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试题(含答案)

优雅的****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0.78KB
约8页
文档ID:614477574
五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试题(含答案)_第1页
1/8

古人谈读书 类文阅读 【阅读考点及技巧】考点: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方法技巧:道理=译文+情感、品质、精神、特点【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

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类文阅读1】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③:“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安⑤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⑥?”平公曰:“善哉!”【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③曰(yuē):说④炳烛:点燃火把⑤安:怎么,哪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5.依次填入句中的“_____”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夜晚     ②迟,晚    ③年暮,年老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__________;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_______________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③②6.下列“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日中之光 B.日出之阳 C.炳烛之明 D.臣闻之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_____”的句子用夸张、排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其君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 【类文阅读2】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 )     (2)其人果号而至(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类文阅读3】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酬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12.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 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 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 成就 1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 )(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 )(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 )15.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学的故事? 【参考答案及解析】【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1.      随意     要紧,重要   2. 心到、眼到、口到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 B【解析】1.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结合句子来理解1)“却只漫浪诵读”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意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急:重要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这个句子用反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故选B不正确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类文阅读1】师旷论学5. B    6. D    7. A    8.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抓紧时间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9. 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分析】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类文阅读2】王华还金10.      水边     哭   11. B【详解】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找你的金子了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银子作为酬劳,王华却不接受 类文阅读3】12.      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凿壁偷光、佣作不求偿而求读主人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遂成大学  13. B 14.    ×     ×     √     √   15. 示例: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还有宋濂嗜学的故事等详解】《欧阳苦读》: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