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设备维修案例(水辊)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MB
约7页
文档ID:1050027
【2017年整理】设备维修案例(水辊)_第1页
1/7

维修案例——维修靠版水辊离压故障故障设备 故障点 维修时间 维修难度海德堡 CD 102 水墨系统 约 2-3 小时 一般故障现象:本案例的故障现象为:设备正常运行中,离压后版面脏污;连续生产中,每次送纸故障后,最初几张印品不合格手动检查靠版痕迹,可发现靠版水辊未离压(或仍与橡皮布滚筒接触) 描述为——靠版水辊不能离压故障分析:对设备润版机构(水路)进行分析,如下图:(图一)(表一)序号 名称 直径(mm) 材料1 水斗辊 108 橡胶2 计量辊 98 镀铬3 中间辊 56 硬塑4 靠版水辊 78 橡胶5 串水辊 85.1 镀铬(哑光)润版液由水斗辊自水盘带至计量辊,通过靠版水辊传递到橡皮布滚筒水路的离合压指靠版水辊的靠、离橡皮布滚筒的动作在水路离合压的过程中,计量辊、靠版水辊都有动作,而水斗辊、串水辊无动作中间辊是为了加快水墨平衡和部分乳化而作用的,其工作为可选项,不由水路离合压控制故障表现为靠版水辊不能离压或完全脱离橡皮布滚筒的表面,则需考虑计量辊、靠版水辊的动作驱动机构两辊动作都由同一气缸驱动,并由一系列连杆传动,且各自能通过偏心机构调节压力串水辊靠版水辊水斗辊计量辊中间辊橡皮布滚筒水盘机构如下图:(图二)(图三)根据多次同类故障——都表现为靠版水辊不能离压——对该故障运用因果图(图四)进行分析,即从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分解。

其中,操作方法(涉及人员、方法、测量) 、辊质量(涉及材料和测量)的问题,时有发生,约占维修次数的一半关键点:半数的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或更换相应水辊予以解决——因此,这些方面是要先于维修需要排除的水斗辊位置计量辊位置靠版水辊位置串水辊位置驱动气缸水斗辊计量辊1 气缸连接件2 关节螺钉3 带铜套螺钉4 锁定螺丝5 水斗辊轴6 水路小壁架驱动气缸维修处理:首先,应运用设备相应色组的手动水辊离合压按钮,观察水辊的动作及幅度,借以判断是否为该故障确定存在问题后需要拆卸各辊(计量辊、中间辊、靠版水辊)以进一步判断,拆卸下的水辊可依据(表一)中的直径尺寸进行测量如难以确定测量结果或对辊体质量不能确定时,可以用其他色组的水辊替换,以进行判别判断方法和处理方案如下表:(表二)序号 项目 判断方法 处理方案1 辊体表面损坏 直观观察,用其他正常色组水辊替换测试2 辊直径过大更换该辊3 辊体测量问题根据(表一)对应尺寸进行测量或用其他正常色组水辊替换测试 按(表一)测量4 压力测量问题5 两侧压力不平衡6 中间辊压力过大7 水辊压力过大按靠版压力调节要求进行调节:“压痕4-6 mm 且两侧均匀” ,测试结果。

按压痕要求进行调节不 能 离 压靠 版 水 辊环 境测 量方 法材 料机 器人 员未 及 时 点 检操 作 不 熟 悉气 动 问 题电 气 控 制 问 题机 构 问 题辊 体 问 题调 节 问 题辊 测 量 误 差关 节处 卡死铜 套磨 损连 杆弯 曲线 路故 障控 制失 灵气 缸漏 气气 管变 形气 压不 足辊 表面 损坏 辊 直径 过大两 侧压 力不 平衡 中 间辊 压力 过大水 辊压 力过 大压 力测 量问 题辊 体测 量问 题因 果 图(图四)排除了人、料、法、测等环节的因素后,可以归结为设备(机器)的原因而该动作涉及了电气、气动、机构等方面原因,需进一步分析:1、其中,电气的原因较少发生且判断较简单,应予先排除2、相比较,气动的问题虽发生频率较高些,但判断和处理的方法较容易(除气缸本身器件问题外) ,同样应排除在先3、最后,进行对机构进行拆卸检查关键点: 由于该机构拆卸存在小零件掉落的可能,且该机构附近的较复杂零件或工具掉落将直接落入机组内,有损坏牙排、滚筒等关键部件所以,应该在拆卸前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零件或工具落入机组设备方面原因的判断方法及处理方案如下表: (表三)序号 项目 判断方法 处理方案发生频率1 线路故障 换线路板查线路2电气控制问题控制失灵按手动按钮,观察气缸是否有动作;或拔下气缸一端气管,看气路是否能切换。

换按钮查线路低3 气缸漏气 检查气缸活塞处是否有漏气(听) ;或对比带辊动作和拆卸辊后的动作,是否有明显滞后和阻碍更换气缸 较高4 气管变形 检查气缸借口附近的气管是否压迫变形理顺气管或更换一般5气动问题气压不足 压力是否报警,他组是否正常检查设备供气 较低6 关节处卡死 拆卸关节处,检查是否脏污或锈蚀松锈或更换 高7 铜套磨损 拆卸关节处铜套检查位置见(图五)更换铜套 较高8机构问题连杆弯曲 拆卸检查连杆是否弯曲该问题主要发生在传动面,因为传动面连杆的结构不同,更不利于受力更换或修整 高至此,故障分析的因果图中各因素分解完毕但其中关节卡死和连杆问题发生频率较高在此,作进一步分析:1、关节处为螺丝、螺钉连接的主要在三处:(图二)的 2 及(图五)的两处关节图五)如确实为关节不灵活,则对三处关节进行简单的松锈,可以有明显效果但如果锈蚀较严关节 1,内带铜套关节 1,内带铜套重,或脏污较多则需要拆卸带铜套的两处关节,长期锈蚀或脏污,可能有磨损内部铜套的可能,需要拆卸检查,但发生可能性相对较小另一处为串水辊后的大铜套(图六)(图六)该处的卡死情况较多发,但拆卸相关机构困难较大,甚至于要打开传动侧罩壳。

故日常的清洁保养,避免油墨堆积非常重要2、连杆弯曲的情况一般仅发生在传动侧因为传动侧与操作侧的结构不相同(图七) 由(图六)可以发现,实际机构为了不与周围机构干涉,一端的连接处采用了开口的设计该设计将大大影响连杆的强度图七)对两侧连杆拉钩处进行应力分析,如(图八、九) 可以看到不同的设计,开口设计的应力将大约为闭口设计的 2 倍因此,两侧连杆对同一水辊施力后,传动侧将先出现变形,并早发生塑性变形串辊处铜套传动侧操作侧(图八)(图九)可见当连杆受力较大时,传动侧的连杆为机构中的薄弱点,容易发生弯曲变形而导致连杆受力增大的原因在于各关节包括大铜套的卡死,在气动气压足够大的情况下,导致连杆变形问题先在传动侧发生,继而影响操作侧,使水辊不能离压故保持传动各处的清洁为根本解决方案维修结语:本案例的重点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发现问题后的维修处理部分过程较单一,按照拆卸、维修或更换、安装的步骤操作,应该在 2-3 小时内能解决案例各关键点总结如下:1、 首先排除操作因素;2、 半数的该类故障可以通过调节或更换相应水辊解决;3、 先排除电气、气动故障,再拆卸检查,以节省时间;4、 从故障最终原因看,机构各处的清洁为根本原因。

此外,对单一的连杆问题,可以有优化方案,如(图十) 通过对开口连杆结构的改进——增加拉钩壁厚,使连杆的应力将至与闭口设计相当的水平可以平均两侧受力,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图十)但如上文分析,机构改动不能彻底消除该故障,仅能暂时缓解和平衡薄弱点所以通过维修,乃至进行机构的优化和改进都不能根除该故障,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为保持机构的清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