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海口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材料二:材料三: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
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摘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10)材料四: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4.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降到2017年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C.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6. 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开门的是个男青年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晓霞了!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他,点了点头我父亲在里边等你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他在门口立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像框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你终于来了…… 像框上揽结着一绺黑纱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一位老人罗着腰坐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地冲出了眼眶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里坐下。
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朦朦细雨,声音哽咽地说:“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她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是的,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记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追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