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认的实验报告弓 欣(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 1401 班,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本实验用于研究被试对不同材料刺激再认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被试采用心理 1401 班 48 名同学,平均年龄 20 岁为了平衡顺序效应,被试按照学号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实验需要被试先学习一组材料,之后在给出的混合材料中(学习过的与没有学习过的)辨别出之前学习过的材料由电脑统计击中、虚报、漏报与正确拒绝的次数,并记录实验材料有两组,分别为汉字与抽象图形之后根据公式:保持量=(正确再认数-错误再认数)/总数×100%算出保持量,录入 SPSS 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得出汉字与图片材料的再认没有显著相关,均值无显著差异关键词:再认 信号检测论1.前言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认得它是从前感知过的,叫做再认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是和识记、保持两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记忆过程,也是识记和保持过程的表现和结果在心理学里,再认和再现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再认一直被实验心理学家用来测验人类记忆的效果再认有不同的速度和准确性,也常常出现再认错误或者完全不能再认的情况。
影响再认成绩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识记与保持是否良好,其次是当前事物与感知过的事物相同与相似程度如果完全相同(原来的事物),再认会比较容易,但如果不是原事物而只是相似,则情况就会恰恰相反,即越相似则再认越困难,甚至发生错误还有时间间隔,主体的身心状态等因素影响再认结果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 SDT),是一种心理物理法,是关于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信号和噪音是信号检测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噪音就是信号所伴随的背景[1]信号检测实验中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SDT 有两个重要独立指标:(1)敏感性指标 d′,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d′越大,敏感性越高d′=Z 击中-Z 虚报;(2)反应偏向,常用似然比标准 β 或报告标准 C 来进行衡量, β= O 击中/O 虚报实验中观察者的反应有四种形式:击中、虚报、漏报和正确拒绝见表一)其中:1、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概率称为击中的条件概率2、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概率称为虚惊条件概率3、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把这种判定概率称为漏报条件概率。
4、正确拒绝: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我们把这个判定的条件概率称为正确拒绝2.方法2.1 被试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 1401 班 48 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 岁,标准差 1.09其中男 7 人,女 41 人被试按照学号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单号组实验顺序为先图片后文字,双号组为先文字后图片2.2 仪器与材料仪器采用 PsyTech-EP2009 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 1 号反应盒实验材料由电脑呈现,有两个水平,分别为抽象图片与文字抽象图片与文字各 32 张,学习过与没有学习过的材料有一定相似性(例如:计算机,电脑),各 16 张2.3 实验设计本研究自变量为实验材料,有两个水平,分别为抽象图片与汉字因变量为被试的再认率本实验属于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内实验设计2.4 实验过程被试点击进入实验,将参数设置为抽象图片或文字(依据单双号决定),点击进入实验,屏幕出现指导语,大意为需要被试记住出现的 16 个学习材料,每个材料之间间隔 1s,在此期间不需做任何反应学习材料呈现过后,又出现下一段指导语,意为判断将要出现的 32 张图片是否为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出现过按+,反之按-。
被试所要判断的信号与噪音中,一些是比较相似的词或图片单号被试需先做抽象图片再做文字,双号被试需先做文字再做图片3.结果1.SPSS 统计结果如下:表一 成对样本统计量均值 N 标准差 标准误图片 66.5906 48 13.12 1.893汉字 66.5715 48 14.77 2.131表二 成对样本 T 检验均值 标准差 t df sig.图片-汉字 -0.08 19.59 -0.029 47 0.977相关系数为 0.016,p=0.912>0.05T 检验 p=0.977>0.052. d′与 β 值得计算表三 次数表击中 虚报 漏报 正确拒绝汉字 15 0 2 15抽象图形 16 2 1 13两种材料击中次数(f1)、虚报次数(f2)、漏报次数(f3)和正确否定次数(f4)击中概率公式:P(Y/SN)=f1/(f1+f2)虚报概率公式:P(Y/N)=f3/(f3+f4)根据公式得出:汉字击中率=15/(15+0)=1 汉字虚报率=2/(2+15)=0.117图形击中率=16/(16+2)=0.88 图形虚报率=1/(1+13)=0.071通过查 PZO 转换表,并根据公式计算 d’和 β 的值。
d′汉字=Z 击中—Z 虚惊.=3.09+1.23=4.32β 汉字=O 击中/O 虚报=0.00337/0.18804≈0.018d′图片=Z 击中—Z 虚惊.=1.17+1.48=2.65 Β 图片=O 击中/O 虚报=0.20004/0.13427≈1.4893.短时记忆保持量保持量=(正确再认数-错误再认数)/总数×100%(总数=新图+旧图,正确再认是指对旧图片再认为“旧”和对新图片再认为“新”,错误再认是指对旧图片再认为“新”和对新图片再认为“旧”)汉字保持量=(15+15-2)/32*100%=87.5%图片保持量=(16+13-3)/32*100%=81.25%4.结论图片与汉字的再认没有显著相关,总体被试两组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被试对汉字的敏感性大于对抽象图形的敏感性单个被试的汉字的保持量大于抽象图片,对汉字的记忆要好于抽象图片5.讨论1.实验中因机器故障,许多被试的实验数据无法记录,导致被试重复进行多次实验,产生练习效应2.由于被试个体差异,对图片和汉字的记忆保持量不相同,有些被试无法接受自己不满意的数据,反复练习参考文献:[1]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81.[2]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