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3KB
约7页
文档ID:411340515
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_第1页
1/7

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的两级模糊综合评价[关键字]校园环境质量 方差分析 因子分析 模糊评价[摘要]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及 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子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引言校园环境是评判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以兰州某大学校园(以 下称之为 Z 校园)为研究对象,选择在校的各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以分层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校园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了具体评价与分 析,以期建立一个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校园以后的规 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二、评价方法(一)研究假设1.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校园的综合评价无差别2. 环境的品质和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主要因子二)评价因素集的构成评价因素集分成两个层次:6 个一级指标(含校园的总体印象),25 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不尽完备,但是力求代表性强 指标的测量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利用语义学标度分成五个测量等 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上分值1、2、3、4、5,以转 化为主观评价的定距测量层次)三)样本的抽取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事先选定的专业中,通过线人分发调查问卷发 出 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6 份,回收率 96% 。

专业组按专业性质相近分成 四组:建筑类(40%)、工商管理和经济类(15%)、机电类(26%)及化工 类(19%)被调查的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分别来自农村、小城镇、中小 城市及大城市四)采集数据的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法收集数据,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设计成李克 特量表的格式,其中加设一个问题,直接收集学生对五个一级因素的重要 评分(对校园的总体印象单独评分)五)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不同专业组间的评价差别和评价因素间的规 律;利用模糊数学对校园环境质量做综合评价;探讨因子分析法在求解权 重中的实用性在分析研究中利用了 SAS和EXCEL2003两种软件六)主观测量是用五级语义学标度三、统计分析(一)统计值分析统计各因素主观评分,结果表明:1. 文娱活动场地实用性、体育锻炼场地适用性、自习室高峰期教室的拥 挤程度等几方面的评价较差(得分大于 3.5);校园的气氛、图书馆的总体 印象、绿化的总体印象和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等几个因子的评价较好(得 分小于 2.5)2. 从变异系数来看,A5校园的大气质量、B5图书馆的总体印象、E2 步行到教室花的时间各因子的值较大,变异系数值在 0.4 以上,说明学生对 这几个因子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趋同性较小,其它因子的变异系数值小, 一般小于 0.4,说明学生对这些因子的评价有趋同性,看法比较一致。

3. 校园总体印象得分为 2.97,评价为一般或偏好(加设好评价的临界分 值为 3)经计算25个因子的平均分值是2.9608333与总印象得分接近说 明被调查者在填写问卷时是很认真的但这两个分值均不能作为总体综合 评价的依据,因为各个因子对总评价的重要性有差别,故不能将总平均分 作为综合评价值平均分只能代表一种趋势,使用模糊评价可以进行精确 地进行综合评判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区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别结果 可知以下三个反面的评价结果1.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对“校园内交通体系”和“文娱活动场所的适用 性”因子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其它因子评价的结果并无差异2.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总体环境品质”、“宿舍的适用性”及“步行到教 室花的时间的满意度”这 3 个因子评价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其它 因子评价的结果却没有显著差异,这应该与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居住环境有 关3.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校园内交通体系”、“校园的气氛”、“校园环境的 吸引力”、“校园的安静程度”、“校园的大气质量”、“教学建筑的适用性”、 “宿舍的适用性”、“景观的丰富度”、“绿化的总体印象”、“环境标志物广 场等的印象”、“步行到喜欢的食堂吃饭花的时间的满意度”、“步行到教室 花的时间的满意度”、“步行到图书馆的时间的满意度”、“校园的总体印象”、 “校园的总体布局和分区”、“食堂的适用性”及“图书馆的总体印象”这 些因子评价的结果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 专业知识结构、居住环境、图书馆和食堂至宿舍的相对距离有关三)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用少数的不可观测变量(潜在的公共因子)来解释观 测变量间内在联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简化指标它的数学模 型如下:假设有一个由P(xl,x2,…,xp)个变量描述的系统,可以用m个(mVp) 对所有变量都起作用的公共因子(fl,f2,…,fm)和特殊因子(ul,u2,…,um) 的线性组合表示,即:其中,xl,x2,…,xp是实测变量,aij(i=l,2,…,m;j=l,2,…,n)为因子载荷经最大方差因子旋转后求出的因子载荷矩阵(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分析表明:因子1的载荷排序为E2、E3、El、E4、E5、E6,可称为交通 可达性因子,说明原设计指标独立性较好;因子 2 在 D2、 D3、 A3、 D1、F1载荷大,称为总体环境意象因子;因子3在Bl、B2、B3、B4、B5载荷 大,称为建筑适用性因子;因子4在C2、C4、Cl、C3、B6、B7载荷大, 称为校园生活环境因子;因子 5 在 A5、 A4、 A1 载荷大,称为校园物理环 境因子可以由以上五个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共同决定Z校园的主观评价。

四)模糊评价1. 确定评价对象集:X=Z校园环境质量2. 构造评价因子集:U={U1、U2、U3、U4、U5}={总体环境品质、建 筑品质、拥挤程度、绿化和景观、交通体系};构造评价集: V={V1、 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并分别赋予分值1、2、3、 4、 53. 求权向量4. 构造评价矩阵把各因素得分的平均值代入隶属度函数构造评价矩阵5. 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到归一化后的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并构成上 一级的模糊评定矩阵:归一化后的综合评价向量为一级指(A、B、C、D、E)的模糊评价分值为:由上可知, Z 校园的“拥挤程度”因子评价结果为 H2 级“好”,“总 体环境品质”、“建筑品质”、“绿化和景观”、“校园内交通体系”的评价结 果为 H3 级“一般”综合评价分值为:所以 Z 校园环境质量总体被评为 H3 级“一般”,说明有待提高四、结论(一)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的食堂环境、宿舍环境、文娱活动场 所的适用性、体育锻炼场所的适用性、出校门的交通可达性等几方面评价 的结果比较差,而在拥挤程度的评价上为好二) 不同性别、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对影响校园环境质量的大多数主 观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多数评价 因子的评价结果则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说明专业知识背景和知识 结构能影响学生对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

三)交通可达性因子、总体意象因子、建筑因子、校园生活环境因子 及校园物理环境因子等几个综合因子是影响学生对校园环境质量评价的主 成分因子,可大体上给出对校园环境质量的评价四)由于问卷设计方法的问题,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值不能作为综合评 价的判别值,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综合评价可解决此问题模糊综合评 价的结果表明,Z校园的环境质量被评为H3级,说明Z校园环境在总体上 有待提高参考文献:[1] 《模糊思维与广义设计理论和模型及其应用》 赵晓东,赵静一 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04, 10[2] 朱小雷,吴硕贤 《大学校园环境主观质量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城 市规划 2005 年 26 期[3] 丁匡平,陈兵红 《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浙江教育学院 学报 2009年5月第3 期[4] 张志泉,潘武《综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 年8 月 第3 期 第28卷[5] 郭奇 《环境质量评价中属性权重确定的一种方法》 环境监测管理与 技术2009年10月 第5 期 第17卷[6] 刘法贵,赵娟《模糊贴近度及应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 8 月 第3 期第27卷[7] 潘峰,付强,梁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评 价中的应用》东北水利水电2008 年第8 期 第21 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