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中各种端口的功能电视与音响 2007-12-19 08:10:39 阅读 13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1、标准视频输入接口(RCA ):也称 AV 接口,通常都是成对的白色的音频接口和黄色的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 RCA(俗称莲花头) 进行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 AV 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AV 接口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分离传输,这就避免了因为音/视频混合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但由于 AV 接口传输的仍然是一种亮度/色度(Y/C)混合的视频信号,仍然需要显示设备对其进行亮 / 色分离和色度解码才能成像,这种先混合再分离的过程必然会造成色彩信号的损失,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也会有很大的机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最终输出的图像质量AV 还具有一定生命力,但由于它本身 Y/C 混合这一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无法在一些追求视觉极限的场合中使用 2、SCART 端子:SCART (Syndicat des Constructeursd' Appareils Radiorécepteurs et Téléviseurs)接口是一种专用的音视频接口,它是由法国公司 Peritel 开发的视听设备互连工业标准,也是欧洲强制要求用于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视机、录像机及其它音视频设备上的互连互通接口。
标准的 SCART 接口为 21 针连接器,外型呈直角梯形,俗称“扫把头”这 21 针中定义了音频和视频信号,可用来传输 CVBS 和隔行 RGB 信号等视频信号,也可以传送立体声音频信号21 针同时传输 21 个信号,这 21 个信号可分为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控制信号、地线和数据线几种此外,SCART 接口还是双向传输,实现所谓的“LOOP” 循环功能3、BNC 端子:通常用于工作站和同轴电缆连接的连接器,标准专业视频设备输入、输出端口BNC 电缆有 5 个连接头用于接收红、绿、蓝、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信号BNC 接头有别于普通 15 针 D-SUB 标准接头的特殊显示器接口由 R、G、B 三原色信号及行同步、场同步五个独立信号接头组成主要用于连接工作站等对扫描频率要求很高的系统BNC 接头可以隔绝视频输入信号,使信号相互间干扰减少,且信号频宽较普通 D-SUB 大,可达到最佳信号响应效果4、视频色差端子(分量视频):目前可以在一些专业级视频工作站/编辑卡专业级视频设备或高档影碟机等家电上看到有 YUV YCbCr Y/B-Y/B-Y 等标记的接口标识,虽然其标记方法和接头外形各异但都是指的同一种接口色差端口( 也称分量视频接口) 。
它通常采用 YPbPr 和 YCbCr 两种标识,前者表示逐行扫描色差输出,后者表示隔行扫描色差输出由上述关系可知,我们只需知道 Y Cr Cb 的值就能够得到 G 的值( 即第四个等式不是必要的) ,所以在视频输出和颜色处理过程中就统一忽略绿色差 Cg 而只保留 Y Cr Cb ,这便是色差输出的基本定义作为 S-Video 的进阶产品色差输出将 S-video 传输的色度信号 C 分解为色差 Cr 和 Cb,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解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也保持了色度通道的最大带宽,只需要经过反矩阵解码电路就可以还原为 RGB 三原色信号而成像,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视频源到显示器成像之间的视频信号通道,避免了因繁琐的传输过程所带来的图像失真5、S 端子: S-Video 具体英文全称叫 Separate Video,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人们开始探求一种更快捷优秀清晰度更高的视频传输方式,接着就产生了 S-video(也称二分量视频接口),Separate Video 的意义就是将 Video 信号分开传送,也就是在 AV接口的基础上将色度信号 C 和亮度信号 Y 进行分离,再分别以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它出现并发展于上世纪 9 0 年代后期通常采用标准的 4 芯(不含音效) 或者扩展的 7 芯( 含音效)。
带 S-Video 接口的显卡和视频设备( 譬如模拟视频采集 / 编辑卡电视机和准专业级监视器电视卡/电视盒及视频投影设备等) 当前已经比较普遍,同 AV 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 Y/C 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 S-Video 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 (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 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 Cb 和 Cr 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 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 ,而且由于 Cr Cb 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 S -Video 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 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 6、DVI 端子:DVI 全称为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它是 1999 年由 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 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 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 )推出的接口标准。
它是以 Silicon Image 公司的 PanalLink 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 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 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 TMDS 协议编码后通过 TMDS 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一个 DVI 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 PCB 上;而接收器则是显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目前的 DVI 接口分为两种,一个是 DVI-D 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 3 排 8 列共 24 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不兼容模拟信号另外一种则是 DVI-I 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 D-Sub 接口可以连接在 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
显示设备采用 DVI 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一、速度快: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 DVI 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二、画面清晰: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 VGA 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 D/A(数字/模拟 )转换器转变为 R、G、B 三原色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在上述的 D/A、A/D 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 DVI 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7、VGA 端子 D-sub 端子:VGA (D-Sub)接口采用非对称分布的 15pin 连接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显存内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图像( 帧) 信号在 RAMDAC 里经过模拟调制成模拟高频信号,然后再输出到投影机成像,这样 VGA 信号在输入端( 投影机内) ,就不必像其它视频信号那样还要经过矩阵解码电路的换算。
从前面的视频成像原理可知 VGA 的视频传输过程是最短的,所以 VGA 接口拥有许多的优点,如无串扰无电路合成分离损耗等显卡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输出接口就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CRT 显示器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这就需要显卡能输入模拟信号VGA 接口就是显卡上输出模拟信号的接口,VGA (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也叫 D-Sub接口虽然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接收数字信号,但很多低端产品为了与 VGA 接口显卡相匹配,因而采用 VGA 接口VGA 接口是一种 D 型接口,上面共有 15 针空,分成三排,每排五个VGA 接口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的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CRT 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 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场)5 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 5 个分量大多数 PC 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 D-15,即 D 形三排 15 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 5 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 96 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 DDC 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 EPROM 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现 WINDOWS 所要求的 PnP(即插即用)功能。
几乎所有的 CRT 都有这种接口现在的平板电视也大多集成了这种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