清楚地注明原作者,并表明自己是译者身份,以免误导读者另外,一部原著可能有很多合法译者,每位译者只对自己的翻译作品享有著作权,无权干涉其他人对原著的合法使用 n⑷编辑他人作品应该得到授权,不能名编实抄n一是这些编者在书中标出原作者的名字,明告世人,此文并非我写。

这样,编者虽不能将他人作品直接归入自己名下作为自己的成果,却占有了别人的稿费,即图利不求名型署原作者的名字也绝不是想要维护原作者的署名权,而是因为这些作者名字响亮,印在书上会更好卖这样的“编著”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但称其为抄袭似乎又不大妥当,因为抄袭剽窃是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也就是说,这种行为虽无抄袭之名,却有抄袭之实n另一种所谓的编者会偶尔“漏”署一些名字,或者干脆将原作者的名字全“漏”掉,在封面上只署上自己的名字,有时也不写明是编还是著,企图误导读者与第一种情况不同,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抄袭,视他人成果为己出,其目的是评职称、拿奖项这种情况往往不能赚钱,还得赔钱,但为了得功名,花这点小钱自然愿意 7.4 致谢的要求致谢的要求n致谢部分包括所有对研究或论文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他们具体贡献,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相关的有用信息通常情况下,学术论文是在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或论文首页的脚注中对提供帮助者致谢,并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以示区别;论著则是在前言或后记中致谢 n7.4.1 凡对研究或论文提出过建议和帮助的个人和机构,均应致谢,不能只字不提n一项课题的研究通常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协助或指导。

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要多人、多方面的合作,如有人为课题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有人为课题搜集、整理资料、有人为课题提供实验材料、仪器、有人为课题提供资金等等在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论文或论著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也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如有人为论文提供写作思路、有人为论文提供数据、有人为论文提出修改意见等等所有这些对研究或论文提出过建议和帮助的个人和机构,都应在论文(或论著)的致谢部分体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尊重及对他们工作的承认 n7.4.2 应指出被致谢者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如“审修了论文”、“提供了资料”、“参加了部分调查”等n为了明示读者,也为了表达对被致谢者所做工作的肯定,应具体指出被致谢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贡献,而不应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如“得到了某人的帮助”、“感谢某人的支持”等等 n例1n  社科院语言所曹剑芬研究员和Motorola公司祖漪清研究员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提供了宝贵意见中科院心理所郑波和周迅溢两位同学在语料库的声学分析和知觉标定实验中投入了大量辛苦劳动声学所贺琳女士为语料库的录制和整理付出了艰辛的工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郭春彦教授为知觉实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作者在此深表感谢! n例2n哈佛大学经济学系Elhanan Helpman提供了相关珍贵数据,作者深表感激作者感谢乔治城大学经济学系Martin D.D. Evans和M. Daniel Westbrook卓有见地的建议姚洋和两位匿名审稿人对文章提出了极富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作者深表感谢 n例3nAcknowledgementsn We thank Xiaoqin Mai for dipole source analysis, Dr. Simin Fu and Miss Emily Mott for comments and editorial assistance, and Xing Wei for her experimental assistance. n例4n致谢 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胜利油田海洋开发公司徐英霞、高喜龙、李照延和石油大学姜在兴、肖尚斌等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n例5n致谢 蒋勇军感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研究员的指导n例6nAcknowledgementsn We are grateful to Dr. J. P. Keenan for her great help. n7.4.3 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

n出于种种考虑,有些被致谢者虽然为课题研究或论文写作做出了贡献,但有可能不愿意作者在论文中提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要尊重被致谢者的意愿因此,作者在致谢前要向被致谢者征求意见只有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之后,才能在论文中向被致谢者致以谢意这样,也可以避免作者为抬高身价而罗列一大串连论文都未阅读的著名教授、学者姓名的现象发生 n7.4.4 应向下列人员致以谢意:n(1)应致谢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子项目的工作者、某一项具体工作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调查、观察、分析的辅助人员n(2)应致谢对论文提过指导意见的指导教师或审阅者n(3)应致谢给予财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如国家基金会、工作机构、合同单位、学者、企业家等n(4)应致谢在研究中提供调查、实验条件、场所、设备的单位和个人n(5)应致谢提供资料、帮助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表、输入文字的单位和个人如某图书情报机构、同事、研究生等n(6)应致谢对论文进行了较多修改的个人n(7)应致谢协助书写英文摘要者n(8)应致谢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文献、研究思想的所有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