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10篇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87KB
约46页
文档ID:258300708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10篇_第1页
1/4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10篇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10篇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1) 模棱两可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模棱两可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解释】: 模棱:含混,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看法,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出处】: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举例造句】: “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讨论时,往往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 【成语典故】: 唐朝前期出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遂,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劳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领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棱”。

[1] “模棱两可”说明人在处理问题时,含混其辞,不明确表态,不置可否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2) 关于南山可移的成语故事 【成语】: 南山可移 【拼音】: nn shān kě y 【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成更改 【成语故事】: 南山可移这那么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变更 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公元710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此后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得志,还四处搜括钱财,侵夺土地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平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铉李元铉为官清正,审案公正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全体,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铉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连忙召见李元铉,催促他快改判。

不料,李元铉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可能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十足不成改动写罢,把笔丢下离去 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3) 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_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_成语典故束装盗金 [成语解释]指无端见疑 [典故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特别惭愧 束装盗金的意思是:《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权宜之计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二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机要召集几个大臣谈判诛杀董卓,抉择用策略动吕布来杀死董卓。

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率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手段(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步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彼此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展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权宜之计的意思是:权宜:暂时适合,变通;计:筹划,手段指为了应付某种处境而暂时采取的手段 杀一儆百 公元949年,后汉叛将李守贞率军进击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行动前,他叫人假扮卖酒商贩,以小利引诱河西郭威部众畅饮,然后乘其酒醉,偷袭河西军营郭威得知后,立刻下令:河西除犒赏、设宴外,一律不准私自饮酒,违者当斩一次,郭威最亲近的将领李审违犯规定喝了酒,他派人将李审找来怒斥一顿后,立刻推出斩首河西官兵此后再不敢随意喝酒 杀一儆百的意思是: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防备大量人。

未雨绸缪 1.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允乱后,遂写一首《鸱鸮》诗与成王其诗曰:“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实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   2.“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依旧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忍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理应事先打定,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绸缪:精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打定工作 杀鸡儆猴 [典故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受。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特别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此后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混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杀鸡儆猴的意思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处治一个人的手段来警道别的人 更进一竿 [典故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朝时期长沙高僧景岑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他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入耳,听众与他谈论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给大家念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更进一竿的意思是: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朽木不雕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宰予很会说美丽话,起初孔子很热爱他,以为他确定会有进步可是不久孔子就察觉他经常不来上课,派人去找,察觉他躲在房间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朽木不雕的意思是: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朝朝暮暮 [典故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传闻古代襄王游览高唐地区,特别疲惫就在白天小睡了一会,在梦中望见一个仙女说:“我是高唐人,听说你来了,容许给你当枕席襄王临幸了她临别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朝朝暮暮的意思是:从早到晚,每日如此 打草惊蛇 解释: 比喻由于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了觉察与防范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往往采纳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采纳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畏缩,都忘状纸要怎么批,俨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这那么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出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抗拒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往往想奋不顾身地补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处境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结果由于伤亡惨烈,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百步穿杨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好像比喻射箭技艺高明,并引申为 才干分外高强。

故事: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得知后,加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指点他说: “假设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情况就危害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 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奉劝 白起中断进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理应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出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大量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