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在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文章旨在构建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作者分析 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并据此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平台和教材, 提出了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关键词:工学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一、 高职在校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封闭的时代 已经过去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着越来越 密切的接触和交流,而这种交流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者是否拥有 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 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纲要》的21章第66 条明确提出了 “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岀“一 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将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各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 交流与合作,而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保证交流与合作的顺利 进行,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及商贸人才,还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要求。
所以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主要有如下观点Wis巳me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包括有效、恰当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知识、动机和技巧[1]张 红玲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四个层而:敏感性/意识、态度/情感、知识、技能 [2]戴炜栋、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应密切结合,外语教学中应 将文化教学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理念上多强调知识、 技能、态度等方面紧密结合张红玲指出必须既培养态度和意识,又传授知识, 还要提高技能,三管齐下才能实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标[4]相关学者根 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杨盈、庄恩平提出 了意识发展、文化调试能力培养、知识传导和交际能力锻炼的“四合一”模式 [5]赵芳提出了 “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6]三、 工学结合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就业方向,提出了工学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在给学生文化知识渗透的慕础上,让学生参与到跨文 化交际的实际任务中,通过任务模拟,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改善跨文化交际态 度,提咼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技能。
1•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学习情景设计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进 行分类,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需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汇总2. 跨文化交际学习内容设计学习内容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以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划分 的模块式组织形式,采取了 “跨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任务实操训练”的布局模 式,借鉴电视连续剧的拍摄于•法,将人物活动轨迹巧妙编排到单元框架之中,使 学习内容剧情化,学习情境场景化,无形之中让学生学到跨文化交际知识,获得 跨文化交际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跨文化交际情境,课题组把每个跨 文化交际知识点及交际任务都做成微课的形式,微课中使用多种多媒体素材,并 用情景剧的模式进行导入或贯穿其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跨文化交际知识 和交际技能获得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个单元的情境互相关联,以故事 的形式串起来,故事的主要人物设置如下:1・大龙:大学一年级学牛,英语基础薄弱,但是学习热情高涨2. 小丽:大学一年级学生,大龙的同学,英语基础不错3. Lucy:大龙的高中同学,正在英国读语言学校,遇到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4. Nala:大龙和小丽的英语老师。
课题组设计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从大龙、小 丽和Lucy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他们的探索实践展开,再以Mb老师的讲 解展示为总结,学习内容脉络清晰,引人入胜3. 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构建为了在课上有更多的时间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课题组和超星公司合作搭建 了跨文化交际慕课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前登录学习,这样课上就有更多的时间 做跨文化交际任务录制好的160个微课视频既短小精悍、自成体系,乂相互关 联、承前启后课题组依托慕课学习平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数字化和显 性化,学牛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且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通过微 课视频观看过程中弹出的测验题检测自己的理解程度平台还实现了师生即时互 动,真正做到搭建一个跨文化技能教学互动体验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知 识和技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该网络慕课平台汇集优势师资力量,对跨文化知识 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呈现,利用情景剧再现跨文化交际实景,展示跨文化交际技能, 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同时微课内容处于即时更新状态,凭借强大的共享性、可扩 容性与互动性,能够满足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4. 跨文化交际教材编写课题组在整合提炼微课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了跟慕课学习平台配套的跨文化交 际教材。
教材以跨文化知识为依托,以跨文化交际任务为载体,以跨文化交际技 能为目标,既吸取了国内此类教材注重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知识性等优点, 又注入了国外社区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既注重打好语言基 础,更侧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内容选取了贴近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涯、与 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教学材料,在夯实语音、语法能力等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着力 培养学牛的跨文化沟通表达能力、跨文化对比理解能力、跨文化书面沟通能力与 跨文化实际应用能力,旨在为学牛将来解决牛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保障5.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题组采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即 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即学牛课前登录慕课平台观看相关微课视频, 学习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课上采取任务教学法,每节课都围绕某一跨文 化交际任务展开首先就微课中的相关跨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组讨论,并完成 教材中相关讨论任务,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 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问题讨论完后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对讨论结果共同反馈,最后 归纳出木节课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语言 知识、跨文化交际技能和语言技能。
接下來学生在拥有所需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基础上试着为所学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交际任务撰写剧本,之后以小组为单位 分角色模拟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并上台展示,老师和其余学生仔细观看,做笔记 记录下展示小组在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打分评 价写下反馈意见每个单元结束,教师都要求学牛根据木单元所学情境编写剧本 拍摄综合情景剧,要求涵盖本单元所学所有任务教师认真观看视频,并对学生 的情景剧一一评价反馈,最后选出其中的优秀情景剧在课上公开展示这种形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学生尽心准备,表现出色为检验学生的学 习效果,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交际任务,课程采取全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估方式, 依据学牛每次课前、课上和课后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分并累计形成综合成绩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效果研究课题组在构建好新的培养模式后,在学院十几个专业中进行了试点在新的 培养模式实施一学期后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多份, 老师和学生都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老师都对这种培养模式给予 了肯定工学结合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实 施中最突出的优点是给予了学牛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基木实现了以学牛为主 体,把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探讨问题、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真切 地体会到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拥有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增长了跨文化交际知识, 锻炼了跨文化交际技能。
新的培养模式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在不同稈度上都起到 了督促的作用教学实施中,教师普遍采取了分组管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小组 为单位,学牛们互相监督、督促课前的预习,探讨解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学 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就所预习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讨论、吸 收和拓展,并自己做出归纳,同时还通过实际跨文化任务操练巩固所学成果,得 以实际应用和提升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 习积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开始有了独立思考比如,讲英 国天气多雨使得英国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时,就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并对此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2.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健康理念与生活 方式时,学生对比了解中西方健康理念,并思考这种理念差异背后的文化、地理 和社会背景等原因3.学牛主动进行创作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非常乐意根据 所学内容,自编自导跨文化交际短剧,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参考文献:[2]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 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 界,2000 (2) : 2-8.[5]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 (4):13-21.[6]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 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