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外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性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25KB
约12页
文档ID:308265707
汉外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性分析_第1页
1/12

    汉外对比视角下的汉语意合性分析    孙泽玮+孙泽方摘 要:“意合”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之一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将汉语与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这些“形合”型语言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有助于深入认识汉语的“意合”属性,有助于增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汉语与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Key:意合 形合 汉语 语言比较 词类 句子成分一、引言(一)“意合”与“形合”的概念通常认为,“形合”与“意合”的概念最早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王力认为,汉语中多用意合法;西方语言多用形合法①“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形合”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②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重实证分析的思维模式;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体悟、表意简约的思维模式③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其著作Translating Meaning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④(二)“缺省型意合”与“笼统型意合”我们认为,“意合”与“形合”的对立体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形合”型语言中强制性“明示”的信息,在“意合”型语言中却常常“缺省”所谓“明示”,就是用语言将某些信息显性编码;所谓“缺省”,就是不对这些信息进行语言编码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缺省型意合”第二种情况是,在“意合”型语言中通常进行“粗略”编码的信息,在“形合”型语言中却强制进行了“细化”编码,使得语言表达更精确了我们将这种“意合”情况称为“笼统型意合”与“缺省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显化;与“笼统型意合”相对,“形合”语言是强制细化三)“意合”“形合”的相对性与“形合度”的概念我们认为,一种语言是“意合”型还是“形合”型并不绝对,而是相对而言的如英语跟汉语比起来,是“形合”型语言,而跟俄语这种屈折程度很高的语言比起来,就是“意合”型语言了因此我们提出“形合度”的概念,来表示一种语言倾向于采用“形合”型手段的程度为了对“形合度”进行大致量化,我们建议采用“10度分割法”:“形合度”的值可取从1到10的10个自然数,数值越高,表示形合的程度越高(同时意合的程度越低);数值越低,表示形合的程度越低(同时意合的程度越高)以下我们将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及综合一些研究成果,大致标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的形合度,以利相互比较:将汉语这种非常典型的意合型语言的形合度设为2;将拉丁语、梵语的形合度设为9;将俄语、德语的形合度设为8,将法语、西语的形合度设为7,将英语、日语的形合度设为6。

以上数值只粗略估计,不会完全精确,但大致上还是能反映出各语言形合度的相对差别表示在数轴上为:通过数轴可以看出,即使是这几种语言中形合度最低的英语、日语,也与汉语的形合度有着较大差距(高达4),比英语和梵语的形合度差别(为3)还大英语、日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梵语、拉丁语都在数轴中点(表示形合度为5)的右侧,且相互之间距离较近;汉语远离数轴中点,且与其他语言距离很远所以在本文中,将汉语称为“意合”型语言,并以其为参照点,将其余几种语言称为“形合”型语言,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以阐明汉语的“意合”特性在方方面面的表现文中与汉语进行对比的“形合”型语言主要为英语,其次为日语,其他语言会略带提及二、通过词类体现的“意合”性(一)通过介词体现的“意合”性介词一般与介词宾语组合起来,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表语等1.介词宾语作定语时体现的“意合”性1)介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汉语中介詞宾语作定语时,介词缺省非常常见如汉语中类似“李先生的信”的定中短语很常见定语“李先生”前介词缺省,因而歧义较多其对应的英语结构可能是“the letter from Mr.Li”(李先生写来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to Mr.Li”(寄给李先生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about Mr.Li”(关于李先生的信),可能是“the letter of Mr.Li”(属于李先生的信)……对于“信”与“李先生”究竟是何种关系,英语中强制使用相应的介词明确地表示出来,而汉语缺省介词,直接说成“李先生的信”才更自然,这明显体现出汉语的“意合”特点与英语的“形合”特点。

2)介词笼统体现的“意合”性有时英语中的数个介词的意义,汉语中用一个介词(有时是方位词)来总括地表示如听到用汉语说“在桌子上面的电灯泡”时,我们仅知道这个灯泡的高度不低于桌面,至于这个灯泡与桌子是否接触,是否在桌子的正上方则无从得知而英语表达这个意思时强制使其意思细化,以使情况更加明确如:“the bulb on the table”表示桌子上的电灯泡与桌面相接触;“the bulb over the table”表示电灯泡在桌子的垂直上方,并且不与桌面相接触;“the bulb above the table”表示灯泡的水平高度超过桌面,并且不与桌面接触类似地,与汉语的“在……下面”相对应的英语介词是“beneath”“under”和“below”2.介词宾语作状语时体现的“意合”性1)介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汉语母语者常说的“亮相北京”,实际上是“在北京亮相”缺省介词并移位的产物在英语中,表达同样的意思则必须使用介词——“show up in Beijing”,这里的介词“in”是强制出现的又如汉语中的“献身祖国”,是“为祖国献身”省略介词“为”并移位的结果,相应的英语表达中同样不能省略介词——“dedicate oneself to ones country”,其中介词“to”也是必不可少的。

类似的汉语表达还有很多,如“叫板导演”(省略介词“向”),“服务大众”(省略介词“为”)等 2)介词笼统体现的“意合”性汉语中,“他死于心脏病”“他死于车祸”的介词相同,都是“于”而英语中,表示因内因而死时,要使用介词“of”,如“He died of a heart attack”;表示因外因而死时,需使用介词“from”,如“He died from an accident”汉语与英语中的介词相当于日语中的“补格助词”请看下面的日语例句:(1)犬は庭にいる狗在院子里2)犬は庭で飛んでいる狗在院子里跑在两个例句中汉语用了同样的介词“在”;與之相对,日语第一句用了补格助词“に”,第二句用了补格助词“で”因为“に”(在)要跟表示静态存在的动词连用,“いる”(存在)表示静态存在,所以要用“に”;“で”要跟表示动态活动的动词搭配,句子中动词是“飛んでいる”(跑),所以要用“で”单看介词,汉语无法推断出描述的是静态场景还是动态事件,而日语仅通过补格助词“に”“で”的选用就能做到又如:(3)ばらを公園で植える(在公园里种玫瑰)(4)ばらを公園に植える(在公园里种玫瑰)两个日语例句的汉语译文相同,都用介词“在”,而两个日语句子中却分别用了补格助词“で”和“に”,其句意也有所不同。

例(3)中,“で”表示动态活动的场所,仅表示“植える”(种)这一动作的发生地点是公园,而花究竟被种在了哪里——是将其种在公园的泥土中,还是将其种在花盆的泥土中,再将花盆带出公园——则是不确定的而例(3)中,“に”表示附着点,也就明确表示了花被种在了并将长时间静态存在于公园的泥土中在汉语中运用笼统的介词“在”所造成的歧义,在日语中可通过选用不同的补格助词而加以消解二)连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⑤汉语中的连词常常省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要依靠上下文语境或情景语境来推测如:(5)老公挣钱,我挣钱这句话没用连词,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靠推测甚至猜测而英语在相同的情况下则必须要用连词如:(6)If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如果老公挣钱,那我也挣钱Since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因为老公挣钱,所以我也挣钱Hubby makes money,and I also make money.(老公挣钱,并且我也挣钱。

Even if hubby makes money,I make money.(即使老公挣钱,我也挣钱Although hubby makes money,I also make money.(虽然老公挣钱,我也挣钱Only if hubby makes money,I make money.(只有老公挣钱,我才挣钱……可以看出,“形合”型语言英语通过强制出现连词,使得分句间的语义关系更加明确三)冠词缺省体现的“意合”性英语中存在冠词这一词类冠词是置于名词之前,帮助说明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虚词它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冠词分为定冠词与不定冠词不定冠词“a/an”相当于“one”,一般表示“某一个”定冠词“the”来自一个古老的、相当于现今“that”的词,它与指示代词“this,that”意义相近⑥而汉语中不存在冠词这一词类,冠词所表示的“单数”“定指/泛指”的信息是汉语中缺省而不加以语言编码的四)自他动词标记缺省体现的“意合”性动词的自他性是日语语法中的概念,与动词的及物性相似,又有所区别动词本身能完整地表示主语的某种动作的词叫自动词;动词需要一个宾语才能完整地表现主语的动作或作用的词叫他动词⑦。

日语中的动词往往都是成对的,一个自动词对应一个他动词,两者词根相同而词尾不同这个成对的自他动词组中,他动词变为被动态与自动词词义基本等同,自动词变成使役态与他动词基本同义例如:(7)枝は折れった树枝折了8)彼は枝を折った他折了树枝在日语的自动词句中,用的是自动词“折れる”(句中用其过去时“折れった”);在日语他动词句中,用了他动词“折る”(其过去式“折った”)而在汉语中,在自动词句与他动词句中,“折”的词形都一样又如:(9)経済は発展する(经济发展)(10)経済を発展させる(发展经济)例(9)是主谓短语,其中“発展する”是自动词;例(10)是述宾短语,“発展させる”是“発展する”的使役态,相当于他动词可以看出,两者的假名是不同的而汉语中,都用同一个词形“发展”表示三、通过句子成分体现的“意合”性(一)表语缺省体现的“意合”性汉语的主谓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三大类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主要用来描写人或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所以又叫描写句⑧如:(11)她漂亮12)泉水清澈13)那些人凶巴巴的例(11)~(13)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主语(“她”“泉水”“那些人”)直接与表述其特征的形容词谓语(“漂亮”“清澈”“凶巴巴的”)组合。

而在英语中,并不存在“形容词谓语句”,与之对应的是“主系表”句,由“主语+系动词+表语”三个部分组成例(11)~(13)翻译成英语后,都会多出一个系动词: (14)She is beautiful.(15)The spring was clear.(16)They are ferocious.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汉语例句的两个成分变成了三个成分下面是对照表:可见,汉语形容词谓语句可看做主系表结构省略系动词而成,这体现出汉语的意合特性二)主语缺省体现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