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发布的规范及修订主要内容 今年新发布的规范、规程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替换原 JTJ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011-06-07 发布 2011-08-01 实施 JGJ/ T98-2010 《砌筑砂浆协作比设计规程》替换原 JGJ9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0-11-04 发布 2011-08-01 实施 JGJ 55-2011 《一般混凝土协作比设计规程》替换原 JGJ 5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1-04-22 发布 2011-12-01 实施 JTG E20-2011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替换原 JTJ05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011-09-13 发布 2011-12-01 实施 JTG/T J21-2011 《公路桥梁承载实力检测评定规程》替换 原【(88)公路技字)公路技字 11 号】《公路旧桥承载实力鉴定方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011-10-08 发布 2011-11-01 实施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新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2011-7-19 发布 2011-09-01 实施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第 1 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 替换原 原 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共同发布 2010-12-23 发布 2011-12-01 实施 GB/T 232-2010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替换原 GB/T232-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共同发布 2010-09-02 发布 2011-06-01 实施 JGJ/T 23-2011 《 回 弹 法 检 测 混 凝 土 抗 压 技 术 规 程 》 替 换 原JGJ/T2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2011-05-03 发布 2011-12-01 实施 桥规新旧规范差异 旧 规 范 新 规 范 混 凝 土 抗 压 强 度 养 生 条 件20+-3℃,相对湿度不低于 90%。
混凝土抗压强度养生条件3℃,相对湿度不低于 90% 混凝土抗压强度养生条件 20+-2℃,相对湿度不低于 95% 2℃,相对湿度不低于 95% 有非标准尺寸试件的换算系数表 没有非标准尺寸的换算系数表 没有碱含量及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的要求没有碱含量及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的要求 增加对集料碱含量及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的要求增加对集料碱含量及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的要求 水泥没有碱含量要求 当混凝土中接受碱活性集料时宜选用含碱量不大于当混凝土中接受碱活性集料时宜选用含碱量不大于 0.6% 的低碱水泥 细集料技术指标分两类大于等于C30 和小于 C30 两种,原来是标准 筛 筛 孔 尺 寸 为两种,原来是标准 筛 筛 孔 尺 寸 为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0.16mm 细集料技术指标分三类大于 C60 和在C60 和 和 C30 之间,小于 C30 三种,增加氯化物含量、人工砂的石粉含量,表观密度、松散积累密度,空隙率、碱集料反映的要求 增加对细集料的检验要求,三种,增加氯化物含量、人工砂的石粉含量,表观密度、松散积累密度,空隙率、碱集料反映的要求。
增加对细集料的检验要求,6.3.2 款,旧规范没有 筛孔统一为方孔筛,去掉了款,旧规范没有 筛孔统一为方孔筛,去掉了 10mm 的筛孔 , 现 在 为的筛孔 , 现 在 为 4.75mm , 2.36mm ,1.18mm ,600um ,300um ,150um. 级配范围进行了微调,对最大粒径做了微调,技术指标也相应增加了级配范围进行了微调,对最大粒径做了微调,技术指标也相应增加了 P29 增加了对水的品质指标不溶物、可溶物、碱含量的检测,增加了对水的品质指标不溶物、可溶物、碱含量的检测, 水灰比 变为水胶比,对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做了更细致的规定,增加了最大氯离子含量要求变为水胶比,对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做了更细致的规定,增加了最大氯离子含量要求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协作比设计时的规定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协作比设计时的规定 P37,对有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混凝土以及高强度混凝土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 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协作比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对有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混凝土以及高强度混凝土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 增加了高性能混凝土协作比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技术规程》 修订的主要内容: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技术规程》 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增加了数字式回弹仪的技术要求;2、增加了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及测区强度换算表;、增加了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及测区强度换算表; 一般混凝土协作比设计规程新旧差异 : 主要修订内容: 1 、与 2000 ; 年以后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2、增加并突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增加并突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3、修订了一般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标准差;、修订了一般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标准差;4、修订了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的胶砂强度取值以及回来系数、;5、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6、增加了高强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举荐表。
、修订了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的胶砂强度取值以及回来系数、;5、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6、增加了高强混凝土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举荐表 新规程 旧规程 加 术语增加 5 个,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外加剂掺量;重新定义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符号增加为个,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外加剂掺量;重新定义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符号增加为 45 个 原来泵送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坍落度不低于原来泵送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坍落度不低于 100mm 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符号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符号 25个 增加了第三章基本规定;对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进行了微调;新增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混凝土最小含气量要求 增加了第三章基本规定;对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进行了微调;新增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混凝土中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混凝土最小含气量要求。
没有基本规定 于 对混凝土配制强度进行了修改,当小于 C60 时,按原来公式确定,当不小于时,按原来公式确定,当不小于 C60 时,按 fcu,0 大于等于大于等于 1.15fcu,k,增加的计算公式新增加标准差的取值范围,增加的计算公式新增加标准差的取值范围 fcu,0 大于等于 fcu,k*1.645 混凝土水灰比变为水胶比,回来系数有微调,碎石的分别是混凝土水灰比变为水胶比,回来系数有微调,碎石的分别是 0.53 和 0.2 ,卵石分别是 0.49 和 0.13回来系数有微调,碎石的分别是回来系数有微调,碎石的分别是 0.46 和 和 0.07 ,卵石分别是0.48 和 0.33 料 变更胶凝材料 28 天胶砂抗压强度值无实测值时的计算公式天胶砂抗压强度值无实测值时的计算公式 fb=rfrsfce,增加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增加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来 原来 rc*fce,g 于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有微调,最大公称粒径 最大公称粒径小于 31.5mm 的于 小于 31.5mm 的是 20 是 是 15 增加强制性要求;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增加强制性要求;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无强制性要求 抗渗性混凝土增加;水泥宜接受一般硅酸盐水泥,增加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等级应为抗渗性混凝土增加;水泥宜接受一般硅酸盐水泥,增加抗渗混凝土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等级应为 1 级或 11 级。
无 砌筑砂浆协作比设计规程 主要修订内容: 1、增加了粉煤灰水泥砂浆和预拌砌筑砂浆协作比设计的内容;、增加了粉煤灰水泥砂浆和预拌砌筑砂浆协作比设计的内容;2 、依据新型墙体材料性能,对砌筑砂浆施工稠度进行了调整;3 、在砂浆强度等级上去掉了 M2.5 ,增加了 M25 和 和 M30 两个等级;4、取消了分层度指标,增加了砂浆保水率的要求;、取消了分层度指标,增加了砂浆保水率的要求;5、依据不同气候区提出了砌筑砂浆抗冻性要求;、依据不同气候区提出了砌筑砂浆抗冻性要求;6 、将砂浆试配强度计算公式修改为 f m,0 =kf 2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第 1 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 第 第 1 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 第 第 2 部分: 高温试验方法; 第 第 3 部分: 低温试验方法; 第 第 4 部分: 液氦试验方法; 准 《室温试验方法》修订: 接受国际标准 ISO6892-1: : 2009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第 1 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英文版) 新标准的整体结构、层次划分、编写方法和技术内容与部分: 室温试验方法》(英文版)。
新标准的整体结构、层次划分、编写方法和技术内容与 ISO6892-1 : 2009 基本一样; 主要修订内容: 1、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本部分干脆引用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本部分干脆引用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2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值的表示和判定》,《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0623 《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术语》和力学性能试验术语》和 GB/T 22066《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3 、将第 7 章中原始横截面积三次测量的最小值改为平均值; 4 、在第 12 章中增加了对于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 5 、增加了第 22 章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6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 J逐步靠近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长强度;7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K 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长强度举例;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长强度举例;8 、对于附录 B 、C 、D 、E 中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的微小环节描述进行了相应修改;中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的微小环节描述进行了相应修改;9、修改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形成附录、修改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形成附录 L 拉伸试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GB/T 232-2010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准 本标准修改接受国际标准 ISO7438 : 2005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