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简述“三舍法”的主要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宋史?神宗本纪》记载:“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立太学生内、外、 上舍法在元丰二年(10乃年),经御史中丞李定等的修订,“三舍法”更为完备 其主要内容为: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 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初入太学者,“验所隶州公据",经考试合格人外舍肄业,为外舍生 外舍每月考试一次,每年举行一次公试(升舍考试),成绩获得第一、二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升人内舍肄业,为内舍生内舍 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为优、平两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升人上舍肄业,为上舍生上舍亦每两年举行一次考试,考试方法与科举考试“省试法”相同,太学学官 不能参与,而由朝廷另委考官主持成绩评定分为三等:平时行艺与所试学业俱优为上 等,一优一平为中等,全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等者免殿试,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免贡举,直接参加礼部试"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的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 合,学行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相结合,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
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2. 判断题:《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这一表述是正确的 写作于战国晚期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 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洁的语言、生 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 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 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 想遗产3. 问答题: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答案: 本题解析: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以下影响: (1)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第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美国进步 教育运动的指南和基石 第二,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实质上是贺拉 斯?曼的思想的继续 第三,杜威是20世纪美国影响最大、争议最 多的教育家,从20世纪初直到70年代,杜威及 其理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美国的教育改革相 联系 (2)对世界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影响,并不限 于美国可以说,他是当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 响的人物。
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应享有重要的 地位首先,杜威的教育理论批判地继承了西方 教育历史遗产,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卢梭的 教育思想;其次,杜威和杜威学派的教育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推动了 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4. 判断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体制沿袭了 1922年 “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学体制最初着实是沿袭了 1922年“新学制”中初、高分段的综合中学制, 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在同一学校 中并设但到了 1932年,教育部着手整顿全国 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一方面使普 通教育无从发展,另一方面原本力图加强的师范 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没能得到确实的发展,从而通 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废止了综合中学,将普通 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5. 问答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 本题解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 应用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1)联机检索 联机检索是利用终端设备,通过电信线路直 接与计算机对话的一种检索读者根据系统的 显示,可反复修改检索要求,逐个获得查找结果 (2) 光盘检索 光盘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直接检索储存在光 盘上的数据光盘的特点是存储量大,价格低, 携带方便,索引简便、快捷 (3) 计算机网络检索 计算机网络检索是将许多计算机检索系统 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计算机检索网 络在各个终端,可以按照检索者的提示,快速 从文档中提取符合要求的文献,用显示、保存或 打印的方式,提供给检索者6. 问答题: 试述教育研究的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第一,教育研究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这是教育研究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 正是由于实践中有问题存在,才激起了人们的研究;正是由于有了有关的研究,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才得以解决教育应用性研究的这种意义十分明确同样,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也在于解决实践问题今天的教师因为教育研究而对教育问题拥有了许多科学、理性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他们的实践多了许多科学性,少了一些盲目性 第二,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育研究的不断进行,一方面人们解决了大量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研究的知识也得以不断地增加。
在增长教育知识方面,教育活动研究具有发现新知识的意义,而教育观念研穷和教育学科研究则具有总结和积累知识的意义 第三,教育研究对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研究既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第四,要解决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7. 问答题:试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观点答案: 本题解析:(1)学校与社会对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 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二是学校教育 的社会功能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改良调节功能他指出,学校教 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其 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再次,学校 教育的协调功能,即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 系,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最后,学 校教育的培养功能,培养个人与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的共事能力。
陶行知对杜威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翻半个跟头”,提出“社会即学校”,他指的学校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 专门学校;其二是指人民大众生活场所陶 行知对“社会即学校”的定义是为了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寻找普及大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道路 (2)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 哲学基础上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的概念 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 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 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 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这种改造, 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 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陶行知在教育与生活的问题上又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又“翻了半个跟头”,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概括起来有三层意思:A.生活含有对人的教 育作用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 意义;B.教育又促进生活之变化他强调,只有“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才算 得上是促进生活之变化的教育;c.教育随 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生活无时不变,教育也随之发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3) 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 简化和整理所有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 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 比儿童任其自然可能接触到的更广阔、更美 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A.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儿童变成了太阳”,一切教育组 织措施都围绕他们运行B.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 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的情境陶行知在教育与学生问题的论述上,根据中国国情有了创新陶行知也认为教育要促进学生发 展,但这种发展必须处理好三层关系: A.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B.全面发 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C.近期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关系在如何促进儿童发展的措施 上,陶行知又发展了杜威的思想A.从儿 童为中心到“六大解放”陶行知认为教学 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 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 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B.从思维到创造陶行知认 为在教育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 使人人都能创造。
(4) 教育与知识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 而经验就是人与自然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我们从杜威的著作中不难看出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 A.倡导“从做中学”;B.确立新的课程 观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 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的迫切问题是在儿 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课程教材 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随知识的发展 而发展陶行知在教育与知识问题上发展了 杜威的思想首先,他并不是照搬杜威的 "从做中学”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 实践结合;其次,陶行知在课程教材的建设 上不仅强调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紧贴学生 的直接经验,而且他还从培养合格的民主人 才出发,对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课程和教材 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认为课程建设要 顾及全体人民接受民主教育,使他们了解贫富不均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拿出一切力量来争取胜利;富国之路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同时,课程建设要留 心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特别的训练和培 养教材选编要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中心 做到从丰富中求精华,从生活中求活的教材 (5)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一问题 杜威的观点有三点:A.必须站在儿童立场 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 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 象。
B.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C.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 作用的过程陶行知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比杜 威又有新的发展他认为,教师必须做到 A.树立“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 “天下 为公,文化为公” “虚心学习,集思广益 “平等待人,共同长进"等民主作风,真正 做民主教育的教师;B.学会“宽容”,??与 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与学生共甘苦. 做民众之公仆;C.教师与学生共创造,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教师,学生、教师合作,从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师生双方共同向创造生活迈进8. 问答题: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答案: 本题解析:(1)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 ① 对言语的理解 ② 对事物意义的理解 ③ 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 ④ 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⑤ 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⑥ 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 (2)按照理解的层次,可以分为: ① 符号表征理解: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理解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它们代表什么事物,什么观点 ② 概念理解: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③ 命题理解:理解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