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剪辑特效语词无论是拍摄小型制作的摄影师,或者是以兴趣作为主题的业余摄影,拍片之后的剪辑工作,通常都会自己一手包办有关剪辑的技术及名词跟摄影大不相同,刚刚接触剪辑的朋友,对相关的名词一般都会感到一头雾水,小编就挑选了 15 个常用的名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1. Aspect Ratio 画面比例指电影画面的宽高比例,有别于电视的 4:3、16:9 标准,现在大部分的电影都以 1.85:1 的画面比例拍摄;另一种是较少人使用的剧情片画面比例是 1.66:1,至于使用变形镜头的宽银幕电影是 2.35:1 的比例 2. Editing Room 剪辑室专业剪辑师工作的地方就是剪辑室,现代非线性剪辑室只有复杂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各种监看电视银幕;而传统的剪辑室,设备有工作台、卷片机、看片机、套片机、挂片架、接片胶水及其他材料 3. Editing 剪辑影片制作流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将各个画面和声音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后,以剧本的顺序连接起来,成为一部连贯的影片4. Editor 负责影片剪辑的人,用各种剪辑手法来修正或弥补现场拍摄素材的不足出色的剪辑师能创造导演事前未有设计的视觉效果,所以剪辑师是影片幕后的灵魂人物之一。
5. Footage 影片尺数由于传统电影以菲林拍摄,footage 本来是指一段影片的菲林长度尺数,后来就演变成为拍摄后未经剪辑的影片菲林或档案(又称 stock footage/毛片)在影片剪辑时所用到的每一段影片档,也可以称为 footage剪辑6. Room Tone 空间声演员对白的收音由专用的咪负责(如 Boom 咪、方向咪、夹咪),可以很清晰的录下演员的声音,但相对背景声音就较弱通常收音师会要求全场安静一分钟来收录拍摄地点的环境声 (Ambience),亦即是 Room Tone 空间声,用于后期制作声音的剪辑,用来加入场地环境应有的声音,增加现场感7. Continuity 连戏因为演员档期、场地等问题,很多时候电影的拍摄都是不按时序跳拍的所以在进行剪辑时,就要将相关的镜头、场景组合起来(连戏),变成连续不断的视觉画面,看上去就象是同一天顺序发生似的动作、对白的连接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不连戏的低级错误8. Cross-cutting 交叉剪辑从两场戏中 (通常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 中选镜头剪辑在一起,用来表达或暗示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最普遍是用于沟通的镜头,两个角色正在对话,但身处于不同的地方。
这两个场景发生的事看上去就象是同时发生,但导演亦可用这方法误导观众,最后产生戏剧性的结局9. Transfer 过场从一场戏转至另一场戏,或者是由一个段落转至另一个段落,所采用的方法叫过场过场可以是 Fade、Disssolve 等手法,维持时间很短,也可以是一段影片、音乐等10. Fades 淡接在剪辑时常用到的过场手法,画面由正常逐渐转成黑画面,或者从黑画面转成正常画面的效果,通常用于表达一个段落的开始或结束另外也有可能使其他颜色逐渐淡入(如白色),不只是黑画面如果淡入或淡出的时间短于一秒就称之为 Dip11. Dissolve 溶化在剪辑时常用到的技巧,一个镜头慢慢淡出,再逐渐淡入下一个镜头,通常中间过渡部分是重叠的,是比 Fades 更短的转接手法,通常用来表达两个镜头之间的事件相隔了一段时间12. Dialogue 对白是指影片中角色所说的言词 13. Subtitles 翻译字幕是指影片下方的对白翻译14. Rough Cut 初剪是指最早将拍摄镜头依剧本顺序组接完成的版本,如导演看过没有问题就可以进行更精细的剪辑,直到完成 Final Cut15. Final Cut 完成版是指最后定案的画面和声音综合剪辑完成的版本。
作者:享学python 出处: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