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复习课程 文言文专题——使动用法 知识指津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使……痛苦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实践训练: 一、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 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创业与守成孰.难 (2)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3)故.知创业之难 (4)征与吾共安.天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3.对于唐太宗提出“创业难,还是守业难”这个问题,房玄龄与魏征的回答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 文言文专题——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大部分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 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 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实践训练: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道.其所道 (2)老子之小.仁义 (3)德.其所德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分) 文言文专题——为动用法 知识指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