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3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33KB
约10页
文档ID:550358960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3_第1页
1/1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案例名称:《他为什么总是欺负人》 观察班级:小 班 记录方式:观察法、游戏法、谈话法、轶事记录法等一、案例主题 小年龄幼儿间出现攻击性行为比较常见,但像辉辉小朋友一样经常无理由攻击别人,还屡改 屡犯实为罕见教师一方面运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认识攻击行为的危害性;一方面与家 长紧密联合,用讲道理,物质奖励等方式使他改正攻击行为;再一方面用同伴间的友好关系 转移他攻击别人的注意一个半月下来,他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二、背景 新生幼儿入园,老师最担心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之间发生攻击性行为辉辉小朋友就是 其中一例屡屡用推、咬、打的方式无端欺负同伴,当老师指出他行为错误并要求他改正时, 他当即表示改正,态度良好然而不过多时,攻击别人的行为再次上演许多孩子都不愿意 和他坐在一起,更有的家长主动向老师提出要自己的孩子远离辉辉的请求三、事件发生的背景 事件一 晨间,早来园的幼儿在桌上自由玩插塑和辉辉同组的孩子这时有三个,大家都在玩小方块 积木箩筐里的积木方形的多,长条的少于是大家都选长条的玩月月刚取到一长条积木, 辉辉见状立即去抢月月拽着积木不等送手,辉辉早就快速低头狠狠咬了对方的手。

月月“哇” 的哭声充满了整间活动室手指皮已咬破,可见很用力事件二 晨间谈话,老师指出了几名做操不认真的幼儿话音刚落,辉辉就冲到其中一名被批评的幼 儿旁,挥动手臂用力打他,并严厉说道:“你怎么不好好做操啦……事件三 集体活动结束,幼儿三三两两进厕所小便男厕的小便槽不算小,不过同时上厕的人较多, 于是会有几个人在旁等候此时小便槽边都是人,辉辉也等在一边淙淙解完小便,小雨跟 上,这时辉辉突然猛推了小雨,把位置留给了自己小雨倒在地方,辉辉瞧也不瞧 事件四 幼儿排队散步,跟着老师的速度边走边看排在辉辉前的辰辰走路有点慢,辉辉毫不客气地 用脚踢辰辰,如同踢皮球辰辰流泪告状,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走的那么慢!” 如以上发生的类同事件每天无数次有的幼儿忍气吞声,有的幼儿则以牙还牙一次次批评, 他一次次低头谦虚思过头痛的是,不出几分钟,又有新案再发四、事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认真分析他的所作所为,造成他强烈的攻击行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多次看见辉辉发脾气 欧打教养他的奶奶,而奶奶只是一味得说:“告诉你爸爸去,告诉你爸爸去脸上却是笑 可见在奶奶面前他是大王在奶奶面前可以为所欲为,势必影响了他面对班级幼儿的时候也 同样为所欲为,自我中心意识强烈。

二,爸爸工作忙碌,极少和他呆在一起最多的父子碰 面时间可能就是奶奶报告辉辉的行为问题,爸爸一贯坚持用棍子教育这样长期以来在辉辉 的心里形成了这样的想法:攻击就是教育三,未入园前,辉辉与其他孩子接触甚少,全部 生活几乎只与奶奶在一起奶奶样样依着他性子,他也就没有机会学习同伴间该如何交往, 也就不用学习什么是分享什么是谦让,道德意识薄弱由此再来看发生在幼儿园的事件,都和以上三个原因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只要处理好了以 上三个原因,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会自动消失了首先,我和辉辉的奶奶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指出教养孩子应从事情的性质看问题,不能由 着孩子任性,该宽容的时候需要宽容,该严格的时候就要严格,区分宠与爱的关系我们列 举了由于辉辉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造成许多孩子被欺负的事例,奶奶恍然大悟其次,我们联系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向他爸爸报告了辉辉喜欢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 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棍棒下教养的孩子只会变得更倔强,身心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学 着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试用说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多点鼓励,哪怕物质上的,都比棍 棒强。

他的爸爸不好意思,说以后一定改一定改最后,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用故事告诉孩子学会友好相处,用故事使孩子明白同伴间相处要懂 得谦让找辉辉个别谈话,肯定他积极向上的心态,否定他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并教他放弃 用攻击的行为,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同时,开展有趣的集体游戏,活动中,使其感受同伴 相处的快乐小事件一天天少起来,我们为他加油,也加重了批评的语气五、具体实施方法1、体验成功 辉辉的绘画不是很好,经常是乱涂乱画,有时甚至涂得整张纸都是黑的但有一次,他却画 得非常成功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他的作品,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 心极了,这以后,他画画不再乱涂乱画了,涂色的时候也非常地小心,一点一点地涂他会 问我:“我画得好看吗?”“是这样吗?”“老师,我画得对不对?”我的一句“很好”“真棒”, 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2、榜样示范 辉辉走路时经常会撞到其他小朋友,惹得小朋友看到他就急忙躲开我对他说:“如果你走 路时慢慢地走,不去撞人家,别人就会跟你玩了你看,舒舒小朋友走路慢慢的,眼睛看好 了走,她就不会撞到别人了欣欣小朋友小心地走,看到小朋友多,就饶开了,她也不会撞 到别人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小朋友就喜欢跟你玩了,对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嘴里 有时还会说:“我这样走,好吗?”之后,他能学着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了。

3、赏识激励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辉辉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 的语气对他说:“辉辉,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友好 相处,上课时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要好地说:“我会认 真的本讲座有四个内容: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如何去观察儿童? 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的目的:观察一了解幼儿的第一步一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一真 正了解幼儿记录:4-5 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5-6 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问题一: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就具有的六个方面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养分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 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 课程设计能力 活动组织能力 评价能力☆高水平和低水平的教师差异研究,二者最明显的差异——观察的能力 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能力 幼儿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 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 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蒙台梭利 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因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 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想法、特点和实际能力。

观察的态度:宽容、耐心、尊重、研究、欣赏问题二: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 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 因人施教有助于与家长沟通 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 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 支持儿童的学习 促成儿童达到发展的目标 例:观察背景:娃娃家 观察对象:滔滔、峰峰(4、5 岁) ☆两个男孩一起玩娃娃家,峰峰是爸爸、滔滔是哥哥☆滔滔将一根彩链的一头压在小床的枕头下面,另一头连结在玩具橱内的筐里、完事后、他 心满足地离开家,走向“超市”☆滔滔回来了,发现彩链被扔在一边,又仔细地连接好,没有其它表示 ☆师:“哥哥,这是什么?”☆滔滔:“电热毯☆师:“为什么用电热毯?” ☆滔滔:“这样娃娃就不冷了 ☆师:“你真关心娃娃,你家里人知道么?”☆滔滔没有回答分析:—— 滔滔已经获得关于“电热毯”局部外形和功能的经验滔滔能使用替代物——一根彩链来表现物品的原形电线的特征 两个幼儿尚不具备合作意识,缺乏交往,独自游戏 滔滔只是满足于个人的象征,并不与人协商、共享观察背景: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明(3、5 岁) 小明在建构区搭积木,他搭的是一个塔,已经搭了五层,当他快搭到顶尖时,他拿着一块积 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于是我立刻发射了一个赞赏 的眼神和微笑。

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 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在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小明高兴地叫起来:啊成功了!我迅速走过 去,摸摸他的头说:再试试,你还会搭得更高!问题三:如何去观察儿童?要有目的地观察 要有重点地观察 要会客观地记录 要问开放性问题 要以观察为依据 观察策略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带着目的去观察 我们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才能有效地记录到与观察目标有关的幼儿行 为表现观察目标观察记录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幼儿说的话和代表父流的肢体语言观察幼儿的粗大动作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耐力等观察幼儿的科学探究幼儿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情况案例观察目的:了解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观察对象:辰辰(4 岁半)观察记录:☆南德(4 岁半)对辰辰(4 岁半)说:“你生了两个宝宝接着拿起一个玩具熊,问辰辰: “这是谁的?”辰辰说:“这是我们俩的宝宝”☆南德站起来说:“我的宝宝然后走到屋外,辰辰蹲在地上接着说:“我要打个,进 屋去马上,南德进到屋里说:“我到屋里打个☆于是,他坐在辰辰旁边,拿起说:“喂,是我,同事然后南德放下对辰辰说: “我今天要去看房,九点才回来呢。

☆辰辰说:“你先去吧,我现在把小熊放在那等你 ☆没等辰辰说完,南德抢着说:“我夜里才能回来,你先睡个觉吧!”☆辰辰说:“好!”☆南德边起身离开,边说:“你帮我看会儿宝宝,我星期一就回来了☆南德打开篱笆门,辰辰快步走到门口,准备把小熊放在门口,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南德抢 着说:“没准我还要出差一趟呢☆辰辰说:“它、它、它在这等着你,等着你说完转身回到屋子里南德说:“行南德 在篱笆门外刚走,又转身回头说:“我还会回来的,你等我再回来分析: 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语言目标: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 愿意与他人交谈(语言目标: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社会目标:愿意与人交往) 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目标: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观察的目的性有两种情况:我们由于不了解幼儿的某些情况而要观察 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某些情况,预测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情况(假定)而要观察 策略二:要有重点地观察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 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状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可选取《指南》中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观察的重点•如了解中班幼儿动作发展情况一一 •可以集中提供相应的多种活动,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现。

例:观察内容: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情况观察背景: 日常生活:•吃饭时拿勺情况 •起床穿衣服扣扣子区域活动:•操作区:串珠子•美工区:画画、拿剪刀,手工制作等•建构区:搭积木 •切忌:采用测查的方式,让幼儿一个一个的过关•而是要让幼儿自己感觉到和平常一样在玩,不是在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2、观察个体幼儿的发展现状☆观察的重点应基于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来确定 ☆如我们注意到某个大班幼儿经常在活动中与别人发生冲突,这反映了其在社会性发展方面 有一定需要,需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案例:观察对象:小山(5 岁半) 观察记录: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小博在玩滚轮胎,这时小山跑过来就抢,小博急得大哭起 来,委屈地说:你为什么抢我的轮胎?小山回答道:“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 玩小博不服气地说:“我还没玩够呢!你为什么抢?”小山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 会儿!” 两人你一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