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 《 烛之 武退 秦师 》 中说 出了晋国 秦 国 联 合围 攻郑国 的理 由是2. 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3.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 !4.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 ;5. 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 ,6. 烛之武阐 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 希望秦伯能慎重 考虑的句子是 :7、做不不仅要有智谋,还要有仁义,正如晋文公所说: 8. 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9.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O10.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11. 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 , ,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12. 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13.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 他说“ ”他又说“ ”,这是不仁道的;“ ”,这是不明智的;“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 ”,军队就离开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2. 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 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4. 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 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5. 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 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 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7、做不不仅要有智谋,还要有仁义,正如晋文公所说的: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8. 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10.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 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11. 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 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 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12.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13.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 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 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 德的。
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