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探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3.84KB
约26页
文档ID:213948786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探究_第1页
1/26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探究[摘要]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 代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 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 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是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的文化 遗存;三是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运河沿岸的人 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千百年来,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存作为 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不但没有因运河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 消亡,反而以其坚韧的生命力顽强地保留和延续下来然而,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文化的遗存正遭受严重的 破坏深入地思考这一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进行评 估,不但有利于对其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更重要的是 可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关键词]京杭大运河;淮安;文化遗产;遗存;保护与 利用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漕运、盐运、南 北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运河二千多年的开凿史上,淮 安一直是漕运重镇因淮安位于联系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的节点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地位,为历 史上的淮安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 历史的变迁中,运河淮安段保存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 遗产伴随着运河申报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展 开,采取具体的措施保护这些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方案,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利用的设想,以便为发展地方经济 服务,并供地方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决策时参考一、淮安与运河淮安段的历史及现状淮安,古称淮阴大约在七千年前,先民在这里繁衍生 息,创造了青莲岗文化后来,淮阴成为东夷活动的重要场 所东夷是与华夏、苗蛮齐名的三大部族东夷的一支是徐 夷,徐夷又称淮夷西周时,淮阴属于徐国;春秋时,淮阴 是吴国和楚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淮阴开挖运河的历史似可上溯到徐偃王时期北魏郦道 元叙述上古时期徐偃王开挖的运河的情况时指出:“偃王治 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 以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徐偃王生活在周穆 王时代周穆王是周王朝的第五个君主,其生活时代大约在 公元前960年左右从"通沟陈、蔡”中可知,徐偃王沿泗 水北上进入中原及陈国和蔡国时,开挖了一条联结天然河流 的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干卩沟邢沟与"通沟 陈、蔡”的运河联结在一起,建立了长江、淮河、黄河等水 系间的联系,淮阴因此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

楚汉战争结束后,汉高祖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由此揭 开了汉武帝时析淮阴县建射阳县的序幕晋代,改射阳县为 山阳县此后,淮阴升格为郡(州),先后出现了山阳、淮 州、东平、北兖州、东楚州、楚州、淮安等称谓汉代以后, 淮阴县与射阳县(山阳县)并存,出现了或同属一郡或分属 两郡,或郡治建在淮阴或建在山阳的情况然而,不管行政 区划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本质而言,都是在分析大淮阴以 后出现的新行政区划干卩沟的南端经扬州联系长江,北端经淮阴进入淮河,由 淮河入泗水联系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条航道建成后,一是建 立了江淮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泗水可直接进入黄河下 游地区北宋以前,大一统帝国的政治中心基本上建立在黄 河中下游地区,然而,当江浙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时, 必须以运河为通道调集江南财富时,淮阴遂成为历代统治者 重点经营的地区或城市从大的方面讲,淮阴社会经济的发 展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淮阴政治地位提升与经济走向繁荣 是在漕运的过程中实现的;二是淮阴盛产淮盐,淮盐是国家 稅收的重要来源凭借特有的资源及航运优势,淮阴成为全 国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隋唐以洛阳为 运河交通枢纽,还是北宋以开封为运河交通枢纽,淮阴在漕 运及促进商品流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隋唐以后,一 方面中国的政治中心建在黄河流域,另一方面经济中心移往 江淮及长江以南,因淮安位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节点淮 河流域,独特的水上交通能力与地理位置决定了淮安的区域 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如宋神宗赵顼熙宁十年(1077),楚 州(淮安)的商稅在全国名列第三当时,全国商税超过十 万贯的城市及地区有三个,名列第一的是杭州,年征收商税 约17. 3万贯;名列第二的是开封,年征收商税约15. 3万贯; 名列第三的是楚州,年征收商税约11.3万贯因漕运而带 来的商业繁荣必然带来城市的繁荣与此同时,因淮安位于 漕运的咽喉地带,历代统治者加强其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城 市建设,从而为淮安保存较多的运河文化遗产奠定的坚实的 基础从历时的角度看,淮安政治地位的全面提升发生在明清 两代自明代在淮安设置漕运总督以后,清代又设立了漕运 总督与河道总督凭借强大的商品输出能力,淮安迅速发展 成与省会城市并驾齐驱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④淮 安是典型的运河城市,淮安兴衰和变迁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中国运河兴衰的历史在这中间,淮安辉煌既见证了中 国运河辉煌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运河衰落的历史从 这样的角度看,深入地解构运河与漕运及城市的关系,关注 淮安即淮阴的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在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大背景下,作为运河线上的最重 要的航段及水利工程枢纽,运河城市淮安必将受到更多的关 注与此同时,运河淮安段水利工程设施、物质与非物质文 化遗产及运河景观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客观地讲,这是对 古老大运河的一次“再发现”,也是对其价值的重新发掘, 同时也是研究、保护、整治、复兴这座古老运河的机遇,是 以实例从一个侧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一个契机二、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的基本构成中国的运河代表了 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范围内水利 规划、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2006年5月,国务院将京杭大 运河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年底,国家文 物局正式将中国的运河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开挖运河的历史,运河的文化遗存远 远地超出明清两代形成的京杭大运河的范围,乃至于人们对 运河所指的范围、相关的物质非物质遗产构成等存在着很大 的分歧如张延皓认为:“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可包括运河 工程遗产和由运河工程派生衍生的遗产二大类稍后,谭 徐明亦认为:“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核心构成是水利工程体 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设施四大工程 系统组成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古代运河 的理解和认识集中在京杭大运河方面,乃至于将京杭大运河 视为中国古代运河的全部。

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中国古代有更悠久的开挖运河的历史此外,将运河遗产的 核心构成定位在水利工程遗产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遗产等方 面也是片面的古代开挖运河与国家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与 稳定政治秩序有密切的关系;与发展漕运,稳定社会秩序有 密切的关系;与发展商贸,加强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有密切 的关系;与城市发展及文化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对于正 确地认识和厘清运河文化遗产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为 此,我们主张从更广阔的视野研究运河及运河沿岸的物质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更为科学的角度分析和解构其存在的价 值和文化意义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 远远地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根据我们的调 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航道及 水利工程遗存运河是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遗产运河淮安段分布 着许多见证运河航道、水利工程、城镇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 的文物,它们见证了运河沿线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 物活动和社会经济、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的历史与其他航 段相比,运河淮安段保存的古代水利工程设施遗存最多,是 一座没有围墙的水利工程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运河工 程史的缩影1•淮安段有不同时期开凿的运河航道遗存,主要有干卩沟 北段、泗水故道、龟山运河、盐河、太平河、张福河、老涧 河、六塘河、通济渠(汴河)、沙河运河、洪泽新河、山阳 湾等。

2•在历史的变迁中,运河淮安段与淮河、泗水、黄河形 成了交汇之势,洪泽湖为运河航道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特殊 的地理位置,铸造了运河淮安段特有的河口文化主要的河 口遗址有古末口遗址、古清口遗址、杨庄运口、小清口、仲 庄运口、张福运口、淮口、汴河口(通济渠口)、磨盘口(新 庄口、鸭陈口)、水渡口等3•淮安段有丰富的堤坝遗存,主要有高家堰、周桥月堤、 高家堰滚水坝、中运河越堤、中运河旧堤、拦黄坝、康熙御 坝、顺清坝、天妃坝石工、卞家汪石工、清口五坝、盖坝、济运坝、塘河东西堤、草湾双坝、淮安五坝、古运河石堤、清江坝、三义坝、草湾双坝、烟墩塢工、磨盘/帚坝、竹络坝等4•淮安段有丰富的涵闸遗存,主要有清口水利枢纽遗 址、清江大闸、清口石闸、码头三闸遗址、活动坝节制闸、 王营减水坝遗址(西坝)、盐河头双金闸、盐河闸、仲庄闸、 陶庄闸遗址、淮阴船闸等5•淮安段有著名的津渡遗址,主要有通济渠入淮口码头、清江浦石码头(御码头)、龟山御码头、清口御码头、 王家营渡、武墩渡口、西坝老船塘等运河淮安段充分展示了古代运河工程的科技成就,为研究运河水利工程史、管理史以及具体的航道建设、堤坝、涵 闸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搞清其历代航道变化的过程,可以 为普查运河航道及历史航道地下文化遗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的文化遗存运河在展示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成就的同时,还 孕育了运河淮安段的古镇、村落和历史街区这些文化遗存 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历史,展示 了运河淮安段绚丽多姿的文化风貌具体地讲,运河沿岸古 城遗址有淮安三城遗址、泗州城遗址、清河城墙遗址、甘罗 城遗址、韩信城遗址、龟山城遗址等十多座遗址;有十多座 文化底蕴深厚的名镇,如码头镇、河下古镇、王营镇、西坝 镇、蒋坝镇、龟山镇等;有丰富的古建筑及遗址,如清江浦 楼、镇淮楼、文通塔、淮安府衙、漕运总督府遗址、河道总 督府遗址、清江浦丰济仓遗址、淮安钞关遗址、清江督造船 厂遗址、韩侯钓台、韩信故里等;有展示历史的文化街区, 如楚州区上坂街、清江浦丰济仓与草市口历史文化街区、花 街与慈云寺历史文化街区、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清江大闸口历史文化街区、东长街历史文化街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至人民剧场历史文化街区等;存有内容丰富的石刻,如清晏 园御碑林、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乾隆阅河诗碑、高家堰接筑堤工碑、清口灵运记碑、勺湖公御碑、龟山石刻群、第一山题刻、三河闸历代石刻遗存、洪泽湖大堤石刻、洪泽湖大 堤碑刻等;有分布广泛的庙宇及庙宇遗址,如惠济祠、吴公 祠、陈潘二公祠、天妃宫、慈云寺、淮渎庙等二十多处。

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运河淮安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淮安人民长期 积累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深入调查其形态,可为研究大运 河对流经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播提供鲜活的实证材料 具体地讲,一是运河淮安段保存了大量的与运河相关的神话 及民间传说,如无支祁传说、水漫泗州的传说、洪泽湖传说、 龟山传说等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在保持固有 习俗的基础上与运河文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个性特点 的民俗如金龙四大王崇拜、妈祖崇拜、老子山安淮寺庙会、 洪泽湖渔家婚嫁习俗、洪泽湖渔家丧葬习俗、清口惠济祠庙 会、淮河服饰习俗等;三是在运河文明与民间艺术结合的过 程中,形成了感染力强、富有艺术张力的民歌、戏剧、舞蹈 如南闸民歌、淮剧、淮海戏、香火戏、泗州调、程家戏、楚 州十番锣鼓、洪泽湖渔鼓舞、泾口高跷、花船舞、龙舞、团 团会等;四是创造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技艺,如淮扬菜制作技 艺、漕船制造技艺、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洪泽湖地区水车 制作技艺、共和蒲草编织技艺等;五是运河哺育和创造了淮 安的历史辉煌如许多政治家、文学家或生在淮安,或在淮 安驻足他们留下的足迹及诗文丰厚了淮安的历史文化,为 后人深入地认识淮安提供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