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昆都国际房地产开发家堆“城中村〞改造项目A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 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昆都国际房地产开发拟建家堆“城中村〞改造项目,委托我院对拟建场地进展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拟建场地位于市区西部,人民西路北侧,拟建场地位置示意见图1.1-1:B地块C地块A地块图1.1-1 拟建场地位置示意图2,其中A地块北临菱角塘路,南靠人民西路,为家堆村村庄拆旧建新场地,总用地面积约102.0亩,拟建建筑主要由1栋42F超高层建筑、3栋41F超高层建筑、1栋38F超高层建筑、3栋28F高层建筑与多栋2~6层多层建筑组成,场地整体设置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5.2m本次勘察围为A、C两个地块,本报告为A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建〔构〕筑物的平面分布位置详见附图NO: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各栋建〔构〕筑物情况见表1.1-1:表1.1-1 各建〔构〕筑物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建〔构〕筑物编号与名称层数高度〔m〕结构类型地下室设置情况A地块A1#住宅28F框剪结构三层A2#住宅28F框剪结构三层A3#住宅28F框剪结构三层A4#住宅38F全剪结构三层A5#住宅42F全剪结构三层A6#住宅41F全剪结构三层A7#住宅41F全剪结构三层A8#住宅41F全剪结构三层S3#、S4#商业3F框架结构三层j#警署4F框架结构三层x#教学楼6F框架结构三层x#食堂2F框架结构三层办公楼2F框架结构三层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双方签定的勘察合同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进展。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土不均匀,属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2009年版》〔GB50021-2001〕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1.2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1〕勘察任务:查明拟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勘察目的:提交满足工程施工图设计、根底施工要求的技术成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依据 根据拟建建〔构〕筑物特点,按设计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技术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2009年版》〔GB50021-2001〕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要求如下: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开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 查明建筑场地的岩土层类型、厚度、分布围、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等,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包括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地基变形性状;提出用于桩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压缩层深度围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建议值; 5)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与排泄条件、腐蚀性与地下水位,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与抗浮设防水位,当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减小影响的措施;对基坑工程监测提出建议;6) 进展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判别场地地震液化可能性与液化等级,划分场地类别;7) 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与地基的稳定性进展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根底与持力层选择的建议;8〕判断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预测可能破坏模式,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9) 提出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与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与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10〕基坑勘察孔布置应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要求,如果基坑以外勘察孔无法实施,应了解、查询周边地质资料;11) 对基坑支护、工程降水与施工方案提出建议;12〕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1.3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2) 《岩土工程勘察规—2009年版》〔GB50021-2001〕;3)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GB50007-2002〕;5) 《建筑抗震设计规—2008年版》〔GB50011-2001〕;6)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0)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规》〔CECS22-2005〕;12)《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1.4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的勘察方法以钻探为主,结合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钻孔简易抽水试验、波速测试与地微振测试〕、室土工试验成果进展综合评价,具体如下:1〕钻探选用机动灵活、场地适应性强的XY—150型钻机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采用钢管跟管护壁,确保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工作的质量。
2〕取样分原状土样〔Ⅰ、Ⅱ级〕、扰动土样〔Ⅲ、Ⅳ级〕和水样Ⅰ、Ⅱ级土试样采用薄壁取土器、以静压连续贯入法采取;Ⅲ、Ⅳ级土试样采用标贯器、钻孔岩心采取;水试样于钻孔中采取,确保试样质量3〕原位测试a、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碎石土以外的各类土层利用所获取指标评价地基土力学性能与砂类土的密实度,判定饱和粉土、砂土的地震液化性能b、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评价碎石类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同时也可检验各类地基土的力学性能与进展力学分层c、钻孔抽水试验:为基坑工程的设计提供土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井涌水量等参数d、钻孔波速测试:检验场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取20.0m深度围地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定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e、地微振测试:测定场地卓越周期,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4〕室试验为获取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均匀性,并对场地可能液化的土层进展地震液化判别,采取原状土与扰动土试样进展土的物理性质、颗粒分析、抗剪强度、三轴压缩与高压固结等试验5〕勘探点测放钻孔坐标与高程的测放,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位于西园北路上的控制点GPS649与高程起算点GPS150成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展定位施测,钻孔坐标为1987年坐标系,钻孔孔口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控制点成果详见表1.4-1。
各钻孔坐标与高程详见附表NO.1〔勘探点一览表〕表1.4-1 测量控制点成果控制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高程H备 注GPS649/控制点GPS150高程起算点1〕勘察方案布置情况说明:为查明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场地条件、土质条件和工程条件,根据基坑工程勘察的相关要求,我院在基坑北侧、南侧与东侧的基坑围线外均布置有勘探孔,受场地条件限制,不具备施工条件经建设方与设计方协商,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技术要求,本基坑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勘探点沿建筑物边线与角点并结合方格网布置,其中28F住宅楼共布置勘探孔27个,设计孔深:控制性孔70m,一般性孔65m;38~42F住宅楼共布置勘探孔45个,设计孔深:控制性孔110m,一般性孔90m ;商业局部、警署、教学楼与地下室局部共布置勘探孔84个,设计孔深:控制性孔40m,一般性孔35m,各勘探孔的位置与深度详见〔附图NO: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本次勘察,引用初勘勘探孔9个,编号分别为CK187、CK196、CK205、CK214、CK223、CK232、CK241、CK250与CK279。
本项目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时间长,勘察工作随拆迁工作进度进展,场地外业勘察时间历时近3个月我院共进场型号为XY-150型的全液压钻机12台套,外业工作于2010年7月18日至2010年10月23日完成,完成工作量见表1.4.2-1:表1.4.2-1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工作容工作量工作容工作量勘探孔测放与孔口高程测量(孔)127完成勘探孔〔孔/m〕地下水位观测〔孔〕127土工试验(组)249〔Ⅰ级〕三轴剪切试验〔UU 〕〔件〕1122〔Ⅳ级〕高压固结试验〔件〕40固结快剪试验〔件〕15水质分析(组)4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m〕标准贯入试验(次)302钻孔波速测试(孔/m)8/171地微振测定(点)3抽水试验〔孔〕2引用初勘勘探孔9利用初勘土工试验(组)88〔Ⅰ级〕引用初勘标准贯入试验(次)2611〔Ⅳ级〕须说明的是:1〕受场地拆迁因素影响,编号为67、171、172、176~178、180、244、281、285、290与342~346的16个钻孔尚不具备施工条件,未能施工,待条件许可时再进场施工2〕本项目为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周期长,外业勘察工作时间历时近3个月,应建设方要求,先后提供过两份中间资料供设计使用,最终均以本次勘察报告书为准。
3〕由于本次勘察所布的局部勘探孔与编号为CK187、CK196、CK205、CK214、CK223、CK232、CK241、CK250与CK279的9个初勘勘探孔距离较近,故本次详勘利用初勘成果,不再进展施工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区主要位于两条区域性断裂带之间,东为小江断裂带,西为普渡河断裂带2-1、F2-2为主干断裂图2.1-1 区域地震构造图小江断裂带北起巧家,向南经、嵩明、宜良、建水、开远、个旧,交于NW向的红河断裂上,走向近南北,全长500km以上,发育历史长,经历多期构造活动新构造时期以来,断裂活动表现为强烈左旋走滑运动与两侧断块垂直差异活动此断裂带上地震活动强烈为西南乃至中国大陆上一条著名的强震发生带,地震活动强烈,以强度大、频度低为特征,1500年始有破坏性地震记载,至今共计有M≥4.7级地震40次,其中6级以上13次,7级以上4次,最强8级1次,即在东北,离直线距离30多公里的嵩明、林1833年9月6日8级地震,此次地震波与面广,对影响达8度,土桥一带地裂复合,此断裂带上其它~7级地震对影响烈度为6度,该断裂位于拟建场地之东,距离约30km,可不考虑其对拟建建筑物的影响。
该断裂带北端交于麻塘断裂,向南过金沙江后顺普渡河河谷过三江口、铁索桥至沙坪后偏离普渡河向南经款庄、散旦、沙朗、滇池西、盆地西缘,止于峨山小街附近,全长250km,总体走向南北向,普渡河断裂带为中强地震带,从1507年始有破坏性地震记载,至今共记录有M≥4.8级地震19次,其中4.8级与4.9级各1次,5~级15次,级与6.3级各1次强震集中在断裂北段,而处于中段的-晋宁记载的M≥5级地震7次,以1696年级最强场地位于普渡河断裂中段,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