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气技术训练与评析 1、做气息操 一人领操,大家站立,双目微闭,听口令,按腹胸式方法进行呼吸共分10节: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深吸浅呼——浅吸深呼——鼻吸鼻呼——口吸口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 注意,第1~6节为口鼻并用,7~10节为口鼻分别使用每一节的具体呼吸方式又不大相同,例如“快吸快呼”,吸气时将气吸到腰周围,两肩不上抬,自然放松;吸入量适度,稍微停顿,用口吐气;吸入量为最大限量的70%,感觉是腰部周围向外鼓起,胸腔微微抬起不憋气又如“快吸慢呼”,用鼻把气吸到腰周围,有吸花香的感觉,吸得很深;呼气时发出声音,胸腔不要瘪,发音越均匀越慢,越长越好,上腹不要瘪,微向外鼓 2、气息数数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数,然后用均匀、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像说悄悄话那样数1~100数时尽量自然,不憋气,不漏气在开始阶段可数少一些,逐步增多 3、睡前压腹数数 平躺在床上,腹部压上一叠书,吸足一口气后,开始从上往下落腹出气,从100~1数数开始数可少些,逐渐增加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控制的训练,可增强腹肌和横隔膜的控气力度 4、清晨跑步背诗 清晨锻炼慢跑当出现轻微气喘时,便开始背诗,最好是韵律强的古诗。
控制不出喘息声开始训练时宜用短诗以便有适当间隙调节呼吸,或者两人并肩小跑,一人一句背下去 5、闭口打哈欠 打哈欠时有意识不张嘴,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6、数数儿歌气息训练 选若干首数数儿歌,如“一根藤,两根藤,三根藤„„”,“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一个蛤蟆四条腿,两个蛤蟆八条腿,三个蛤蟆„„”,“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到十七,十八和十九、二十、二十—„„” 等站立将余气吐尽,然后吸足一口气,以自然高音起开始念儿歌,要有节奏感这个训练可以检验吸入一口气禁得起多长时间,但不要勉强数到弯腰曲背、面红脖子粗方休,这对气息训练有弊无利,做到一定程度即停 7、换气 一口气只能支持有限的发声,再吸一口气将发声继续下去,便称为“换气”换气要领是:先找准言语的最佳换气处,即确定“气口儿”;换气时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避免喝气声;换气要在另一句话出口前的一瞬间进行,掌握好这个“时间差”,便会使气流充沛有力,切不可换气过早否则,即使气吸得再满,气息力度也会减弱换气与发声切不可同时进行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课文,共同研究,确定“气口儿”,并进行朗读,特别对换气操作进行评价。
8、偷气 “偷气”即用极快的速度,在不被人觉察的情况下吸入一部分气流,以救用气之急偷气”要领:不能破坏语流的畅达性、语句的完整性;不要边发声边吸气;较长的词组或短语之间要另立“气口儿”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课文,用较快速度读下去,当气息供应不足时,运用“偷气”技巧进行吸气(换气) 9、“蛤蟆”气 依靠腰四周肌肉与膈肌进行呼吸吸气时向外,呼气时向内,先慢后快,像火车开动一样此法锻炼隔膜肌和吸气力度,见效最快,多做无害,终生可行 二、教学发声技术 发声指气息通过气息通路,冲击声带,调动其他各发声辅助部位,发出声音或说出话语来的操作发声是教学用嗓技术的关键,用气是为了更好发声,护嗓也是为了更好发声 发声质量受声带和发声辅助部位的生理结构影响,也受操作技术影响 有高质量的发声操作,才可能使教学信息从口头言语这一渠道中准确、清晰、轻松、美感地传递到学生的听觉和大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