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讲 什么是宗教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27KB
约3页
文档ID:288441719
第一讲 什么是宗教_第1页
1/3

第一讲什么是宗教一、 宗教:基本概念、现象和本质1、欧洲词源(religio):(西塞罗)relegerereligare (圣奥古斯丁)(对神的专注、虔敬-对神的态度与行为)・(人与神之间重修旧好一人神关系;顺从、修好) 2、中文语境的宗教佛教术语一一宗:祖先、归向、朝见、根源、派别等;教:教化3、宗教:作为现象1)宗教与超自然和神圣事物有关2)宗教包含一套信仰体系(经典)3)宗教表达为一套实践活动(宗教仪式)——特定时间、地点的特定含义4)宗教具有道德规定(绝对性、排他性)5)宗教是一种群表达象(两人以上,动机,结果,有规范,角色分工,群体认同)4、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宗教与信仰的关系①信仰是宗教的基础A.费尔巴哈:〃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B.西美尔:a)信仰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事实b) 〃没有信仰,社会将会是一盘散沙〃c)彻底的信仰表达在对上帝的信仰当中②宗教信仰的特性(信仰与理性的关系)(2)宗教的开展与社会开展密切相关①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功能、系统(宗教是社会的子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②作为一种意识的形态:受社会条件决定(3)宗教观念具有一定保守性①观念存在的逻辑②教会的活动③信徒的信仰★尽管如此,宗教观念并非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

二、宗教的形成1、根源(学理角度的宗教起源探索)(1)哲学: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一人的存在需要一个完全的他者(the Wholly Other)对于人类而言,需要外物作支撑一单独存在的实体一神(自有性、永有性)——人类思想意识的创造物人的思维方式一自我中心,以己度人,刨根究底(2)社会学:观念来自社会环境(3)人类学:人们日常生活经验(早期人类的不安定感一寻找解释;行为与后果之间有种 不可预知的力量)(4)心理学:平安的威胁;愿望的满足(神一永生、超越时空)2、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共生而非传播(1)认识论前提人类意识开展(感性认识一概念的思维):语言符号化、二元化(物质、想象)(2)社会存在条件3、自然宗教的形式1)拜物教A.对〃物神〃的宗教崇拜B.信仰基础:〃万物有灵论〃(animism)(宗教起源之〃梦幻说〃)2)图腾崇拜- 图腾是某个群体给它以特别的关怀、崇拜和尊敬的一种客体或一种生物,如一种鸟、 野兽、植物它们被看成是神或偶像 原始人的变形术观念- 产生禁忌3)从死者崇拜到祖先崇拜- 前提:宗教起源之〃鬼魂说〃4)撒满教- 多鬼崇拜时代:按人间标准划分鬼怪:空间、善恶、等级- 撒满教的基本特征:— 有特定的神职人士:萨满,又称法师、巫医(medicineman )或祭司萨满主要职责是通过巫术同鬼怪交往到达预期目的(巫术:试图超越、控制自然力)— 宗教:向自然力靠拢5)单一主神教与最高神教-单一神教(henotheism):相信有多神存在,但只把其中一个看成是〃自己的〃神加以崇拜;-最高神教(super-theism):在诸神中,有一个神是独一无二的,其他所有的神灵都隶属于他;三、宗教的社会作用1、功能论(涂尔干、帕森斯)1)公理:社会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其中每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赖;每个要素的变化 都会影响其他局部,影响到系统整体的存在状态;社会各个组成局部都有自己的功能, 没有功能就意味着死亡。

2)宗教具有一种整合功能具体表现为:纪律、内聚、增强活力、欣慰快乐2、冲突论(马克思,西美尔)1)基本内容:矛盾、冲突和变迁内在于一切社会结构,并不存在能够促进社会团结统一的 价值观和信仰制度化的宗教是一种具有自身的利益和诉求的社会结构,因而在社会冲 突和变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强调历史上几大宗教内部及其之间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并由此得出结论:历史上的群众 运动往往带着宗教色彩,宗教是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3、补偿论(史大可、班布里奇)1)人类行为的一般特点是:①趋利避害,但是所有社会的利益都是匮乏而且分配不均; 而人们追求的利益不限于此时此地,也不会因为它之不可得或难得而放弃追求,如永生; ②创造和交换补偿物补偿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信念,对于现在所付出代价的期许宗 教正是一种承诺2)补偿是区分巫术和宗教的关键撒满应许的是具体真实的补偿;宗教那么是对幸福生活和 永生的承诺3)因此,宗教是以超自然的假设为基础,主要致力于提供一般性补偿的人类组织〃你崇拜耶和华也好,崇拜阿比斯也好,崇拜雷神也好,崇拜基督也好,你和黄金海岸 的黑人一样崇拜你的影子也好,你像年老的波斯人样崇拜你的灵魂也好,你崇拜“丹田之气” 或你的精灵也好,总之,不管你崇拜的是一个可感的或是一个精神的实体一一都是一样的; 宗教的对象只不过是某一个东西,只要这个东西是一个幻想的对象、感情的对象、信仰的对 象便行;正因为宗教的对象就其为宗教的对象说,并不在实际中存在,反倒与实际矛盾,所 以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

譬如说,人的不朽或作为不朽的实体的人,是一个宗教的对象, 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因为实际所显示的正好与此相反,是人皆有死 信仰就是把不是的想象为是的,例如想象这幅图像是活的东西,这面包是肉,这酒是血,也 就是说,是它所不是的因此,如果你希望用望远镜在天文学的天上找到上帝,或者用放大 镜在一个植物园中找到上帝,或者用矿物学上用的锤子在地质学的矿山里找到上帝,或者用 解剖刀和显微镜在动物和人的腑脏里找到上帝,那就暴露了对宗教的最大的无知一一你只有 在信仰中,只有在想象中,只有在人心中找到他;因为上帝本身并不是别的,只是幻想或想 象的实体,只是人心的实体——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宗教不是已经完成的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虽然一 切传统内容牢不可破,每个灵魂、每个历史瞬间还是必须单独创造出这样的过程来;宗教的 活力和核心就在于,现有宗教不断流入感情滞留,情感活动又必须不停地重新塑造现有宗 教……〃——西美尔:《宗教社会学》〃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 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 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 颠倒了的世界〃〃'基督教本身’没有任何历史,基督教在不同时代所采取的不同形式,不是‘宗教精神的 自我规定坏『它的继续开展而是完全受经验的原因、丝毫不受宗教精神影响的原因所制约 的〃〃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种只是在思想 中的、想象中的本质……如果他真的想谈论宗教的,本质,即谈这一虚构的本质的物质基础,那 么,他就应该既不在'人的本质'中、也不在上帝的宾词中去寻找这个本质,而只有到宗教的 每个开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这个本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有人生来对事物的原因是无知的……如果他们不能从外界得知这样的原因,他们就被 迫转向自身,以自己平常的行动来考虑自然事物的目的这样他们必然以己度人〃他们发 现自然界存在的许多东西是有利于自己的,而且这些东西并非自己创造,于是〃他们便有理 由相信,是另外有人准备了这些工具,供人们使用……他们必定相信世界上存在一个或多 个主宰者…安排一切,调整一切,供他们使用他们必定要根据自己的本性来推测这样的主 宰者的本性(因为它们对这一对象一无所知)。

因此他们断言这些主宰者规定世间万物供人 类使用,是为了支配人类,为了获得人类对它们的至高敬意〃斯宾诺莎:《伦理学》- 涂尔干: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而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西美尔:神是人的翻版;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中都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 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 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 许多神……——恩格斯:《反杜林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