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师法自然,造景探源”——植物造景的学习方法探讨姓名:刘破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指导教师:彭重华20040401硕士论文师法自然,造景撵潍”一檀物造景的学习方法探讨摘要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它的形式却已成为“作壁上观”的古董; 现代园林在西方的主导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却总选不出西方园林的影子如何体现中国园林 的本土特色成了许多专业人士探讨的课题,一种向传统回归的思潮正在兴起重新捡起古典 园林的形式己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研究前人的学习方法和刨作方法成为必要 不同的造景风格一般都伴随以不同的学习方法就植物造景面言,中国古代“师法自然” 的学习方法论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本文从师法自然的原由,通过中西园林学习方法的比较,西方学习方法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分析,及师法自然学习方法论的历史作用总结,揭示了师法 自然的必要性;从哲学、艺术、科学等角度总结提出了学习植物造景师法自然方法论的初步原理和理念体系,特j j { | 强调师法自然过程的重要性为师法自然实践过程提供了具体的操作 步骤和方法:从现有园林植物景观和有关景观的文学绘画中学习是间接的师法自然阶段,从 中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掌握专业技能;从乡村植物景观和自然植物景观中学习是真接的师法 自然阶段,也是深入和提高阶段。
通过自身的实践,采取调查、体验、琨察、描绘、分析、总结、运用、检验等手段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受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 用图文形式展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分析学习的成效本文可以为园韩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帮助园林工作者开拓更符合本土特色的设计思路庆键词l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学习方法实践体验过程3 .堡主堡苎:墅茎鱼鉴:堕墨! 薹蒌:.二苎塑堕墨堕兰望查塑塑综述1 植物造景方法的研究植物作为园林中最重要的景蕊要素,它的作用是别的要素所无法替代的,植物造景也藏成了园林景观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植物造景可以概括地说就是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千亍园林景观建设”,”3 而围绕如何用植物材料来造景”这一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1 .1 中国山水画论与园林植物造景中国造园的历史根悠久,但古代对如何造园的论述并不多.专著更少,唯一一本造园专 著‘园冶》中也没有植物造景的专篇由于中国传统园林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很大且古典 园的营造火多有文人、画家参与设计,所以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与中国山水画论有很多相近之 处中国古代园林多由莉家设计,有关园林创作论著亦多为画家所著,因而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常互相渗透”【z J 。
而且,在图纸绘制上“昔人绘图,经营位置,全重主 观谓之园林,毋宁称为山水画p 扣“我国关于纯粹的山水画与花鸟画的画论,从第五毽纪南北朝开始,经历代画家的不断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深入地研讨了关于自然 山水花鸟的美学问题,山水花乌画的创作方法问题,及山水花鸟画的构图问题⋯⋯同时,我国园林在唐宋以来,已经把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宋以后所谓园林的优劣,每以畿否达到这个 境界作为衡量的标准”1 2 J ,山永花乌香论中的许多理论,在历史上早就指导了古代园林的 创作实践,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植物造景而言,也可从画论中 找到具有指导意义的论述:“二株一丛,必一府一仰,一倚一直,一向左,一向右⋯一四株一丛,三株相近,一株稍远4 l“必似虬枝古干,奇种异名.枝叶扶琉,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 林:或弧枝独秀嘲“种梅则疏影横斜,种竹则枝叶扶琉,种蔗贝4 龙皖起舞旧 “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旧“山头不得重犯,树头切莫两齐密树稠林,继续防它刻板嗍 “树石中置,须琉密相问,虚实相生,乃得画理聊“中国山水画讲究要有气势,切忌平板錾有气势,不平菠,就要有轻与重,动与静的 对比⋯⋯”[ 1 0 J1 .2 植物的入格化与植物造景汪菊渊先生早有论述:“各种植物以一种性格或个性,也就是所谓‘自然’的‘人格化’,然岳籍着这种艺术的认识,以植物为题材,创作艺术的形象表现所要求的主题,这是我国园林艺术上处理植物题材的优秀传统.是客观通过主观的作用,⋯⋯问题在于我们用形象所要表现的主题是笨样的一种思想殛信,是那个集器、酚级、民族的最想感情一,f l l l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植物的评价体现了丰富的移情作用,从植物的形态和习性中找到了 人的性格.人们喜爱松树,因为“岁寒知松柏之后雕”。
正因为如此,必须苍劲古老,才能 完满的表现出历经寒暑,阅尽沧桑的涵养,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 菊花操介清逸;把梅、竹,兰、蒴”比作花中“四君子0 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认为荷“出淤泥而不染,淫清莲而不妖”:牡丹则象征富贵另外常取梅花之标傲,一4 一硕士论文“师法自然,造景操源”—植物造景的学习方法探讨杏花之繁灼,桃花之夭冶,木犀之香腾,紫荆荣而久,芙蓉丽而竿,以及梨之韵,李之洁等 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士大夫往往乐于种植此类,也是因物取样的原因在内,如紫薇象征高 官,萤草忘优,紫荆和睦,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象征玉堂富贵等”4 从植物姿态、习性等方面的某些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风度、气质,这种做法也是十分自然的,台乎情理的,因为自然在人类的心目中本来就是人类化了的自然”而这种人格 化了的植物材料也正是传统园林中构筑情境的重要素材1 .3 审美经验与植物造景“我国古代思维形式的特点是重感觉、重经验、重综合”I I 升的,由于这一特点与西方 重理论、重分析特点的不同,所以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方法大多是从经验,从个人审美感觉上谈及的,如:“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适,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
在具体操 作上,如:沿堤种柳,夹岸桃李,池内尽荷:高梧流露,荫以梨栗;历年久苔之华,横枝斜 出;壁立千仞;苍松挺立;窗外置石,芭蕉荫翳,修篁弄影:岩上植桂,岩下奇卉,阶下石榴,台上牡丹等这种经验和感觉又是结合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构筑情境,使之情景交融正如计成所说:“竹坞寻幽,醉心即是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夜雨芭蕉”,“晓峰杨柳”,“移竹画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徵,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一1 1 目1 .4 形态美学原理与植物造景系统的形态美学原理是在西方早些时候形成的,它对西方的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特别对形式美的规律作了完整的阐述:( 1 ) .关于部分相互关系原理,包括对比与对照,相似与类似,对称与均衡,重复等;( 2 ) .空间或时间长短、大小、强弱、数量的原 理,包括平衡与对称、比倒与尺度、韵律与节奏、动感与力度、突出与强调等;( 3 ) .整体 重多种因素统一的原理,包括调和与协调、统一与单一等1 叼关于造型的形式理论,在中国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构图理论,但也有类似的原理存在,只不过多以经验性的实饲来体现,如画论中“丈山尺树,寸鸟分人,远树无目”“大小相同,高下相倾,聚散相宜,前后相随”,书法中的。
方中寓圆,圆中寓方”,园林中的“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在不自觉的遵循着形式美原理西方形式美原理对中国的园林造景( 尤其对植物造境) 的影响应是从近代开始的,并且是从建筑领域渗透到园林领域的, 在植物造景中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造型,规则式种植,图案式种植等方面现代一些学者开始自觉地把形式美原理引入到园林植物造景中来苏雪痕在‘植物造景》 一书中给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 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u 习形体、线条、色彩”等特点的分析及实际运用都市从形式美原理角度阐发的彭一刚先生在‘中国 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提出要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而这种分析的手法”就是以“形式美原理”为基础的他在植物造景中强调主从与重点”“藏与露”引导与暗室”“起伏与层次”“虚与似”“高低错落”等关系【1 3 ,1 并指出“点植、列植、丛植”就 是点、线、面”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形式美原理确实对现代园林造景起了并正起着很大 的作用,自然包括植物造景1 .5 植物的功能与植物造景植物材料作为园林造景中的一大要素,自然有其特殊的功能。
加里.o .罗比内特在他的著 作《植物与环境》中对植物的功能作用划分为四类,即建造功能,工程功能,改造气候及美 学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包括限制空间,障景作用,控制室外空问的隐私性,以及形成空阃硕士论文师法自然,造景探源’~植物造景的学习方法探讨序列和视线序列;工程功能包括速荫,防止水土流失减弱噪音,为车和行人导向;改善小气候包括调节风速,改变气温和湿度;美学功能包括作为景点,限制视线,完善其它设计要素,在景观中作为观赏点和景物的背景美国的诺曼和K .布思在加里.o .罗比内特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把植物的功能分为三类: ( 1 ) 建造功能,包括构成空问,形成障景,控制视线;( 2 ) 环境与工程功能;( 3 ) 观赏功能,包括完善功能,统一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作用,强调对植物的大小、外形、 色彩、类型、质地、的观赏特性的研究0 4 1前者更注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后者更突出植物对空问和景观的作用此外,在植物造 景方面研究最全面的要数英国的B r i a nc l o u s t o n ,由于受英国自然式园林风格的影响,他更多主张自然式种植形式,他不但从植物的功能上,而且从人的审美心理上进行考虑。
更重要 的是他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对植物景观进行了分类,提出植物景观必须与其生态环境相协调f l q2 我国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现状分析我国园林在对待植物景观上,存在有两种观点和做法,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 广场,而轻植物””这受到中国古典山水园形式的影响,有些人偏激的人为山水才是园林的骨架,植物只是毛发而已其实古典园林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首先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所受的破坏很少,因此植物景观的量不大,不可能像现代把它提到生态保护的高 度:其次,古典园本身只是为一家一户所用,而居住是其最大的功能,所以建筑的量肯定很 大a 现代园林中对硬质景观偏向的现象,多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园林本身是一种时问的 艺术,其中的植物景观更需要对闯来完善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随着对国外园林发展的了解,“深感仅依靠我国原有传统的古典园林以满足不了当前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 因此不少有识之士在呼吁重视植物景观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积极营造森林公园的举措,有的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对植物景观在环境中的作用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植物景观营造中.还存在景观植物品种的缺乏.观赏园艺水平较低,造景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较差的缺陷n Y J 。
植物造景的形势和内涵也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它已不再仅 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 更深更广的含义4 当前植物造景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城市绿地中,对植物造景概念理解偏 一: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缺少植物地域性:缺少函埯制宣:泥吉不化,跳不出江苏文化山水园的圈子【I J ;既不师古,又不师造化【l 可在林地植被规划中,被动的等待自然力对环境的演替;只有生态理论观念,而无具体措旌:与市区绿化雷同:对立地条件的处理方法简单 ⋯1 片面追求高档、豪华、以人工取代天然,缺乏自然感觉;盲目模仿,照搬照抄,没有 个性: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人的需要;园林绿地设计应有别于建筑、市政等专业设计;园林绿地设计缺乏完整的行业规范:植物选择及配置随意性大;涉及单纯考虑视觉上的宏观、遵规、气派及堂皇的形式美,而没有考虑工程投资及日后养护管理的承受力;设计与旌工经 常脱节;缺乏硬质景观与绿化设计的双重人才¨q3 关于植物造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