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5.4.2 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0KB
约16页
文档ID:41283698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5.4.2 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_第1页
1/16

§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4.2.1、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一切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基本的相互作用实践证明,基本的相互作用有四种:1、引力作用 在宏观上,特别是对于天体,引力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对于基本粒子来说,比起其他相互作用来,引力作用极其微弱,可不予以考虑2、弱相互作用 强度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存在于除光子外所有粒子之间的一种短程用用3、电磁相互作用 直接存在于带电的粒子之间4、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夸克之间介子或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间接表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属强相互作用这四种的基本相互作用,按由强到弱排列,它们的相对强度为强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 1 正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分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一样,科学家们认为,电磁和弱相互作用两者是电-弱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近年来,电弱统一的理论获得了成功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在电学部分,我们知道,带电粒子是通过电磁场传递力的。

电磁场的传播就是电磁波,其量子是光子所以,带电粒子是通过交换光子发生相互作用的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又称媒介子光子是一切带电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轻子之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轻子或重子之间都存在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又称为中间玻尔色子或弱介子理论预言有 、 、和种弱介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大,自旋都等于1,在本世纪80年代,这三种媒介子先后被实验所证实夸克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称为胶子胶子的静质量为0,电荷为0,自旋等于1,但带有色荷夸克或胶子都没有被分离出来而直接观测到为什么没有单个的夸克出现呢?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夸克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加大,以致巨大的撞击能量未分离开夸克,而产生了两个或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这个理论又称为夸克的禁闭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单个夸克是不能从强子中分离出来的§4、3 其他4.3.1、、黑洞黑洞是指光子无法脱离其引力,因而接收不到从它射出的光子,所以称为黑洞可以认为光子具有质量设星体是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球则质量为m的光子在星球表面所受到的引力为光子以光速c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当引力大于向心力时,光子不会外溢,即f>ma有:从上式可得 可以认为就是黑洞的临界半径(从广义相对论所得结论为)。

对于太阳,可结算它演变成黑洞时的临界半径的数量级为假定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一个黑洞,即我们不可能把光反射到我们的宇宙之外所以即使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空间,还存在天体的话(这完全是一种假设),那么外面的天体看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大黑洞试从这一假定估算我们宇宙的半径解 设宇宙质量为M,半径为R,则由于黑洞的临界半径为 所以 4.3.2、引力红移引力红移是指由于引力作用,我们观察星体的光比星体表面发射的光波变长因此可见光波长最长的光是红光,也即光谱向红端移动,称为引力红移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等效性原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等价的光子能量以及光子—地球系统的势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即光子的能量如引力势能为常数,而光子的能量E=hv,引力势能为mgz其中 ,所以当高度改变 ,频率就会改变即 这说明频率v发生了红移§1、2 原子核原子核所带电荷为+Ze,Z是整数,叫做原子序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两者均称为核子,核子数记为A,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便为A-Z原子的元素符号记为X,原子核可表述为,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质子数Z决定,Z相同N不同的称为同位素。

在原子物理中,常采用原子质量单位,一个中性碳原子质量的记作1个原子单位,即lu=质子质量:中子质量:电子质量:1.2.1、结合能除氢核外,原子核中Z个质子与(A-Z)个中子静质量之和都大于原子核的静质量,其间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式中、分别为质子、中子的静质量造成质量亏损的原因是核子相互吸引结合成原子核时具有负的能量,这类似于电子与原子核相互吸引力结合成原子时具有负的能量(例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轨道能量为-13.6eV)据相对论质能关系,负能量对应质量亏损质量亏损折合成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注意结合能取正值结合能可理解成为了使原子核分裂成各个质子和中子所需要的外加你量称为核子的平均结合能1.2.2、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这一发现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天然放射现象中有三种射线,它们是:α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1/10的氦核流(),其电离本领很大β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几的电子流(),其电离本领较弱,贯穿本领较弱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伴随着α射线、β射线射出的,其电离本领很小,贯穿本领最强1.2.3、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另一种新核的现象,叫做原子核的衰变,衰变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用X表示某种放射性元素,z表示它的核电荷数,m表示它的质量数,Y表示产生的新元素,中衰变规律为:α衰变:通式 例如 β衰变:通式 例如 γ衰变:通式 (γ射线伴随着α射线、β射线同时放出的原子核放出γ射线,要引起核的能量发生变化,而电荷数和质量数都不改变)1.2.4、衰变定律和半衰期研究发现,任何放射性物质在单独存在时,都遵守指数衰减规律 ①这叫衰变定律式中是t=0时的原子核数目,N(t)是经时间t后还没有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λ叫衰变常数,对于不同的核素衰变常数λ不同由上式可得: ②式中代表在时间内发生的衰变原子核数目分母N代表t时刻的原子核总数目λ表示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具有不同的衰变常数,它是一个反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λ越大,衰变越快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由衰变定律可推得: ③半衰期T也是反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不表示某个原子核经过多长时间发生的衰变。

由①、③式则可导出衰变定律的另一种形式,即(T为半衰期,t表示衰变的时间,表示衰变前原子核的总量,N表示t后未衰变的原子核数)或(为衰变前放射性物质的质量,M为衰变时间t后剩余的质量)1、2、5、原子核的组成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是研究原子核结构及变化规律的有力武器确定原子核的组成有赖于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而发现了质子,这个变化的核反应方程: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而发现了中子,这个变化的核反应方程是:通过以上实验事实,从而确定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数量关系为: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中子数=核质量数-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作“示踪原子”,用其射线可杀菌、探伤、消除静电等1、2、6、核能①核能原子核的半径很小,其中质子间的库仑力是很大的然而通常的原子核却是很稳定的这说明原子核里的核子之间一定存在着另一种和库仑力相抗衡的吸引力,这种力叫核力从实验知道,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强度约为库仑力的确100倍核力的作用距离很短,只在的短距离内起作用。

超过这个距离,核力就迅速减小到零质子和中子的半径大约是,因此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核力与电荷无关质子和质子,质子和中子,中子和中子之间的作用是一样的当两核子之间的距离为时,核力表现为吸力,在小于时为斥力,在大于10fm时核力完全消失②质能方程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得出物体的能量跟它的质量存在正比关系,即这个方程叫做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m是物体的质量,E是物体的能量如果物体的能量增加了△E,物体的质量也相应地增加了△m,反过来也一样△E和△m之间的关系符合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③质量亏损原子核由核子所组成,当质子和中子组合成原子核时,原子核的质量比组成核的核子的总质量小,其差值称为质量亏损用m表示由Z个质子、Y个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用和分别表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则质量亏损为:④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由于核力将核子聚集在一起,所以要把一个核分解成单个的核子时必须反对核力做功,为此所需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它也是单个核子结合成一个核时所能释放的能量根据质能关系式,结合能的大小为:原子核中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称为平均结合能,用N表示核子数,则:平均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难拆开,平均结合能的大小反映了核的稳定程度。

从平均结合能曲线可以看出,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和质量数级大的重核,平均结合能都比较小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大质量数为50~60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量大,约为8.6MeV1.2.7、核反应原子核之间或原子核与其他粒子之间通过碰撞可产生新的原子核,这种反应属于原子核反应,原子核反应可用方程式表示,例如即为氦核(α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氧同位素和氢核的核反应,核反应可分为如下几类(1)弹性散射:这种过程,出射粒子就是入射粒子,同时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例如将中子与许多原子核碰撞会发生弹性散射2)非弹性散射:这种过程中出射粒子也是原来的入射粒子,但在碰撞过程中粒子动能有了变化,即粒子和靶原子核发生能量转移现象例如能量较高的中子轰击原子核使核激发的过程3)产生新粒子:这时碰撞的结果不仅能量有变化,而且出射粒子与入射粒子不相同,对能量较大的入射粒子,核反应后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出射粒子,如合成101号新元素的过程4)裂变和聚变:在碰撞过程中,使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以上的元素原子核,称为裂变,如铀核裂变裂变过程中,质量亏损0.2u,产生巨大能量,这就是原子弹中的核反应引起原子核聚合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如氢弹就是利用氘、氘化锂等物质产生聚变后释放出巨大能量发生爆炸的。

核反应中电荷守恒,即反应生成物电荷的代数和等于反应物电荷的代数和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即反应生成物总质量等于反应物总质量这里的质量指相对论质量,相对论质量m与相对论能量E之间的关系是因此质量守恒也意味着能量守恒核反应中质量常采用原子质量单位,记为u.lu相当于931.5MeV核反应中相对论质量守恒,但静质量可以不守恒一般来说,反应生成物总的静质量少于反应物总的静质量,或者说反应物总的静质量有亏损亏损的静质量记为△m,反应后它将以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称之为反应能,记为△E,有需要注意的是反应物若有动能,其相对论质量可大于静质量,但在算反应能时只计静质量反应能可以以光子形式向外辐射,也可以部分转化为生成物的动能,但生成物的动能中还可以包含反应物原有的动能下面讨论原子核反应能的问题:在所有原子核反应中,下列物理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①电荷;②核子数;③动量;④总质量和联系的总能量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