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进气系统 LF 2.0进气系统新特点•变化了进气管路的结构变化了进气管路的结构•增加了增加了VISVIS可变惯性进气系统(保持可变惯性进气系统(保持高扭矩)高扭矩) (于(于Z6 1.6Z6 1.6相比)相比)•使用了电子节气门系统使用了电子节气门系统进气歧管进气口空气滤清器レゾナンス・チャンバレゾナンス・チャンバVTCS膜片阀VIS膜片阀节气门体VIS电磁阀VTCS电磁阀共振腔共振腔( (空气入口侧) 共振腔共振腔( (滤清器侧 ) 01-13B-2进气系统部件位置图VTCS真空膜片阀进气歧管空气滤清器IAC 阀 VIS真空膜片节气门体可変タンブル・可変タンブル・シャッタ・バルブシャッタ・バルブ真空止回阀VIS电磁阀可変吸気・可変吸気・シャッタ・バルブシャッタ・バルブVTCS电磁阀共振腔(进气口侧)真空室共振腔(空气滤清器侧)VTCS阀VIS阀板01-13B-3进气系统结构图PCV阀碳罐电磁阀VTCS电磁阀(IMRC)VIS电磁阀VIS膜片阀VTCS膜片阀01-13B-4真空管路图VIS 执行器膜片阀VTCS执行器膜片阀进气 01-13B-7进气电子节气门01 燃油系统 LF 2.0燃油系统特征(于Z61.6相同)•无回油(短回油)系统•油泵单元为组件(不可以单独更换油泵)•大容量油轨•取消脉动衰减器燃油系统部件参数喷油嘴快速接头油泵继电器主保险丝盒快速接头01-14-3燃油系统部件位置图Mazda-3Mazda-6脉动衰减器01-14-4燃油轨的大容量设计薄壁的大容量油轨设计可以吸收喷油脉动薄壁的大容量油轨设计可以吸收喷油脉动01 排气系统 LF 2.0排气系统特征•在发动机后侧装配的双层短排气管在发动机后侧装配的双层短排气管•提高了排气效率,防止了温度降低过多提高了排气效率,防止了温度降低过多•安装了三元催化系统和预消声器安装了三元催化系统和预消声器Z6/1.6LF/2.0WU-TWC(( 加加热三元催化器)热三元催化器)TWC前消音器前消音器主消音器主消音器WU-TWC加加热热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01-15B-1排气系统部件结构图此处移出会卡住此处移出会卡住 整体式排气管拆卸排气管(仅对于拆卸排气管(仅对于2.0LF))01-15B-1排气管的拆卸(问题)70mm降降低低横横梁梁约约70mm ,,可可以以方方便便移移出出排气歧管排气歧管01-15B-1排气管的拆卸(解决方法)拆卸排气管(仅对于拆卸排气管(仅对于2.0LF))01 排放系统LF 2.0 排放系统特征•PCV集成曲轴箱通风与油气分离器•使用了使用了EGREGR废气再循环系统(与废气再循环系统(与Z6 1.6Z6 1.6不不同)同)•燃油蒸发回收系统,油箱附近装配活性炭罐•三元催化废气处理系统(与(与Z61.6Z61.6相比增相比增加了一个三元催化器)加了一个三元催化器)排放系统部件参数01-16-1EGR 步进马达WU-TWCTWC PCV阀碳罐电磁阀01-16-2排放系统部件位置碳罐电磁阀01-16-7碳罐电磁阀特征EGR系统特征EGR马达马达PCMPCMEGR01 控制系統 LF 2.0 控制系统的新特征•PCMPCM安装在电瓶附近安装在电瓶附近•使用电子节气门的控制(使用电子节气门的控制(Z6 1.6Z6 1.6无)无)•其他部分与其他部分与Z6 1.6Z6 1.6相同相同发动机控制系统各元件特性01-40B-3控制系统各部件位置图 发动机控制结构图 01-40B-5PCM电瓶盒上盖电瓶电瓶盒电瓶盒前盖冷却空气导管进气朝前朝前PCM01-40B-36PCM部件位置(电瓶盒侧面)PCM拆装结构图01-40B-3601-40B-36PCM接头布置(两个接头120针)电子节气门控制(概述)1、电子节气门开度控制:、电子节气门开度控制:2、目标节气门开启角度的计算、目标节气门开启角度的计算3、节气门开启角度学习、节气门开启角度学习4、故障保护、故障保护5、怠速空气控制、怠速空气控制6、节气门完全关闭位置学习功能、节气门完全关闭位置学习功能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目标怠速(标准值)目标怠速(标准值)(发电机电流)(中压压力开关)电子节气门的控制节气门完全关闭位置学习功能节气门完全关闭位置学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