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策略与实施路径探析 Summary: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影响公共政策实现和国家有效治理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公共行政实践中公共政策执行面临政策执行规划力畸变、服从力缺失、公信力低下、监控力纰漏等问题挑战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探索和创新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与方法,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愈显重要文章总结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在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方面为政府及公共组织治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Keys:公共政策执行力;政府治理;高质量发展;行政管理效能;优化策略引言:公共政策执行力已成为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顺利实现和社会进步发展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政府及公共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还能够极大地增强社会各界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支持与信任,为公共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政策从制定到预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执行过程,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和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面临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出现了执行规划力畸变、服从力缺失、公信力低下、监控力纰漏等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围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的普遍问题,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挑战当前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主体能力与动力不足执行主体在适应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亟需提升准确理解和有效实施政策意图的能力同时,由于激励机制欠缺或政策执行与个人利益关联度不高,执行人员往往缺乏积极推动政策落实的动力,导致政策执行偏离初衷,影响执行效果二)执行过程曲解对抗与偏移替代执行:采取偷梁换柱的做法,执行与上级政府政策不相一致的方案,使原有政策难以贯彻的象征执行:做表面文章,实际上并不执行上级政策选择执行:意曲解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效果附加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不恰当的内容,盲目扩大政策外延,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原定要求,造成原政策畸变机械执行:不考虑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级政策,使公共政策失去针对性。
野蛮执行:滥用行政手段,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甚至野蛮执行三)执行监督与问责机制不健全监控力纰漏:执行主体滥用行政权力,对政策执行对象采取非法的暴力手段,使得执行效力受到严重影响问责乏力:缺乏健全的考核及问责机制,执行人员在执行政策时利用政策的弹性和抽象性,“变通”执行上级政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滋生出新的政策问题,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策执行的整合力二、公共政策执行力界定早期西方公共政策研究并没有明确给出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公共政策的行为理论、组织理论、博弈理论等理论更多是从执行行为、执行机构和组织结构、相关参与者博弈的角度对公共政策执行进行阐述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的观点将行政法学领域“执行力”概念引入工商管理领域这一延伸概念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周国雄等人从“能力”角度赋予公共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的能力和效力”的内涵王学杰等则从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政策执行方向方面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向量结构 目前公共政策执行力较为认同定义是:政府部门及公共组织在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过程中,通过有效组织、协调资源、应对挑战、达成政策目标的水平及能力。
其涵盖了执行者的专业素养、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以及资源调配能力等多个方面,是衡量政府治理效能和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一)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组织的结构、文化和资源配置状况直接关乎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成效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能够通过明确职责划分、优化工作流程以及增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来显著提升政策执行力例如,当组织内部沟通机制畅通无阻时,各部门间能够更为有效地协同合作,从而大幅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组织文化也对执行者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若组织倡导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执行者将更为主动地承担起政策实施的责任;相反,若组织文化趋于保守和惰性,则可能导致执行效果不佳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同样对政策执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策的接受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实效果当公众对政策持有认同感和支持态度时,政策执行往往会更加顺畅无阻例如,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优化政策内容,进而提升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媒体在政策宣传和公众舆论引导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积极的舆论氛围有助于增强政策执行的社会基础然而,若公众对政策持有怀疑态度,或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表示强烈反对,都会对政策执行形成显著的阻碍。
三)配置因素配置因素在政策执行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调配,是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若相关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政策的实施将受到严重制约例如,缺乏专业人才或技术支持可能导致政策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安排和步骤设计也同样重要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能够提高执行效率,还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政策目标四)执行者素养执行者的素养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执行者的专业知识、执行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对待政策的态度等素养,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政策制定环节,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执行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政策意图,为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在执行环节,执行者的专业能力和执行力直接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和质量;而在监督和反馈环节,执行者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则影响着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四、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路径策略(一)提升执行机构的能力提升执行机构的能力是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关键所在首先,应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政策执行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例如,可以制定和完善各类政策执行细则和标准,确保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要完善监督机制,良好的监察机制不仅对乱作为有约束力,对不作为同样有约束力,能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其次,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发展工作,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应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开展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活动,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策执行的要求和方法此外,增强跨部门协作也是提升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措施公共政策的执行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只有通过密切协作才能形成合力,确保政策执行顺利进行为此,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和工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最后,提升执行机构的能力还需要重视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工作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引入绩效管理和评估机制等措施来提高执行效率并不断改进和提升执行能力二)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是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可以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并使政策更加贴近公众需求为此,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例如,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或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吸纳各界意见,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设政策咨询和意见征集窗口,方便公众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参与政策讨论和决策过程。
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也是促进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让公众了解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具体内容,才能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因此,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并及时发布政策信息,以向公众解释和说明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同时,还应建立政策执行的透明度监督机制,通过公示政策执行过程和结果来接受公众监督,并进一步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此外,鼓励公众参与还需要注重提高公众的政策素养和参与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并增强其参与意识和能力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收集、深入分析和有效处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及时揭示问题与趋势,为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构建大数据平台,整合并分析政策执行数据,可精准识别执行中的薄弱环节与潜在风险,进而迅速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与精度至关重要智能化的政策管理系统能实现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确保执行流程的规范与透明,并通过电子档案和数据库的建立,极大便利了数据查询与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执行的效率与准确性。
此外,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亦不容忽视,它能显著提升政策执行的便捷性与服务水平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可实现政策执行的线上办理与服务,简化流程与手续,为公众和企业带来便利同时,该平台还能建立有效的反馈与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并处理各方意见与建议,不断推动政策执行工作的改进与优化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容忽视通过对现有执行机制的深入分析与优化,可以显著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更好地回应公众需求,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迁,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亟需不断深化,以灵活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秉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致力于政策执行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科学高效Reference:[1]丁煌,周丽婷.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112-118.[2]李强.政府工作报告[R].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24-03-05∙. [3]申喜连. 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与对策 [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 (11): 41-44.[4][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M].白山译. 北京: 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5]周国雄.论公共政策执行力[J].∙探索与争鸣,2007(6).[6]王学杰.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结构分析 [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07): 62-65.[7]田昊,李娉. 中国情境下公共政策执行主要问题的转变及其制度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5): 77-83. 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19.05.11.[8]陈振明,吴勇锋.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优势与制度逻辑 [J]. 科学社会主义, 2021, (04): 113-118. -全文完-。